2017年12月2日学拳小记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7年12月2日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36 )


作者:刘运杰
发表时间:2017/12/6 23:34:30

抡劲学习小记

    122日,来到源深继续学习十大形。来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已经到了,储教练先让大家练习一下踩步和虎扑双把,看看是否有什么疑问。

我的主要疑问:1、轻步站时,两脚的角度是怎样的。我感觉左脚向左幅度大了,不舒服,储教练说,左脚脚跟基本和右脚跟垂直对齐。另外,上身微前倾,有内收、内含的意味。

2、双把的转身。转身不是很熟练,储教练演示,以右手在前为例。右腿向左侧画弧大约120度后站稳,同时双手保持手型至身体右侧,然后左腿勾腿画弧,双手向左平推,形成动作1

储教练强调,每一形结束都要打收势。收势现在打得多了,可以连起来了,但是熟练程度不够。动作5时上身不是笔直,而是微微前倾。

大家都没问题时,储教练教授抡劲。轻步站起势,左脚稍微向前一小步,左手置于脸的前方,作为防御;右手贴身斜插左胯,形似插宝剑。右肩稍朝前。重心放在中间或者后腿,重心若放前腿,容易不稳且吃力,下次上课再请教。此为动作1;右腿向前一大步,呈弓步,右手向前,左手向后,类似水浪拳的“平分秋色”,前后手距离身体相同,不要太大,双手指尖向下,此为动作2;左腿跟步贴右腿,重心在左腿上,双手向外弹出,此为动作3;下一动作为右脚在前的动作1

今晚天气较冷,到小区小公园内练习,先抡劲,再踩步,后双把,感觉膝盖很酸。猜想,十大形应该很注重腿上的训练,一般是重心在后腿,呈弯曲状态,也就是单腿弯曲支撑身体,强度了得。接着练习水浪拳,总体感觉很舒畅,特别是上半套流畅,下半套略有生疏。另外,感觉结合十大形的练习,有的动作更加容易,更加到位。比如闭门推月,后腿的支撑加强,前腿的虚步轻轻点地,更加轻盈。

问题:抡劲动作1,重心应放在哪里?


作者:罗建军
发表时间:2017/12/7 12:51:16

<div style="direction:ltr;border-width:100%"><div style="direction:ltr;margin-top:0in;margin-left:0in;width:6.109in"><div style="direction:ltr;margin-top:0in;margin-left:0in;width:6.109in">

这次训练,储教练教了我们抡劲,同样分解为3个动作,起式轻步站:

动作1:左脚向前垫步,左手上撩,同时右手从右胸贴着身体插入至左胯际,如同宝剑入鞘一样,身体拧转,右肩领前。

动作2:两手反方向擦着身体一前一后,同时右脚向前越过左脚一大步,屈膝,左脚在后挺伸成右弓左箭步。整个动作有点像虎登山,只是后手没贴着身体。左肩,肘,手呈一条鞭之势。

动作3:左脚上前跟步,同时两手向两侧微张,两手离身体距离相同。

上为右式,左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

转身:接动作3,前手向后撩,后手贴着身体从胸侧斜插至胯际。同时身体转180度,两脚也相应转向。

训练间隙向储教练请教了个问题,我觉得踩步动作1时前脚尖向外撇一些后面动作3弓步时方便一点,这样子对吗?储教练指出这是不对的,动作1时前脚尖可以不用刻意的内扣,可以朝着前面。嘉严也指出脚尖外撇容易被对手踩过来,没有护住中线。

 

最近上海开始降温,早上天气比较冷,如果一开始就打水浪拳的话,手露在外面的,打一会儿就冷得受不了。所以现在调整了一下,先打踩步,然后溜达一会儿等气息平稳,手暖和了再打水浪拳,水浪拳打至下半套时就开始微微出汗了。今天打水浪拳有两个感受:一是在起式两手微微一顿,然后向上举时,头顶可能是百会穴的位置微微发胀。二是在无用之用式一时放松腹部和背部肌肉,感觉腹内空空而又温和,再之后的行拳时保持着这种感觉,气感比平时好,全身尤其是下肢觉得轻盈。再打十大形踩步时终于可以顺畅的将123联起来打了,同时架子比以前低一点,腿行走时,胯部也感觉比较柔软。终于明白了储教练为什么一直要求我中途不要停,要联起来。原来感受又不一样,这时才有点鸡腿的感觉。

 

在校对拳艺传真时,我发觉之前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以前认为十大形是比较刚猛的拳,偏技击。所以对其和拳艺传真就比较忽视,觉得简单学学就可以了,平时也是以水浪拳为主。最近因为参加了十大形特训和认真读了拳艺传真的章节。发现十大形也可以柔和得打,而且对腰腿肩的要求比较高,身法要求简洁,所以可以对这些部位很好的锻炼。拳艺传真里的拳理同样可以应用到水浪拳上,比如原序里说“鹰在长,熊在束,以象攻守之势,谓之鹰熊斗志。”这里说了两种要点,长和束。后面对其又近一步点明:“上下有束长之势,左右寓开合之劲”“当其束而合也,胸腰内涵,肩胯紧裹,神气内敛,身如弓之引满,蓄而待发;当其长而开也,胸腰凌直,肩胯舒展,神气随势外发,而身如弓之复原,拳如箭之脱弦焉。”水浪拳之所以称水浪拳是因为“行拳时,起如水之浪翻,落如水之浪绝。”也就是说起伏动作比较多,岂不是也符合束长开合之理。具体比如水浪拳里的随波逐流,拨云见日到顺水推舟左式,高山流水等路径,行拳时莫不可以用上面的描述来指导。之前真是身在宝山而不知也。

</div></div></div>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7/12/7 12:53:13 编辑过]


作者:陈清怡
发表时间:2017/12/7 21:08:16

2017-12-2 学拳小记:

本次学拳算十大形特训的第二周,主要是参加十大形学习的同学们参加,早晨快9点的时候才到,储教练已经开始教拳,匆匆加入。本次主要复习双把,新学了抡劲。

 

以下为记录的本次十大形学习的注意点。

1.        踩步:储教练指出我的踩步转身太随意,一边转身一边穿手,而且不是时刻护住中线的。实际上应该是穿手,转身,手塌意下压脚上步。这个过程手一直是护住中线的。

 

储教练演示了1的塌意,是打落对方的起脚,护住中线。观察手是自上向下按的,肘基本靠在肋间。而我打1的时候,手肘远离肋间。需自体会。

2.        踩步:陶嘉严指出我的踩步手脚不是一起到的,而且12要注意扣档。这些平时都忽略了。

3.        收势:储教练指出1回身手挥出去后,手腕是断的,不能断。这个目前没什么体会,断和不断没感觉。也许以后会体会到吧。

4.        虎扑双把:虎扑时,2个手的手型是手指微微放松,含着手心的,手指不是绷的紧紧的,如竖掌一般。

5.        虎扑双把:虎扑双把转身是在3后转180度,我前面都是在1的时候转,难怪觉得非常别扭。

 

本次新学抡劲,回来后自己体会,感觉123连贯起来步法和龙吊膀是一样的。抡劲打起来没有双把和踩步费劲,相对轻松一些。难得有个不那么耗体力的动作。


作者:shutjy
发表时间:2017/12/7 22:12:10

                         陶嘉严2017-12-2学拳小记

本周是十大形特训的第二周。储教练还是一如既往的早早地就到了源深体育中心。

先和储教练请教了关于踩步的问题,储教练看了我的踩步之后,先纠正了我的步伐的动作,提脚的时候就要像鸡走步一样,不能有外八,然后就是弓步的问题,储教练要求我在三这个动作的弓步的时候,身体尽量往下,将弓箭步这个动作再做的标准一点,在课上练习后发现这样做难度提高了不少,这几次上课有个感觉就是教练对我的要求在慢慢提高,储教练也说我踩步慢慢有点样子了,手脚能够同步了。踩步从夏天开始练练到冬天,能够有所进步自己很开心,付出的汗水也有了回报。

    本周在复习完踩步和虎扑双把之后,开始学习新的内容,就是抡劲。起势轻步站,然后左脚向前踮步的同时,左手向上撩起护住中线,右手向左方下插,如同插入宝剑一般,整个身体也是旋转将左肩膀靠前,右肩膀在后,重心在后脚。随后右脚上步成弓箭步,双手贴住身体向外伸展。最后左脚跟上,两腿内扣,与踩步第二式的脚法相同,双手手肘带动手再略微向外伸展。如此循环往复,在打的时候,身体要柔,不过自己练习的时候发现要做到柔还是不容易的,在课后,储教练告知我在练习抡劲的时候,身体总是向左右方向倾斜,在以后的练习时要注意。


作者:王钧
发表时间:2017/12/8 21:21:54

学拳小记之十大形抡劲

2017122日星期六

 

     本周六在源深体育馆继续练习十大形,首先复习了踩步和虎扑双把,对于这两招,我存在以下问题:

1、 踩步3的时候,还是没有做到没有手脚齐到。

2、  虎扑双把3推出去时,从下往上推,技击含义是先把对方重心推动不稳(下面推),然后再推动就容易了。推出去时不是用手发力,而是全身的劲道。我的错误之处是,只用手在推,没有用全身的劲道去推。

 

    本次课上,我们学习了新的招式抡劲,动作路径如下:

1、分解动作1

   起势后十字手,左手斜向上护住中线,贴住右肩,同时,右手斜向下,插下去,像插宝剑入鞘,贴住左胯。两个手腕直,尤其是向下插的右手。身体要合住劲,右肩领前与左胯合。

2、分解动作2

右脚迈出一大步,呈弓箭步。右手撕肘,左右手对称拉开同样的幅度。

3、分解动作3

接着左脚上步,并上前面的右脚,呈鸡步,左脚膝盖顶在右脚的腿弯里面。两个手臂上臂同时向外撇出去,这个动作是“望眉撩阴”。以上为右手抡劲。

4、然后,右脚迈出一小步,同时,右手翻掌竖起来护中线,同时,左手贴着身体插下去,贴于右胯。

5、与2,3同理,只是换成左手抡劲。

6、转身

分解动作3结束后,左手左脚在前面时,两脚转脚跟,同时,左手从下往斜上撩起,护中线,右手贴着身体插下去,变成右脚在前,右肩领前,(注意转身后的1,并不像正常分解动作1的时候有错步,就是右肩领前,左脚在前),然后右脚迈出去,弓箭步,两手抡出去。

 


作者:张耀东
发表时间:2017/12/8 21:44:02

<style></style>

这周跟随储教练学历了抡劲,储教练把抡劲也分为了三个步骤,一一为我们讲解:

第一步,双手一手插入另一半肋下,似把刀入鞘,另一手靠紧身体护住中路,重心在后脚。

第二步,双手贴住身体拉开分布于身体两侧,后脚往前迈一大步呈弓箭步状。

第三步,后脚往前迈一步,双手略微离身体再拉开一点。

 

储教练说以后熟练的话这三步可以连起来打,目前我在练习的时候还连不起来,还得多加练习。

 

这周气温下降的厉害,以前都是先打水浪拳在打十大形的。这周开始先打水浪拳的话手指冻得厉害,就改成先打十大形,一会儿功夫就感觉手脚发热,再打水浪拳,就不感觉手冷了。


作者:黎明
发表时间:2017/12/8 23:47:22

学拳小记——立身中正

张黎明2017.12.02

本次课是第二堂十大形特训课,到的时候,一如既往的陶嘉严已经向储教练讨教许久了。

这次课先是复习了下踩步和虎扑双把,并新教了一式——抡劲。

虎扑双把,这次重点讲了一下,3推出去这一记的要点。以下,部分是储教练的讲解,部分是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正确。

首先,是需要用身体的整劲去推,更准应该是用整劲去扑,而不是用手臂相对身体前推的作用距离,即仅仅靠手臂肌肉的力量去推。

其次,手掌的高度,及发力的接触点,大致在腰部略高一些。同时,前扑出去的过程,有一个轻微的向上的方向。我的理解,腰部略高的位置,大致对应的是人体的重心位置所在。推重心,可以最有效直接的让对方失去重心,起到攻击的目的。略微向上的角度,也是这个目的。

新教的抡劲,分解动作123看似蛮简单的,自己练起来却不是很容易掌握。回来后几天练下来,初步能把大的路径打的较顺,离心得体悟还有点远,还是得多练,慢慢来。

这次课,实际上我收获最大的,应该是立身中正这个概念了,不过应该也仅仅是意识到立身中正的重要性。本来我是在先储教练讨教,收势起跳后下来到猴束蹲,手部动作有的是是成鹰爪下来的,有点时候顾不过来,双手手掌是相对着下来的。在我中示范动作的时候,陶嘉严有提醒到我的另一个问题,起跳后落下来时,身体是前倾的,没有做到立身中正。

对此,我之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这个方面的。更多注意力是放在落下来后怎么站稳方面了。为此,储教练特地站在我身后,让我做慢速分解的猴束蹲下来的这个过程,同时用手扳住我的肩膀,膝盖顶住我腰的位置,让我保持整个上身垂直的下来。怎么说呢,当时瞬时,感觉到右胯的位置,酸疼到极限,根本吃不住那个劲,整个人要往后倒。随后,储教练解释并指出,我之所以猴束蹲时,上身有前倾的问题,就是胯没有力,只能靠前倾来借力。

然后,我根据之前感觉的那个姿势,提出可以背靠着墙,以类似单腿马步,摆出猴束蹲的姿势,单练腿部的力量,特别是跨的力量。完全不同于平时靠墙双脚蹲马步的那个受力,靠墙猴束蹲这个我自己想出来的姿势,根本撑不了几秒钟,就酸爽的不行了,坚持不下去了。

回来后这几天,因为这个动作姿势场地要求低,在公司抽空也练过几次,每次也还是几秒就败下阵来。虽进展不大,但这两天我好像有找到一点点,不靠墙静态的摆猴束蹲姿势时,右跨有那么点合住劲的那个感觉,有点类似小凌老师以前讲到的一个“落位”的概念。相应的,静态动作的时候,上身好像能保持的比较直一些了,有点立身中正的意思。不过,练收势动态动作的时候,能感觉到落下来到猴束蹲,上身还是有前倾的,而且站住的时候,还是控制不好姿态,完全没有猴束蹲的样子。

而且,在练踩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12的动作时候,好像上身也存在有前倾,没有做到立身中正。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8 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