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7-10-14学拳笔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20 )
作者:刘侃希 2017-10-14学拳小记 今天学拳在源深体育中心。 老师先看了我的拳,从下半套起势到丹凤朝阳,指出我以下问题: 1)下半套起势的时候两手掌心要尽量往外翻,两手背相对,双手贴住身体往上举。 2)风摆荷叶,这个拳名就定义了手的高度,身体是荷叶的杆,手是荷叶,手要在肩膀及以上部位摆动,而不会到肩膀以下去摆动。 3)风摆荷叶后,前手掌翻前腿抬,同时进行,然后后退,此时腿在直线上往后退,腿不要有往外划圈的动作,手从耳朵边压下来,手不要从头顶上下来,那样太高了。 4)琵琶遮面后,双手掌一前一后往后翻掌,两手间有距离,不可以贴到一起。 5)燕子斜飞,双手要摆定摆平,手跟脚的方向一致,手平行与腿摆在腿的上方,然后身体左转,同时右手压住右胯部,定住,然后起身到丹凤朝阳。 6)丹凤朝阳,右手臂上举,要一步到位定位定牢,不可以手升上去了再降下来。右手肘是高过腋窝的,左手往腹部中间去一点,我的左手太靠身体外侧了。
下面再辑录老师教冬雷和其他同学的一些要点: 7)抽梁换柱第三记后,双腿并拢双手交叉,双手先划向左然后从头顶划过到风卷残云。第二记风卷残云后,左腿往后退一步,右手握拳手背贴胸,左手握拳手背朝前,然后出右腿向前,双手都变成掌,都是掌心朝上,然后到蛰龙现身,是前掌掌心向上后掌掌心向下。 8)乌龙摆尾,先不要去管腰怎么动,先把手和脚管好,手和脚动对了,慢慢就能体会到腰怎么动了。 10)薰风扫叶,上面的手要高一些,高过自己的头顶,想象两只手指,从上往下,刺向对方的眼睛,同时上手下手,要在一个平面上。此记拳用于对付身高比自己矮一截的对手。比自己高的对手就不能用这记拳去对付,而要用攻击对方腹部或以下部位的拳去对付。 11)气沉丹田只有一个作用,就是把重心稳住在身体的中心腹部位置,这样人就站得稳。但是重心稳住了,是不利于攻击的,所以在攻击的过程中,不是气沉丹田的,所以不要认为打拳任何时候都是气沉丹田,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10)鹞子穿林,就定义了手的位置,鹞子是在树林里面穿,所以两手应当在上半身不会到胯部。
教冬雷: 今天看上次教的冬雷都记住了,除了倒骑龙背的方位不对,其他路径都是对的。新教冬雷从风卷残云到黄龙转身。 冬雷问老师:站丁八步前面一段时间觉得挺稳,怎么现在反而觉得不稳了?老师说,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要知道怎么回答,要根据这个学生这一刻的水平去回答。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问题,当时感到有问题了,不一定急着问,坚持正确地练习,慢慢的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练拳是生长性前进,随着练拳,你的身体感觉你的技能在生长,他自然就找到了那个位置和感觉,就不需要问了。丁八步是逐渐逐渐加大稳固的程度的,以前你是在4-6开的程度上感到稳了,随着练习的深入,你要往3-7开进发了,你就会觉得不稳,当继续生长,你可以做到3-7开了,你又会站稳了。每个层次会有每个层次的稳的程度,比之前有进步就好了。要到老师的那种稳的程度,还有漫长的距离。
问答结束后,我们又演练了一下小朋友拜师的过程,商定了柏会长敬茶时候学员们的站立位置:每排站4个人,高个子站后排。
十分期待下周六的拜师典礼。
刘侃希
作者:黎明 学拳小记 张黎明 2017.10.14 本节课继续在源深体育馆上课,这次课十大形及水浪拳都学习纠正了好几处地方。大致梳理记录如下: 十大形: 轻步站:站立时,前脚落点过于靠近中线。这个在我打踩步的时候也有相同的问题,前脚落点一直存在偏内。自己也知道存在这个问题,但具体站轻步站和打踩步的时候,也有意识去改,但一直做不太到位。 踩步: 2的动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a.上身存在前倾不够竖直端正;b.前手放置在肩部位置的时候,已经开始翻腕,没做到腕直的标准; 3的动作,力没有完全发出来;视线要一直目视正前方,不要看地上; 另外,储教练再次提醒我,除了在3的位置要发力,可以停顿,整个踩步尽量连贯起来练习。 收势: 十字手,两手的肘部要贴合不能分开; 十字手之后的转身发力(背劲),是随着身体的旋转带动前手旋转,不能有上下和前后的撩的多余动作; 起跳后恨天无环接的猴束蹲,存在a.下落站立还不够稳;b.收或者说束的不够,身体没完全“合”起来;这块,自己感觉最近还是有一些进步,还得多练慢慢提高; 虎扑,腕不直,目视地面而不是假想敌两个问题;
水浪拳: 贴纱垂帘,肘部的弯曲要自然,双手手掌不能离身体太远也不能太近。打拳要做到气通三关(肩、肘、腕),太近则断,肘部不通;太远则气不能达。 旋腹转身再回收,双手上下同一个垂面放置的动作,我的位置偏高,大致应该为,左手在肩部高度,右手低于左手约一个手掌高度。 临崖勒马后右手从后上方,向前向下压至左手的动作,我的方位有问题,应该是东北方。我自己后来总结,问题应该出在,我左手放置的位置错了,放在了膝盖的边上,导致整个动作的方位不正。左手正确的位置,应该就在左膝盖的正上方。这样,脚尖(膝盖)、手尖、鼻尖的三尖照方位才一致。 拨云见日,双手撑的不够圆,左手高度应略高于右手; 熏风扫叶,上手应略高于头部,意识在食指和中指,角度略微向下,按自己高度,指向假想敌的眼睛; 另,在小凌老师指导时,几次暂停,需保持招式姿势不动一段时间,再继续时,都有觉得两条臂膀非常非常的重,很有些吃力的感觉。第一次有这种现象。 课后答疑阶段,我问了上次课上,小凌老师提到的,说我打拳有改变生活习性,具体指的哪方面? 生活习性,是之前有一次上课,我有问小凌老师,发现自己睡觉喜欢双手举过头顶,这个现象是否正常,是否和打拳有关。这次,小凌老师进一步解答,这个说明经过打拳,已打开我的肺叶(分上中下),按原来的睡觉习惯,已经感觉不舒服了。同时有提到,打拳和学拳,也是做人,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日常为人处事。按我的潜力,拳应该要打的更好才对,现在只到这个阶段,是不匹配的。通过我的拳,可以看出,我工作上应该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都到了一个瓶颈。 我现在工作上确实遇到了一定瓶颈,或者说麻烦,但情况比较特殊,有大的行业趋势问题,也有个人具体工作技能方面的问题,但思来想去,这些打拳应该没太大相关性。可能有关的,应该是明知道自己工作技能有短板,但总是找各种借口,而主动积极改善的行动力不足吧,导致好几次机会没能抓住。 联系到打拳,能直接想到的一个例子就是怕写周记,这个被小凌老师课上也直接批评过。最近一直也写,稍微好些了,还是有些怕写,常常拖。不知道是不是指的这个,或者不仅仅是这个方面还有其他多个方面,希望下次课或后续课上,小凌老师能进一步指点迷津。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7/10/26 16:12:29 编辑过]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7-10-14学拳小记 这次打拳因为天气的原因,还是在源深体育中心。早上到了之后,和往常一样,先和储教练交流下踩步,这次主要纠正了我的步伐,抬脚不能过高,不然就不是踩,变成踏了,这一点要注意。同时,身体要放松,只要第三下那一下要出劲,其他时候都要放松。在练习收式的时候,小凌老师说右手不能往上挑,而是跟着身体一起转动,有点像水浪拳里的“声东击西”。 然后是水浪拳,因为之前已经把全套学完,这次就是纠正之前的动作,从起式开始。贴纱垂帘的时候,手要稍微往外,使得肩膀、手肘和手掌之间达到一个理想的角度,这样气才能通到手指,后面的“停车问路”也是一样。旋腹转身再回收,双手上下同一个垂直面,在打“注坔贯月”的时候,肩膀不能耸肩。后面是“拨云见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与学的时候不同的就是,右手比左手离身体更远,技击中就是用于击打对手。这一式我也有耸肩的问题。沉肩垂肘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 上次小记里提了个问题,就是很多招式手都放在胯侧,小凌老师的回答是手放在这个部位就是后面一招手的位置会变化,主要是为了进攻,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后会发现如果手不放那里会觉得不舒服。非常感谢老师的解答。
作者:renmin 这节课开始从头学习第二遍水浪拳,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起式:两手自然下贴于垂于两腿外侧,手指自然弯曲。 贴纱垂帘:第一记掌心朝面,向前伸出,注意肘部关节不要僵直,呈钝角,保证气血的通畅。在所有的水浪拳中都应注意肘、腕、肩几个关节处不要僵直。第二记掌心朝外,上举过头顶,不要太高或过低,自然而然。向下到胸前两手分开,左手向前平伸再回收,右手向后速度略快于左手,再回收到胸前,左手竖掌右手横掌,两手手心劳宫穴相向。 停车问路后旋腹左转,两手回收要上下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再同时翻掌下压转身后是注坔贯月。 2015年9月3日,我们有幸随萧师来到陕西黄河壶口,近距离观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见携大量泥沙的黄河在原野上滚滚而来,涛声震震,其气势把我大大的震慑住了。虽然之前国内外瀑布看得不少,但与壶口瀑布的形势不能比拟,眼前是一马平川。滔滔不绝的黄河之水,如万马奔腾,迎面扑来,奔涌至狭窄的壶口,泻至河底,触底反身直上,积蓄的能量势不可挡。黄色浑厚的泥沙水,腾升而起,雾气弥漫在整个壶口(见照一)。 看着这张瀑布照,在空气中如雾似汽,自下而上,松而不散,盈而不溢,与这张拳照(见照二)的外形颇为相似。此时此景,不正是我行拳之时某种的真实感受吗?其前一记拳蓄势待发(丹田之气),这一记喷薄而出,冉冉继上。接下来的一记拳,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流畅至极。 写到注坔贯月这一式时特翻看了一下王老师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体会一下其意境,耳边似响起了水流激荡的轰鸣声,气势磅礴。这一式要打出其气势,右手向上伸举时注意肩不能耸起来。 临崖勒马:第一记方位是东北,左手掌心向外,指尖朝上,右手指尖对着左手。接着左手自然放置左膝上方,掌心向上,右手向右后回撤再回转于左手上方,掌心向下下压,(两掌心相对想象一下两极一样的磁铁相遇时的阻力感和相斥感,故两掌心有个相错的感觉)身体自然上伸。两手再分开,左手向前平伸,掌心向下,右手向右后回撤再回转向前伸出,掌心向上,两臂平行两掌相向平伸。两腿是微曲的,向左回撤再推出为闭门推月。 拨云见日的方位是朝南,两脚尖也朝南,双臂撑开,左掌略高于右掌,左掌掌心面向自己,右掌掌心向外。 ...... 第一遍的学习有点像“囫囵吞枣”,来不及细细咀嚼和品位,故在第二遍学习时会发现之前很多动作要么不对,要么不到位,如果有些动作本来就打错了,还反复练习,这要纠正起来就更难了些,所以得一点点抠一点点纠。还有就是得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个空杯的心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
作者:罗建军 这次照例在源深体育馆看台跟随小凌老师和各位教练学拳。8点半我到那里时,储教练已经在指导黎明和嘉严了。储教练说我踩步摇闪动作3有点那么一点味道了,但是因为动作3出去时重心有点低了,从3到1重心有起伏,建议我弓步高一点;还有就是1的时候身体的角度不对,正了一点,需要肩膀一个向前,一个向后,与胯部相合;另外就是动作3的时候要手脚齐到。储教练建议我将整个动作连起来打,只在动作3的时候停顿下。在打收势时,小凌老师在旁边瞧着了,给我们指出: 1.在转身前,两手臂是贴合在一起的,动作不能僵。 2.转身时由身体带动右手臂打开,手臂不要从下往上挑。 王国燕教练和小凌老师先后又将水浪拳给我们梳理了一段,从起式到拨云见日。相信当上下套全部梳理完后,大家的水浪拳水准会整体上一个台阶。具体到这次的指导,有下面的几点: 1。贴纱垂帘要注意两点,一是两手离身体的距离要恰当,这样才能气通三关,二是落到底时两手的高度要合适。 2。旋腹后两手向下一顿然后转身时,两手要在同一个曲面上,重心在前。 3。注坔贯月时右手要抬高一点。我发觉右手姿势和单凤朝阳很相似,猜测此类动作需要做到气通三关,同时手臂要引导气向上。同理扩展一下高山流水,魁星献斗中右手的高度也应与此类似。 4。临崖勒马后一记,右手下压要打出如两块同极磁铁靠近时的相斥的感觉,有点难度。我后来思考了一下,此动作难在右手边向下拍,右腿渐渐蹬直,同时身体要慢慢抬起,要把反作用力表现出来。类似于拍案而起这个成语表现的动作以及里面包含的力学原理一样。 5。拨云见日时,左手比右手高,右手手心向外,我的手心是向下了。 另外小凌老师指导其它同学时,我也在一旁蹭学,也有不少收获: 1。熏风扫叶上手要比头部稍高一点,这招是蛇拳,攻击是自上而下,食中二指取敌双目,所以此二指要微微向下,指向对手双目,给他压力。我想就好比用手枪枪口对准人,就可以控制这个人一样。天官指星时是不是也应该是这样的呢? 2。倒骑龙背前一记,两手要先向右划。
期待拳艺进步,水平提高后小凌老师指导我们怎样用意,告诉我们什么是神。老师说从一个人的拳上面可以看出其为人如何,我个性散漫疏懒,做事偏于保守,将上次太阳岛的视频重新看了一下,发现我的动作比较拘谨,不够舒展。所以打算今后加大十大形的练习,同时在打水浪拳时注重动作的开合,做到舒展大方。 </div></div></div>
作者:陈清怡 2017-10-14 学拳小记:十大形,上次打拳,储教练纠正了踩步的动作,这次学拳的时候,依样画瓢的打给储教练看,结果还是不行。储教练模仿我的动作,让我看自己打的状态,指出还是是绷的太紧,手的意识太重。然后自己示范,动作应该是非常放松的。但是知易行难,也没啥捷径,唯有勤于练习。
水浪拳方面,小凌老师继续指导水浪拳,从“27-朝阳贯耳”开始,“28-截手双推”、“29-薰风扫叶”、“30-燕子衔泥”、“31-灵猿摘果”、“32-猛虎回头”。到此上半套的指导结束。细节记录如下。
第27式“朝阳贯耳” “朝阳贯耳”双手交叉,然后转身。我的错误是转了一半,手才交叉。 图1-1 图1-2
第28式“截手双推” 小凌老师说推的那两下,我就不要推了,直接往下“薰风扫叶”。原因不知道,但是相信是对我目前的水平的特例。以后还是要推的,要不也就不叫“截手双推”了。
第29式“薰风扫叶” “薰风扫叶”小凌老师讲的比较多。看以前的点评,知道薰风扫叶这一式是打对方眼睛的,于是我的动作上手在我眼部的高度。
小凌老师指出上面的手的位置要相对高一点(大概在头顶的位置)。其实尽管上面的手是五个手指,其实真正的意识只在食指和中指,这2个手指如蛇信的2个分叉,2个手指稍稍向下,时刻准备打对方的眼睛。高一点呢,势就在那里了,自上而下。
第30式“燕子衔泥” “燕子衔泥”的第一下是双手为拳,向前挥出,到前面的时候前手拳边掌;第二下,后手拳变掌。我的错误打法是第一下挥出去的时候,双手就全部变掌了。
回头想想,这个拳掌的变换应该是为了契合拳名拳意。因为以前讲过,这个动作拳意实际上是捡石头、假丢、真丢的反练过程。那么,开始的时候,双手握拳,其实后手里面有块块石头,对手不知。第一次前挥是个假动作,后手中的石头没有真丢出去,虚的。所以,后手应该还是握拳,因为里面握着石头。第二次前挥,就是真丢石头了,所以后手打开,拳边掌。第三次是蹲下捡石头。
第31式“灵猿摘果” “灵猿摘果”的第一下右上掌从左下掌下穿出,穿出去一点就可以了,而且重心坐在后脚。
[此帖子已被 陈清怡 在 2017/10/22 13:16:55 编辑过]
作者:xiejianxiong 2017/10/14 源深体育场. 赶到时,小凌老师已经开始带大家打拳了,赶快加入. 后面小凌老师然大家打起式到拨云见日,分解讲解,指出要点及重点. 1. 贴纱垂帘:双手不要过于靠近身体,这样导致因肘关节过于弯而气不通,同时也要注意掌关节.整套拳都一个原则是要注意肩,肘,掌关节保持气的通畅 2. 停车问路:同上,保持气路通畅,不能有折断. 3. 注坔贯月:主要双手上下是肩膀不能耸. 4. 拨云见日:左手手要比右手位置略过.实战时是右手格挡对手的攻击,左手进击对方. 5. 熏风扫叶:注意上手的位置略高于头,这样取对方的双目自上而下,处于有势的位置. 课后答疑问了老师两式犀牛望月的前一式为何收于腰部的手一式是手心朝上,一式是手心朝下.老师答曰取决于哪只手攻击对方,并演示了右手手心在上虎口处击打对方然后翻掌抓住(我这样理解)回拉的过程. 有点朦朦胧胧不甚了解,课后问周边的几个同学,他们都说懂了.需慢慢再体悟吧
作者:陈东雷
2017-10-14 学拳笔记
从上次上课开始,我正式开始跟随侃希师姐学习水浪拳下半套。
初识下半套拳路,小凌老师指出下半套的动作命名密度比上半套要大,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牢记全名来辅助路径学习,亦可让拳名和路径相辅相成。
记得晓舟教练以前讲过,上半套注重气,下半套注重力。但自己功力尚浅,完全体会不到这点。不过还是有发现些上、下半套之间的区别。下半套在方向改变(从流行赶月到燕子斜飞之前的双掌推出转身达到315度)和步法灵动(蛰龙现身到乌龙摆尾,黄龙转身到五圣朝天)上要超过上半套。
如此,在从上半套进入下半套后,气很难走顺,动作节奏也常常断,大部分动作无整劲之感。有如此反差,可能是自己上半套习练时间长(因为中断后再复习,比一般同学要长),初识下半套自会有不少突兀之感,在习练半月后,一开始的几式稍有改善。
课间小凌老师和侃希师姐继续帮我纠正动作:
翻江搅海 不足:身体方位不对,少转45度 纠正:右手正西,面向西南
风卷残云 不足:双手相叠,正交于裆前,右横左竖,右手尾指在下 纠正:双手相背,正交于裆前,右横左竖,右手尾指在上 不足:双手自上向右后 纠正:双手先向左,再划弧向右后
乌龙摆尾(前),双手向西 不足:右腿向东南,双手直接向西 纠正:右腿自左脚前由西向东,双手先到东,然后自东向西,手脚在东西方向运动,意在将对手由东向西绊倒 小凌老师特意试招加深了我的理解
平分秋色 不足:右脚脚尖向东北,右手拳眼向北 纠正:右脚脚尖向东,右手拳眼向西,右手肘微屈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