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7-8-26学拳笔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09 )
作者:刘侃希 2017-08-26学拳笔记 今日在源深体育中心学拳。 今日小凌老师指导我从野马追风到樵夫担柴。跟着老师打,发现自己很多细节都没有打出来,以前怎么就都没有注意到,甚至觉得自己全都看见了,全会了。现在可以逐步看到之前我根本就看不见的东西,越来越感到自己的浅薄,越来越感到这套拳真是奥妙无穷。 川流不息:问题大,左手不要在脚不动的情况下往前伸,更不要伸出去很远,意念应在右手,右手往前平伸出去,左手是辅助的。然后到定势的时候,要记牢两个字:平,齐。左右两手要在一个平面上,且前后对齐,不要有高低。还有这一记也要打出点马马虎虎的意味,参考走马观花的感觉。 伏虎听风:我的左手腕有个折角,造成手掌心朝天了,老师把我的手腕掰直,手掌心朝向脑后,立刻就感到手臂舒服了很多,手臂处有气流向指尖的感觉。然后,右手划大圈,左手划小圈,到声东击西。我这个左手没划成圈,是停在那里不动的,这个完全不对。老师说两个手同时画圈比较难,一时难以做到,不要急,记得有意识地去练习这里,逐步增加,慢慢就掌握了。 第一个声东击西之后的转身,我以前都是糊里糊涂转过来的,这次看清楚了老师转身时候的腿部手部动作,发现过去被我吃掉了几个细节。先要往西退一下,重心到左后腿,然后右手从上划到右腿根部,再贴着身体从腹部-胸部-面部提上来,然后从额头前方向前向下翻掌压下去,同时重心移到右腿以右脚为圆心转身到西北。 第二个声东击西: 从西北方向正东方向转身,小臂始终保持不动,转的是肩膀和身体,小臂的角度、距离身体的距离,相对不动,然后把左手臂伸向前。 青龙探爪第三记,右脚要从提起的位置往前往下踩下去,落在正东,右手同时平伸向东方,指尖成爪状。注意左后臀不要翘起来。 丹成九转:此时身体和脸部是朝正东的,右手臂有一个弯曲度,好像托着什么东西。然后身体往东南45度方向一转,同时左手从头顶划下来到右手上面,注意这个划下来不是斜直线下来,而是抛物线下来,有一个弧线下来再平着向前。然后直接转身转手,重心从后右腿变成后左腿,到闭门推月。 闭门推月后转胯抬手-还可以,向西北跨大步到顺水推舟一,然后到顺水推舟二,然后向左摆动一下双手,摆手也并不一定是先掌心相对再到掌心向下,(上次清怡的记录),我觉得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过程,就是要先向左再向右就可以了—此处问一下老师。然后双手向前向下插下去,想象一下点篙的动作,船夫撑篙的时候,是斜着向前向下的,这样船才能往身后前进,如果是笔直向下的,那船是走不了的,力量把船往天上送了。然后再有一个摇撸的动作,把撸收回来,再到驽马回头——这一段我以前打的都是不对的,要反复练习。 然后右手从下忽地立起到头部,左手也是立掌,挡住面部,右手是挑开对手的意思,此时身体是低位。到抱瓶落砚,身体保持低位不变,然后左手自然落到右手上,然后边往后退边拉开双手同时立起身,拉开双手、后退、立起身是同时进行的。然后右手翻到左手上也是自然地翻上去,不要划那么大的圈子。然后双手从肩膀部位拉起来到额头部位,再插下去,我拉上去的起点位置太低了,我是从腹部拉起来的,不对,应该从肩膀部位往上拉。同时记得后退的时候脚贴在地面上后退,不要抬腿再后退,这样退的速度就慢了,会被对手乘机攻击。 童儿送书—我绕手的动作还不够清晰,要再反复练习。 踏雪探梅:是长枪对长枪,我用长枪把对方的枪头挑开、下压、再刺向他的意思,两把枪是绞在一起的,不会有很大的水平移动距离。 樵夫担柴:人挑一根扁担下面挂两个筐,双手应该是紧紧拉着扁担下的绳子,所以应该是拳眼朝上,拳头的背面底面都应该是平的,这样才有力量拉牢绳子。 我教冬雷的记录: 我先教了冬雷几记,从鸿雁双飞打到高山流水,各种讲解示范,老师在旁边看,大概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老师喊停,让冬雷打给他看,然后告诉我该如何指导冬雷。老师说: 要把那些现在一说他立马就可以改过来的地方先说出来,千万不能面面俱到地说,那样等于不说。老师说冬雷从平沙落雁以后就不太好了,首先路径有错,然后老师开始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平沙落雁蹲下去同时挥手的手势要清楚。摘星换斗后转身,两手交叉前后绕,重心始终在后腿,然后抬腿双手送出去,此时是弓步,重心到前腿了。孤雁出群后双手在体侧绕一下,然后要往前往外平推出去,此时是弓步。要注意重心问题。 我现在教拳的问题就是判断不出来什么是当前冬雷最大的最容易被改正的毛病。这个需要好好请教小凌老师,如何判断最大的问题?
课后答疑环节,记录这几点: 在此处学拳,不问问题是浪费了。小凌老师把很多问题都钻研透了,既有深度又有高度,而且很多都是前无古人的独创的见解。小凌老师乐意把他的真知灼见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这些学生,我们是何其幸运!在别处学拳,问了也是白问,因为教的人也不知道答案,你问了还给教拳的人增加负担,所以还不如不问。
老师说,学拳,要注意一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没有什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对大多数情况适用的就是普遍性的,但是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就不适用,该用特殊性看问题的时候就用特殊性,改用普遍性的就用普遍性,不能生搬硬套。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烧鲫鱼的时候,师傅说鱼要整条下锅烧。但是第二天买来的是带鱼,你就不能照搬师傅说的整条烧鱼,你只能根据眼下的这条鱼的情况,把鱼都剪成段再下锅。否则就是要用扁担一样的锅才能烧带鱼了。 我明白老师是提醒我,我这位同志有一点过于僵硬,不太会变通。我将努力修炼。 蹲马步:在古代有意义,为了在马上作战,需要练习蹲马步。跑马的时候不是用屁股坐在马背上,而是双腿夹住马腹,,然后手要用来作战,所以要练习马步。现在人没有必要练习蹲马步了,因为不骑马作战。在地面上两个人作战,谁蹲着谁吃亏。 打拳快慢如何掌握的问题:在初期,宜慢,因为快了会把动作吃掉。但是不能太慢,太慢了就容易断掉。后期宜快,快的情况下易于激发人体的潜能,使人的能力提高。基本原则是:慢而不断,快而不乱。这个八字真诀,看似很简单,但是要能总结出来,需要极深的武学和文字功力。 感谢小凌老师把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我们。无以为报,只有认真学习,希望早日能为老师分忧。
刘侃希 [此帖子已被 刘侃希 在 2017/9/1 14:48:59 编辑过]
作者:黎明 学拳小纪 张黎明 2017.08.26 临出门耽误了一会,8点半多到源深体育馆时,已经有好几位同学到了,正在和储教练练习十大形。 中间,关于虎扑双把向储教练请教确认了两个练习中的问题: 1. 起势轻步站接第一个动作猴束蹲(动作1),衔接不顺:储教练示范后,原来问题出在,起势接猴束蹲之前还有一个后脚(右脚)后侧半步的过渡动作,我原来是直接做猴束蹲的动作,总觉得右脚是别着的,怎么都不对; 2. 接猴束蹲的后一式,弓步双手前推的动作(动作2),双臂的肘部正确的摆放位置,是否和踩步一样有肘不离肋的要求? 储教练答:(原话没完全记住)这个和踩步不一样,双手大致在前脚膝部上方位置,肘部不需要也不能贴住肋部,要不力就发不出去。 约9点,王国燕教练和小凌老师来了后,大家继续学习水浪拳。先是复习了下上次课程的路径,并新学五圣朝天、叶底藏莲、凤凰展翅、白鹤啄食、月挂松稍、倒拽牛尾、童子抱琴。 这里有两式需要记录说明一下: 1. 五圣朝天:在我示范这一式的时候,小凌老师指出我的前手动作有问题,前手应该是水平直接伸出,而我有一个向下在向前的动作; 2. 童子抱琴:接第二式倒拽牛尾后,重心移至前脚,同时右手由拳变掌,穿过左手并前伸至最前,此时右手掌心朝外,左手掌背贴在右臂肘部外侧;保持左手与右臂相对位置,左脚顺势后撤小半步的同时,右手握拳回收至腰部,拳眼向上;左脚再向前一步成弓步,右拳至下画弧向前上方打出,左手握拳贴与右手肘部内侧; 这个是小凌老师亲自示范的动作,我发现自己之前打拳的时候,是滑过去的,特别是左手的动作是没交代清楚的。 课后答疑阶段,我问了一个熏风扫叶的方位问题:其中第三式的熏风扫叶应该面向的是正西方位还是正北方位。如果是正西方位的话,则4式的方位是对称的,之前初学的时候也是这么教的。因为我发现小凌老师带打的时候,第三式的朝向北面的,故有此一问。 小凌老师的回答是,第三式可以是面向正西,也可以面向正北。面向正北的话,对于功力的要求更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初学的时候,还是可以按面向正西的来打。 有同学问到,打水浪拳是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在此之前,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慢好,更正确一点的,应该是绵绵不绝的那种“慢”为最佳,平时练习的时候,也是往这个方向在努力。 小凌老师的回答,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不能一概而论,应以“慢而不断,快而不乱”为原则。慢而不断仅是第一阶段的目标或要求。对于初学者而言,慢容易,但关键在于不能“断”,这就没这么简单了。肖师进一步指出,现阶段,对于大家的要求就是要在能打慢的基础上,做到不断。 这里的慢而不断,和我之前理解的绵绵不绝,比较接近。今年太阳岛之行,老师的点评、罗建军的打拳视频,让我对绵绵不绝的有种顿悟的感觉。目前,我对于快与慢的理解,也就到这个程度。 后面,肖师对于“快而不乱”的解释,则一下子为我打开了下一扇窗。打拳不仅要能慢的下来,还要能快,关键在于不能“乱”。“为什么要快而不乱 ? ”肖师自问自答道,“为了是激发潜能!” 我个人初步的理解是,需要对处于高速动态的肢体,有非常强的控制力,才能做到快而不乱,这个对于功力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联想到最近在练习十大形收势的时候,刚刚有点把分解动作打的有点到位的感觉,但几次想试着跳起来打出连贯的动作,就全乱了,特别是落地接猴束蹲那一记,站都站不稳。不正是“快而不乱”的反面素材。 补充最近几天的一个想法:“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应该不仅仅是路径方面,呼吸方面也应该有一样的要求。甚至于以后的内因,也应该有这样的要求。 这两天试着加快打水浪拳的速度,发现两个现象,一个在不乱的要求下,想快也快不了多少,正常我目前大概在18-19分钟,打快也要15分钟的样子。另外就是,有好几个动作,特别的单腿的,会不稳,有些控制不住,而且呼吸上也会有些乱。 另,最近刚好看到一篇也是说到打拳速度的文章,提到慢-快-慢,有三个层次的功力境界。第三层次的,这个还比较远,慢慢来吧。 胡言乱语“动中求静” 上一次课中,秘书长清怡问了小凌老师一个问题:初学时,注意力能比较集中在打拳上,最近发现打拳时,常常走神,要过一会意识到后,才能再拉回来,一趟拳下来这种情况要来回好几次。这种情况是否正常,该如何改善? 小凌老师的回答大致意思是,说明你现在的对路径比较熟悉了,不需要像初学时高度紧张与路径上面,自然放松下来了。至于改善,暂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多练,慢慢会好的。 这种情况,我也经常出现,而且,走神的时间占比还不短。这几天有点突发的猜想,不知道是否正确,记录如下,留待日后拳艺进步后验证。 小凌老师多次讲到过,打拳初学时,是通过外因带动内因,拳艺精进后,是由内因带动外因。这里的外因应该就是我们现在练习的外在的路径,内因我的猜想应该是内气,或一般意义上的内力什么的。现在打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手指发胀发热的感觉,可能就是内因的初步展现。 然后联想到“动中求静”和“静中求动”的讨论。这里的动和静,应该还要细分是外在肢体的动与静,和心神的动与静。肢体的动与静比较好理解,心神的动与静,我的这次的突发猜想就是: “动中求静 ”应该是通过心神“意守”肢体的动,进而求得内因的有序的动,而达到心神真正的“静”。这里的静实际上还是一种动,只不过是一种相对高阶的有序的动。相应的“静中求动”,可能是一方面通过打坐等方式,也就是肢体的静,再通过“意守”某种内因的有序的“动”,求得心神真正的“静”。从某种角度来讲,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只是后者可能更适于那些比较清心寡欲的人吧。 然后,因为心神的天马行空的,作为世俗世界的普通人,是很难凭空去“意守”没什么直接概念的内因,反而一旦得空(如打拳路径比较熟练了),什么工作啊、家庭啊,各种日常纷乱的事物,就会不受控的钻进脑子。而具有具体外在的行拳路径则相对容易“意守”。另外,除了主动的意守行拳路径,随着对拳的逐步深入了解和练习的深入,各个招式气感会慢慢增加增强,便于“意守”的点也慢慢变多,进而由点带面的会逐步串联起来。估摸着,等整套拳各招式都有气感并能串起来,或者可能大部分能串起来的时候,就是由外三合阶段,进入内三合阶段的开始。 后面的有点越猜越玄乎了,不知道真假,可能是受武侠小说毒害太多了,只能留待日后验证了。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7/8/30 13:12:5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7/9/5 16:18:1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7/9/5 16:20:51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8/30 21:21:08 编辑过]
作者:刘运杰 学拳小记 8月26日,源深体育馆,先跟储老师练习踩步,储老师指出我的收势不够有力,让我回身打他的手来找感觉,回身后手应该有一个前伸的动作,还要身体带动手而不是手带动身体。 接上次,王老师教大家水浪拳: 五圣朝天:该动作前面是走马观花,小凌老师问什么是走马观花,我作了个骑马起伏的动作,小凌老师笑着批评,说不是这种感觉,而是骑在马上,很轻快、和顺的感觉,不是起伏得厉害,看来关键在走;后面接五圣朝天,左右各一,这招技击用法用来戳对手下颚,那么后手朝天,前手伸出,前手作用是什么?是平衡吗? 叶底藏莲:该动作也是 左右对称,前手伸出后,后手护在裆部,而不是腰部。 凤凰展翅:左脚上前,脚跟着地,双手呈翅膀样展开,体会王者展翅的感觉。 白鹤啄食:前手应手心朝上,右脚踢右手,实为白鹤啄“脚”,右手上举时自上而下,有升腾之力,手心朝外。 月挂松梢:人为松树,左手为梢。 倒拽牛尾:左右各一,前手似抓牛尾,后拽变拳,都呈45度。 童子抱琴:也是左右各一,拗步,先右拳在前,左拳抵住右肘,另外一个动作不顺,有点别扭。 上次学拳的雁字横斜后一个动作,我的后腿是弯的,小凌老师指出,这是因为你的重心放在后边,还是应该放在前腿上。 这次我请教小凌老师无用式一,膝盖过不过脚尖,小凌老师说不过脚尖,过脚尖是你功夫不够。
[此帖子已被 刘运杰 在 2017/9/1 20:34:19 编辑过]
作者:xiejianxiong 2017/08/30 源深体育场. 这次迟到了半个小时,故前面储教练的十大形缺课了. 9点开始继续学水浪拳五圣朝天,叶底藏莲,凤凰展翅,白鹤啄泥,月挂松捎,倒拽牛尾,童子抱琴.要点如下: 1. 五圣朝天:朝天的手掌要直.小凌老师演示时说但对手后面抱着你时,朝天的手是用来戳定对方的下巴处的,故手掌要直,利于发力.另一手是水平的向前伸出. 2. 叶底朝天:之前方向打错了一下西南,一下西北,小凌老师说都是朝正西. 3. 月挂松梢:前式白鹤啄泥返身,身体略下蹲,左右手都划圈,然后右手从左手上穿过,身体同时慢慢直起. 4. 倒拽牛尾:一记方向是朝西北,再一下是朝西南,拽的时候手有绕一下的动作,个人为人是让要拽的东西绕在手上,这样扯起来个牢固,不易脱手. 5. 童子抱琴:从倒拽牛尾倒童子抱琴路径不是很熟悉,打得很模糊,小凌老师特地向我演示了一下:身体重心朝前,右手亦前伸变掌,同时左手贴至右手手臂侧,然后身体再后撤,重心在后,再左脚朝南略跨出一小步,打出童子抱琴. 课后答疑,小凌老师回答了3个问题1:熏风扫页的方向---第2式建议先是正西,再正南,等熟悉了再正北正南. 2.练拳到底是快还是慢:小凌老师说慢而不断,快而不乱. 先是慢动作,但不能有断的感觉,练熟悉了,正确了,再打快,这就难度高了,动作不能快了而打得不正确了. 3. 就是一个学拳普遍性及特殊性的问题:老师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是否烧带鱼就要用扁担一样长的锅.就是每个招式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要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作者:晓舟 肖力行老师今天讲解的水浪拳中“走马观花”一记,为我们点明:打此拳,路径是无棱角的。要深层次了解到“走马观花”时人的感受,频率是相同的,心境是和顺的。以后要把这样精神状态打出来,才算掌握了“走马观花”这记拳 肖师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的把一记拳从路径,感受,频率,乃至心境,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给我们讲透了。让我们在顾名思义的同时,得以有的放矢的追求“走马观花”这记拳的精神境界。 跟肖师学拳,非但得到身体的放松,更得到精神的享受。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7/9/1 14:25:53 编辑过]
作者:renmin 这节课我们新学的招式有:五圣朝天、叶底藏莲、凤凰展翅、白鹤啄食、月挂松稍、倒拽牛尾、童子抱琴。 叶底藏莲 :呈上式,向右转身,右手是向下轻拂面部后向右平伸出去,上左脚,左手从右手下面伸出,右手撑在裆前。 凤凰展翅:承上式,右脚上前一步,右手从左手下面伸出,左手撑在裆前,重心在后,接着再左脚上前一步,脚跟着地,两手交叉,再打开举起,伸向前,两掌略朝外,像飞翔的翅膀。
月挂松稍:退右脚,两手向右画圆,左手水平,右手自胸前竖直举起,两掌向外,两脚并拢,先下蹲再站直,如下图 倒拽牛尾:向左迈步,两手向左划动后拉开,前手似抓牛尾,手腕转两圈后握紧变拳,向后拽,同时退前脚,呈45度方向,然后右脚在前;这个招式很有画面感,想象一下用力拽牛尾的样子,绕两圈像是防手打滑,可以更用力抓牢。若实战中抓的是对方的头发再使劲向后拽的话,太有感觉啦。右手方法同左,方向不同。 童子抱琴:右手的动作向划个“8”字,先向前推再向后收,手握拳,再前推,左拳抵住右肘部;向后收时左腿同时撤步再向前迈步。也是左右各一。 这节课学习的招式虽不算多,可在整套拳里,这几式给我的感觉却是比较复杂的,手和脚的变化动作多,还要格外注意协调性。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9/1 16:42:4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9/1 16:44:1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9/1 16:46:0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9/1 16:48:2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9/1 16:49:52 编辑过]
作者:张耀东 这次还是在源深体育中心学拳,到达后,先跟储教练学习踩步。这次储教练指导了我踩步收式中的一招,双手在胸前拉开,左手护裆,右手往前击出,右脚也往前踩出,目标是踩住对方的脚。这招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左手是起保护自己作用的,但是也要发力,这样右手才能发力。
王教练到达后,大家一起学习水浪拳,这次学习了黄龙转身、走马观花、五圣朝天、凤凰展翅、白鹤啄食、月挂松梢、倒揭牛尾这几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雁字横斜到黄龙转身的过程中,双手从身体左侧往后插,右脚往后退一步,这里右脚需要伸直。 2)在打走马观花的过程中,双手往前伸出的时候要带有一定的弧度,不要笔直伸出。 3)在打月挂松梢时,右手在从下往上升起的过程中,掌心是向外的。
由于前两次有事未能参与,缺课两次,所以这次又请谢建雄师兄辅导了我漏学的几招:狸猫扑蝶、抽梁换柱、风卷残云等。在此谢过谢师兄。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7-08-26学拳小记 8月26日依旧在源深体育场练拳,不过气候比之前要凉爽多了,这个天气打拳太舒服了。 早上8点多就到了,储教练在热身,于是和储教练一起打了遍水浪拳,储教练纠正了我几个多做,临崖勒马后一记,右手要往下的同时,后支撑脚伸直,带动上半身向上,再后一记,身体带动右手前插,右手与右脚同时到位。闭门推月这一记,肘不离肋,同时手和脚要同时到位,不过对我来说有点难度,还是要好好练习。 随后就是开始练习十大形,继续练习踩步。储教练在说收式“鹞子入林”时,右手出去的时候,左手要同时下压到裆部,左手用多大劲,右手才会有多大劲,是互相配合的。 然后开始练习水浪拳,这次学习五圣朝天,叶底藏莲,凤凰展翅,白鹤啄泥,月挂松捎,倒拽牛尾,童子抱琴。 五圣朝天:承上式,上步下步,有点和“走马观花”相似,不能打的有棱有角,要和顺。五圣朝天,五圣就是无根手指,要竖着朝天,手腕不能弯曲。 叶底藏莲:左手要从右手下方穿过,同时上步,右手要放在裆部位置,左右各来一次。 凤凰展翅:两手交叉,再打开举起,伸向前,两掌略朝外,重心在后脚。 月挂松稍:退右脚,两手向右画圆,左手水平,右手自胸前竖直举起,两掌向外,左手放在右手手肘处,先下蹲再站直,两脚并拢。 倒拽牛尾:向左迈步,两手向左划动后拉开,前手似抓牛尾,手腕转两圈后握紧变拳,向后拽,同时退前脚,面朝西北方向,然后右脚在前,重心在后;然后左手再来一次,不过最后要面朝西南。 童子抱琴:身体重心朝前,右手亦前伸变掌,同时左手贴至右手手肘,然后身体再后撤,重心在后,再左脚朝西南跨出一小步,打出童子抱琴。 课后问了小凌老师打拳快慢的问题,小凌老师回答,总的原则要做到“慢而不断,快而不乱”,一开始要尽量慢,但是不能断,这个很难,不是想得的慢就能打得慢的,需要老师在旁不停指导才行,然后再打的快,因为越是快,越是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但是快要不乱。
作者:陈清怡 2017-08-26 学拳小记:本次学拳,小凌老师继续给我指导水浪拳,因为对“瓶花落砚”没有特别的把握,就从“18-驽马回头”开始,接着把“19-瓶花落砚”、“20-高山流水”和“21-童儿送书”打给小凌老师看,果然还是有不对,记录如下。 第19式“瓶花落砚” 图一 动作一 图一动作二 纠正动作2:上周小纪上记录“瓶花落砚”,储教练强调说中线不让,要护住。是身体带动手臂动。这次打给小凌老师看后,小凌老师演示,我跟打,对则点头,错了再演示一遍。我自己的理解,图一动作二之后侧肩右手随之下压中线,左手同时让出中线,后翻腕插中线,双手手背向对成十字手。在这一系列动作中,身体带动手,没问题。但是我的手因为侧肩的幅度有点大,离开中线的距离有点远。后来跟小凌老师手摆离中线的距离近一些后,小凌老师点头。大家注意观察。 第21式“童儿送书” 这一记,小凌老师指出,送书右手掌横掌驾在左手掌立掌虎口上的时候,左手立掌一定要立起来。因为我打这一记的时候双手手掌交叉,高度为腰部,手掌立起来,非常别扭,手腕断在那里。后来发现把手掌从腰部提到肋部,手腕就非常自然。看了下晓舟教练的以前的视频,好像是这样。 课后提问: 陶嘉严为小凌老师打拳到底是快好还是慢好?小凌老师说最终当然快好,越快越能激发你的潜能。但是真正要做到的就是八个字“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越快动作就越容易变形,做不到位,会散乱,所以快不容易。但是慢也不容易,慢要做到不断,要延绵不绝。 那么,我的问题是什么是断?以前讲过什么地方要发力,就要断在什么地方。行拳的断,应该这么理解?是指停顿吗?但是小凌老师曾经说过在每一式的定式的地方要停顿一下,所以停顿应该不是断。而应该是不连贯,不知道对不对?
作者:罗建军 地点:浦东源深体育馆
立秋后天气凉爽了起来,前段时间学拳下来衣服都要湿透,现在只是背部被汗水浸湿。这次王国燕教练教了我们:五圣朝天,叶底藏莲, 凤凰展翅,白鹤啄食,月挂松梢,倒拽牛尾,童子抱琴这几个新路径。路径的要点记录在后,另外我把前面学员的记录也从各自的文章里摘录出来便于比较学习。
五圣朝天 接黄龙转身定式,左脚并向右脚打出一记走马观花,左脚后退一步,重心移向左脚,身体转向左侧,双手收回胸前,边收边变拳,同时右脚回撤,右脚前伸一步,重心在后脚,同时两手由拳变掌,右手平着向着右脚尖的方向前伸,左手向上伸,这是左侧的五圣朝天。左脚向前一步越过右脚,右脚然后向左脚并拢,打出两记走马观花,然后右脚后退一步,重心移向右脚,身体转向右侧,后面动作与左侧的五圣朝天类似,打出右侧的五圣朝天。 其中走马观花的要求晓舟老师已经记录了:要无棱角,频率相同,和顺。我的感觉就是好比坐车路过一处,哇,这里好漂亮,拿手机闪几张,很快,就路过了,整个过程是轻松惬意的。
赵丹的记录: “ 这里“五圣”即是五个手指,“朝天”就是竖直向上,这一式的关键点就在左手,意在顶住对方喉咙 ”
晓舟的记录: “ “五圣朝天”是一记比较特殊的拳,在我以往学拳印象中,后手下撑的比较多,但这记拳却是后手朝上,指气连天。为了让全弟师兄打好这记拳,肖师用了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师生彼此对立,形成对攻态势,让学生以老师为镜并彻底感受老师行拳的逼人气势,压倒性的气场,以此让学生得以自行检验拳势是否正了,拳架是否标准。 ”
叶底藏莲 接上式,右手向左围着头部划一个圆,重心移向左脚,身体转向右,变成鸿雁双飞定式,左脚越过右脚向前一步,同时左手自右手下方伸向前,右手后撤护住裆部,重心在后腿,形成拳照定式,然后右脚越过左脚向前一步打出右手在前的叶底藏莲。
晓舟的记录:
“ 我因为看到论坛上一张肖师风摆荷叶的示范照,觉得自己在行拳的路径中似乎没有这个定式动作,所以请教了肖师。肖师用此记拳的技击演示为我解答了这个问题。同时,肖师借此为菠萝细述了风摆荷叶与风动浮萍的不同内涵,用荷叶与浮萍各自生长的特点告知了菠萝两记拳的打法和用法。 聪明的菠萝可能是记起了肖师曾为她给《云水禅心》填词的一句“叶底藏莲风波静,动似蛰龙起”所改的一字,将“静”改为“涌”,故向肖师请教了“叶底藏莲”一记的打法。待肖师将此招式所暗藏的杀机演示给我们看后,我们更赞叹“涌”字的一字千金。 风摆荷叶、叶底藏莲、风动浮萍是水浪拳中三个很有特色的招式名称,荷叶、莲(子)、浮萍均为水生,风起涟漪,随波而动,大有水浪拳的韵味。荷叶因风轻摆,莲(子)悄藏叶底,浮萍飘浮水面,处处体现了水浪拳清雅柔美、和谐自然的神韵,充满着诗情画意,料想以菠萝的才情定是十分喜欢的。 ” “ 叶底藏莲之前肖师有讲过,我在周记(三)中有过描述。但这次讲到却是连着出手几记“三体式”的精要。在出手过程中,蓄势、出劲、攻击的不同时刻手形的随之变化。肖师举了个例子“蛇”,蛇头是直的,后面都是弯的,很棒的例子!不过,真要打出来还是太复杂了,虽然听到了看到了,但未经老师“扳”过,自己很难打得出来。不过,至少能够先有个意识,知道方向,慢慢去模仿。一开始如果太追求细节反而会不自然,手部一旦僵硬行拳的整体感就破坏了。而且,若养成了坏习惯以后反而更难纠正。所以拳教师确实不好当。行拳的高度、角度也是很有讲究的,肖师一边给师兄师姐扳手形一边说,能否攻进就差那么一点点,同时,还提到了一记也非常难的拳“抽梁换柱”。 ”
凤凰展翅 接上式,左脚向前越过右脚一小步,脚跟着地翘起,同时两手交叉,左手在下,然后在胸前向两边挥开形成拳照定式,我感觉挥的时候手的动作有点像擦玻璃。两手心向上转向左,然后向右转,左手回到中线。
王国燕的记录: “ 学习掌握好每记动作的技击用法,更是确保动作走向规范的基础,如:顺水推舟,只有了解其用法,才能打出回手一抽,随即跟进的手法;凤凰展翅,是从兵器的用法引申过来,就要注意两手的虚实关系;燕子穿云,一手而有阴阳,才能把穿云手势正确演示出来,等等的一切,全套几百个动作,一招一式变化无穷,隐含着不同的技击,引我入胜。 ”
晓舟的记录: “ 肖师依然强调了手形的问题。在技击的运用中,肖师说,此记拳是由某种兵器演化出来的,果然很形象,了解之后,对身法上能有进一步提高,而距离感的控制和把握很重要,拳走中线。对我来说则是同样的问题,先有意识,一点点来。 ”
白鹤啄食
接上式,重心向左脚移动,同时右手自后向前,自上向下划动,起右脚,右手手指并拢啄一下右脚尖。 晓舟的记录: “ 肖师又提到了那张国燕姐在一次和肖师的旅游中拍的照片,真的很像,非常棒!肖师强调了“啄”一记的变速,打出白鹤啄小鱼的感觉来。我觉得手腕灵活,手指有力,抓得时候利落干脆,并且掌握好松紧和节奏,才能“啄”出味道来。 ”
月挂松梢 接上式,右脚后退一步,重心移向右脚,两手顺势自上而下向右划圆,身体半蹲,左脚并向右脚,左手放于右手肘部,慢慢站直 倒拽牛尾 接上式,左脚向左一步,两手交叉然后前后分开,左手手掌逆时针转动然后像拽住绳子一样握紧,左脚越过右脚退一步于身体斜后方,左手亦往后像拽绳子一样,右手向前,拉开如拳照定式。右手转动,左脚后退,另一方向的倒拽牛尾亦类似,两个方向夹角90度。
童子抱琴 接上式,重心移向前变弓步,同时右拳变为掌,由内向外从左手上方穿过划弧,当右手肘部与左手背相贴时,保持两手位置,左脚向后并向右脚,两掌变为拳,左脚向前弓步,右拳自下向上向前,左拳贴在右手肘部后内侧,形成拳照定式。两拳由拳变掌,右脚向前,另一方向的童子抱琴类似。
赵丹的记录: “ 小凌老师在这里提出两点注意:1.走直线;2.手从腿边起 ”
学得时候没注意,等写小记的时候才发现这次学了这么多,下半套的路径即将学完,前后约10个多月的时间,真是辛苦小凌老师,王国燕教练和晓舟教练了。
课后答疑时小凌老师指出我上次小记的一处错误,我把吃饭写成了做饭,老凌老师是不会做饭的。真是抱歉,以后这方面一定注意,多加求证。
作者:柏伟磊 学拳小记 这次课照例在源深体育场进行,到达之后就开始跟随储教练练习踩步,我觉得自己的踩步差的很远,不说发劲,动作的流畅和到位还有诸多不足,所以我给自己定的十大形学习计划,是先练好踩步,再学习下一个动作,期间严格按照老师说的目前阶段的动作要点练习,不图快。 而对于水浪拳,老师说先把整套拳路径学全,练熟,才能更深入下去,所以平时还是练水浪拳多一些,最近慢慢体会到前半套中之前完全忽视的细节,这应该是熟能生巧的原因了,这说明方向和方法是对的,那就坚持下去,跟着老师的节奏,尽快把全套水浪拳学完,然后练熟。 这次课上,小凌老师回答了打拳快慢的问题。这是个好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固有的印象应该是,内家拳如太极,动作应该是慢的,外家拳如咏春,动作应该是快的。这样的认识,还是因为不明确内家拳和外家拳真正的区别在哪里。拳作为一门实用的技艺,不管是用来打架杀人还是用来健身自卫,是不会简单以动作快慢来评判拳打的好不好的,因为不同的使用场景下,是需要体现不同的标准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快和慢是辩证统一的,最终是要看你打拳的目的是什么,不同场景下,一定是有快也有慢的。 所以我们应该探讨的不是快好还是慢好的问题,而是什么样的快好,什么样的慢好。老师说,“慢而不断,快而不乱。”这八个字,应该是涵盖了所有拳的普遍行拳标准,不只是单指某一种拳了。 作为初学者,路径不熟练,打拳慢是正常的,因为思维和身体动作衔接不畅,那么招式间不能断开,就是慢的底线了。慢而不断,是需要守住的底线,因为如果动作总是断断续续的,就无从谈起气的顺畅,久而久之,打拳水平就难以提高。 再说快而不乱。老师说,快是为了激发自身的潜能,但是动作快了就难以保持稳定,所以乱就是自身水平不够。不乱,是对应自身当前水平下,需要明确的追求快的上线。 短短八个字,解了我胸中的疑惑,但也知道,想要做到这个标准,需要长久的练习,不是那么容易的。 再回到路径上,这次我们学习了五圣朝天、叶底藏莲、凤凰展翅、白鹤啄食、月挂松梢、倒拽牛尾和童子抱琴这几式新路径,要点记录如下: 1、五圣朝天:注意左右两边各一次,后手的五指朝天伸直,掌心向前,在实战中,这个动作用于插对手的下颚,想想都痛啊。 2、叶底藏莲:这招名字很好听,不过据说也是一个杀招,注意后手在裆部下撑,和前手形成呼应,重心在后,至于技击方面的运用,还有待学习。 3、凤凰展翅:要注意两手的手型,和垂帘听纱两手腕直手直不同,凤凰展翅的两个手掌,在腕直的同时,两个手掌在垂直平面上各自往左右四十五度角转向,正如展翅的凤凰一般。 4、白鹤啄食:接上式凤凰展翅后举起的双手掌心翻为朝上,然后整个腰部往左旋再回位,整个动作中,两只手掌就是手刀一样,回位的时候左手掌作手刀往前砍出,同时右手臂自后由上往前啄一下踢起的右脚尖,此时右手手型呈鸟嘴状。 5、月挂松梢:从白鹤啄食到月挂松梢的变换还不熟练,还要练习,我看拳照中在下的左手掌心也是竖起朝前的,这点要注意,挂这个字的意境要好好体会。 6、倒拽牛尾:这一式是前手拽住对手的头发(辫子),所以前手有一个拽的翻转动作,左右各一下,需要注意方位,先是右前四十五度,后是左前四十五度,双腿呈弓步,重心在后。 7、童子抱琴:注意前手回拉时另一只手是一直顶在手肘处的,不分开,然后拉回前出的时候从腿边起,配合跨出的脚部动作,才有力度。 每次写小结的时候,都会静下来品味一下招式的名字,就像老师说的,给不同的招式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是很难的,因为这不只是一个代号,更要能准确表达出这一招式的要点和意境,不能太直白,也不能太模糊,同时要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短短四个字要凝结这么多内容,真是难上加难。 所以回想之前自己一时冲动所起的那个拳名,虽然好像很好听,但却只表达出“无用式”的第一层意思,而没有表达出在整套拳中这个动作的用意,不够严谨。 不过细想之下,多从拳名上思考这个招式的用意,对于更好地理解路径和技击的要点,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这次课上小凌老师说到“走马观花”这一式,如果对现实中骑在马上走马观花这个动作有概念,那就能知道,走马观花这一式的要点,比如左右手交错时要在一个频率上,就像走马观花时马的脚步那样,是有节奏感的,另外老师说到和顺这个词,走马观花要打出和顺的感觉,不能刻意,或许也是因为现实中走马观花时心情是放松的,愉悦的,舒服的。 所以要打好拳,还真的要文武双修才行,不仅是要练好动作,还要从书本中,从前人的经验中,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体会中,感悟出拳的真意。 柏伟磊
作者:刘飞 今天还是在源深,由于昨天上海大雨而飞机晚点所以回家上海比较晚。本来想让刘茗露在家休息,但她坚持要来打拳,所以在睡了4-5个小时以后就硬着头皮把她喊起来,结果还是迟到了。 由于迟到了,所以这次没有赶上十大形的练习,王老师已经把今天的做东教完了,从黄龙转身开始,依次是五圣朝天、叶底藏莲、凤凰展翅、白鹤啄食、月挂松梢、倒拽牛尾和童子抱琴。今天的几个动作我能和拳名对应起来了,记忆比较清晰的是五圣朝天,是五个指头立起来攻击,若小凌老师不专门演示,我肯定不明白;攻击点是在后手而不是在前手,以后手插咽喉,这一招对女孩子或受制于人的情况下比较有效。叶底藏莲就是前后手分别在上和下,好比荷叶和叶底的莲花,形象生动,我专门照镜子做过这个动作,目前做的还不像莲花,更像猪爪。后面凤凰展翅两手就像凤凰的一双翅膀,护于面部,左右的手刀攻击对手的颈部。后续的白鹤啄食以右手在上而向下啄,右腿在下而向上踢的形式继续攻击,很具杀伤力。后面的月挂松梢我还理解不了其中的韵味,而后面的倒拽牛尾就很形象了,手要先转一圈抓紧扣牢了再后拽,明确表明重心是在后手后脚的。再下来的童子抱琴这个动作很诗意,我现在打出来的却是掩手冲拳的感觉。 今天的练习比较吃力,以前这一段打的不熟练,其中的几个连接动作打的不好,微信群里录了王老师从平分秋色开始的视频,视频中打的比较慢,看的很清楚,反复看了以后基本熟悉了,但还是没有前面的动作凭感觉就能打出来的程度,凭的还是大脑的记忆而不是身体的记忆。 今天特别讲到了快和慢的问题,前面的小记我也提到了我打拳明显比别人快,在一起练习的时候我会可以的放慢速度等着大家,上班套我一般会在5-6分钟就打完了,原本较快的下半套由于打的不熟练所以会慢一点,所以如果我打全套,时间大概会在10分钟左右。相比于11-12分钟的节奏是偏快的,这一点一直困扰着我。今天陶嘉严提出的问题,我一直没有问,觉得是自己打拳的特性。小凌老师的回答则让我豁然开朗。打拳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刚开始的时候你想慢能慢的下来吗?可以的慢那么气就断了,想慢而不断都难。随着功夫的提升,打的熟练了,动作到位,就会慢而不断,这一点我有体会,现在上半套我会越打越慢,到了一定动作慢一些感觉更舒服。我初估了一下,上半套从去年到今年,我可能时间上要长1分钟左右,即原来5-6分,现在大概6-7分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跟着小凌老师长见识,走马观花在马上行走,动作一定是有幅度的,走马才是好马,而不是奔马,奔马的时候骑手是不坐在马鞍上的,否则马一定感觉不舒服跑不快。这一点我刚从青海甘肃转了一圈回来,有了切身的体会。不是骑马是骑骆驼,骆驼行走的时候起伏很大,坐起来并不舒服,若你跟随骆驼行走起伏的节奏会好很多,当时的感觉就是古代丝绸之路,一个驼队从西域到长安,在骆驼上生活几个月,绝对是苦差事,何况还缺水少粮。 现在每两周打一次拳都有些期待了,每次都有一种很舒心惬意的感觉。
作者:陈东雷
2017-8-26 学拳笔记
入秋后早上天气渐凉,到达场地后觉得体力保留比前两次好。因为上次因公请假,小凌老师还特意关心我的身体状况,我回答工作身体都好,请老师放心。
随后侃希师姐开始帮我纠正动作。
野马追风 不足:从面北到面南,右手回收划下弧 纠正:从面北到面南,右手回收划上弧
青龙探爪 不足:手有竖掌,不似爪形 纠正:手指向前,拟龙爪形
顺水推舟 不足:面西南时,双手上下对行,手心相对 纠正:面西南时,双手上下对行,手背相对,右外左内 不足:转向西北后,双手收于腰间 纠正:转向西北同时双手收于腰间
正在熟悉路径时小凌老师见我还有几个明显错误,在让我从起势打到樵夫担柴后一一帮我纠正
平沙落雁 不足:蹲下站起后右手没过头顶,从南面划回 纠正:蹲下站起后右手过头顶划至东面,与起势一致
摘星换斗 不足:转身后双手交叉前后绕,右手前出时重心前移 纠正:转身后双手交叉前后绕,重心保持在后腿
孤雁出群 不足:双手送出时,没有向前送到位,同时左腿没有伸直 纠正:双手送出时,向前送出离胸约一肘,伸直左腿成右弓步
无用式 不足:第一个马步时手腕手肘内翻不够 纠正:手腕手肘内翻到拟抱重物状
青龙探爪 不足:第一爪探出前,左手屈腕面东 纠正:第一爪探出前,左手屈肘横臂面东
顺水推舟 不足:面西北双手下插垂直向下 纠正:面西北双手下插斜向前下,拟撑篙行船状
瓶花落砚 不足:后退时提腿 纠正:趟步后退,不提腿,追求速度
立身不正 期间小凌老师还指出我立身不正,身体常有后仰,时纠正没有异常,回来几天注意后发现之前行拳后的轻微腰疼消失了,且眉心时有胀感,估计是之前断于腰部的气血在立身中正后贯通了,后面练拳再观察一阵。
这次发现的不足处较多,这几天练拳尚有反复,还需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