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学拳笔记2017-08-12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04 )
作者:刘侃希 2017-08-12学拳笔记 因为继续高温,今天还是在源深体育中心上课。国燕老师公司有重要会议,今天不能来,全程都是小凌老师指导大家,老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真是辛苦。讲课中,小凌老师又有些咳嗽,老师还是要多注意休息,不能太累了。 小凌老师看了我上次学的拳,从起势到鸿雁双飞,指出以下问题:练得不错,基本上都好,除了两记拳不好:摘星换斗之后转身朝西北,抬手抬腿,手向西北伸出,腿成弓箭步,再转身到正南,手从头顶上下来到胸前,翻掌,手再到胸前,然后两手从胸前向身体两侧伸展开到鸿雁双飞。我的主要问题就是在那个从西北方向弓箭步转身到正南方向弓箭步的过程中,我有好几个停顿,不好,不可以停,要连绵不绝。还有就是在正南方向的弓箭步上,双掌在胸前有两个翻掌,我翻的时候太僵硬,不对,应该身体跟着手一起动,不是只动手,翻掌的时候要记得四个字“轻拿轻放”,就可以了。我脑袋里想的要有去打人的狠劲是很突兀的,没到那个功夫,不要去想那些东西,此时还是要匀速,要连绵不断,要轻拿轻放。--现场练了几遍,还没找到感觉,没打出来,回家专门练习这个转身、翻掌。 然后接着学新拳:从鸿雁双飞到野马追风前面的双手高举抱圆的动作。我看了老师,鸿雁双飞后右手挥到右腿处再抬起来,此过程中,右手都是虎口向前的,手掌是平的掌心朝下的,并不是手指向下的。同样下一个动作,挥动左手时,先是左手掌朝外挥动到左腿处,变成手掌朝下虎口朝前,然后举起左手左腿,左手平平地指向前,意念在食指中指上,指向对方的眼睛。然后到闭门推月,然后到孤雁出群。此两记拳的衔接,也要记得不要停,不要一顿一顿的,要绵绵不绝。孤雁出群后双臂向左后方划一个半圆再回到正东方向,然后要转身到正南方向双手对向拉开,在这个从正东转270度到正南的转身动作之前,我少了一记动作,就是右臂要向右打开。左手翻掌成掌心朝上,同时右手小臂向右方挥出,变成左手右手可以抓住对方手臂抡动的意思,然后再转动身体,手臂的相对位置不变,直到双手平着对拉开。感觉这个意念中抓住对方手臂转身的动作,跟野马追风后手臂从右挥动同时转身到正南的动作是一样的,不过野马追风后面那一记手臂抓得高些,孤雁出群后手臂抓得低一些。 然后看老师教拳:从乌龙摆尾后到黄龙转身。方法:先从三遍,老师带打三遍,然后让学员自己打,学员各种交流各种摸索,老师在旁边看。老师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学员们先能打起来,把路径连贯起来不要断掉打不下去,然后再纠正动作。 我也跟着一起学,感到自己有问题的地方如下: 平分秋色之前的双臂交叉是右臂在外,我以前是左臂在外,错了。双手要平。 走马观花之前的一个举手向上的动作,记得不要并脚,双脚是前后有距离的,然后伸右脚向前一点点,左手平伸向前,右手在右侧腹部,重心在后脚,然后再左手下右手上向前挥动绕了一个圈,打出走马观花,(插入:此处手怎么绕的,脚怎么前进后退的,我还是不是很清晰,需要再请教老师。)我跟老师说,我的走马观花老是打不好,似是而非。老师说,不奇怪的,这记拳,太认真的人难打好的。走马观花,要有点马马虎虎的意思,太认真了,就没有那种感觉了,认真是好事,但是凡事都认真,又未必是好事了。老师教拳这么多年,如果不知道何时该马虎一点, 早就累死了。 魁星献斗后转身到东北,手到脚到,手脚上下对齐,不可能脚在东北手到了正北,那就是手足不合了。然后向上向右转动手臂和身体,左手在低处,右手在高处,想象左手抓住对方的腰带,右手抓住对方的衣服,一把把对方揪住,身体顺势而转,把对方拽住甩到了地上。此时左腿到正西,脸对正西,左臂低右臂高,两拳骨节面相对,手腕是平的,没有角度的。然后右手从左腿外侧起,到弓箭步,右手掌心朝前,意念在右肘,右手掌朝前是虚招,吸引对方注意力让对方犯错误,右肘才是真正的攻击。然后左掌要到右耳外侧,做保护。然后右手右脚要同步挑起,此时左手掌朝下手指朝前,左手压住什么东西的意思。然后退右脚,左手伸向前,此时左手是拳头,右手是张开的,右手指朝前虎口贴在左肘下,以前我右手也是握成拳头的,今天看了老师,右手是掌。然后左手向前挑动一下,左脚同时往前进一小步。然后右腿从后面并到左脚来,双手从胸前向上向外伸开,然后原方向收回到胸前,再一起转向左身体外侧,向下向后伸出。再到黄龙转身。 下课前老师按惯例带领大家打一遍全套水浪拳,我站在老师的右后方,跟着打,感觉气感十分明显。我看到很多很多地方,我打的都跟老师不一样,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但是一趟下来,我清楚记得,能够复打出来的,几乎没有了。我想了想,觉得我要改变方法,根据我目前比较差的记忆力水平,我应该在跟打之前,就先想好,我今天要看老师打的哪一记,然后就看那一记就记那一记,其他的就不花脑筋记了,不能贪多,记多了结果什么也没记住。这次的跟打,我记住一个我的错误:童子抱琴,第一记方位在西南,第二记方位在西北,是两个45度方向出拳,我以前是正南正西出拳的。 课后答疑环节,我记得以下问题: 清怡问:以前打拳很专注,但是现在打拳会走神,想到其他事物上去了,是怎么回事?--我立刻说是思想不集中!被老师批评--太武断! 老师说这个其实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你的水平进了一个台阶,好比开车,一开始刚学会的时候,全身紧张,全部在关注开车,后面熟练了,可以边开边说话听歌等等。 感谢清怡问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是有这种现象的,我现在有的时候会天马行空想东西,很多是悬而未决的工作生活上的事情,然后突然意识到我的注意力没在打拳上,赶紧拉回来。当我走神的时候,我是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打拳的,一些需要纠正但是还没有彻底纠正过来的动作,又会不知不觉地回到错误的从前。只有当我的思想集中于我的动作,我才能感觉动作的来龙去脉和走势,也才能体会到气,体会到拳的美妙。所以当我走神的时候,我是比较自责的,觉得自己不专注,没好好打。今天听了老师回答,感到这也许不算坏事,至少说明水平进了一个台阶。但是我想问的,还是要追求全神贯注在打拳上,最好不要走神,对吧?如果走神了,也不要紧张,拉回思路就是,对吧?
黎明问:流星赶月之后,双臂十字交叉转身后,左腿一个小勾腿,左脚落在何处?老师回答:一定是西北,左脚到西北,脸朝向西北。然后双手从腰后划向前,也是朝向西北。水浪拳里有一个基本原则,叫做三尖相照:鼻尖、脚尖、指尖,三个尖对照在一个方向上了,就是对了,自己可以根据这个原则判断自己打的其他动作对不对。比如青龙三探爪,最后一记,右脚对着正东,那么脸对着哪里?显然也是正东,右手指尖也是。 此处我有疑问:这个三尖相照的原则,对于双手双脚的方向是一致的动作,比如青龙探爪,燕子衔泥,好理解,但是象临崖勒马、伏虎听风,这样的动作,两手的方向不一致,两脚的方向也不一致,这里如何体现三尖相照呢?是不是指鼻尖跟其中一个手尖一个脚尖对上了就可以了?这个原则只是讲一只手一只脚? 老师今天着重讲了一个道理:要境界不要身价。讲习武之人,有的人时间打了蛮久,拳也打得蛮好,但是不写学拳笔记,其中一个原因,是想着自己的身价,我已经是师傅级的人了,写的文章不能掉价,要比谁谁谁都写得好,看人家写得很好,怕自己写不过人家,那就不写了吧,一次不写二次不写,久久不写,就更写不好了,干脆不写了。而不怕人家笑话自己水平低的人,坚持写笔记,越写越好,不仅文字上有提高,而且拳艺上的提高也是明显的。不写的人,文武两方面进步都很缓慢。根子还是在思想意识里。这个身价的观念,阻碍了进步。 对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要放空内心,不管你之前是什么样的,都沉到底来学习,把自己放到最低,当做小学生,不怕被老师骂不怕被同学笑话。坚持练习,坚持写笔记。过了一段时间,水平有了提高,上到了一个台阶,但还是要放空内心,还是要把自己当做小学生,虚心学习,不畏惧暴露自己的弱点,练拳、写作、提问,如此周而复始,不断进步。因为拳无止境,没有最高只有更高,需要我们用放空内心不在乎身价只追求境界的心态去学习。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学拳练拳,大道相通,对于书法,绘画,行医,做学问,做本职工作,做人,都是一样的适用,永远用放空内心的态度去对待,身价面子何所惜,不断追求更高境界才有真正的意义。 老师说拳打到后来,已经不是打拳了,而是打境界。拳最后展现出来的,都是打拳人的境界,思想、胸怀、见识的境界。老师现在跟国燕、晓舟可以谈得深入一些内容丰富一些了,因为他们到了一个境界,可以够得着老师的境界了,那么老师可以低下身一点跟她们讨论讨论,之前她们的境界太低,彼此是没有多少话可以交流的,好比她们的高度只到老师膝盖那里,老师再降格以求,即使蹲到地上跟她们说话,她们也不懂,那就先不说,先培养,只有让她们成长了进步了,当她们长高了,长到老师的肩膀那么高了,那么老师稍微弯弯身体就可以跟她们说话了,她们也能听得懂老师在说什么。 我个人感觉写笔记对自己很有帮助,首先是对自己学习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在写的过程中,整理了思路,归纳了路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写不下去或者写不清楚的地方,就是自己有问题的地方,需要向老师请教。这个过程,既对自己练拳有帮助,也对未来后学者有帮助,让后人看到一个练拳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进阶的,未来没有小凌老师这样的大师在身边指导,这些历史文献也会帮到他们,对内家拳的传承很有意义。在写的过程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和问题,面子是不好看了,但是你的问题可能是很多人共同的问题,被你记录了解决了,那就帮助了很多人,可以帮助老师实现更宏大长远的目标。老师说纵观古今,虽然有很多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们的作品万人景仰,但是没有资料文献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到达那个巅峰之处的,一上来我们就看到他们站在很高的高处。所以,老师有一个宏愿,就是通过艺海,网站,现在的新媒体,把学拳人的经历详细记录下来,留给千秋万代的后人去学习,让他们看到拳是怎样炼成的,老师很希望我们这帮学生,能够认真地写学拳笔记,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疑问,等到10年20年后,辑录成册,每人都可以出一本书,素材就是从最初开始的每一次拳课的笔记,全部都是最真实的记录。想想吧!那样的书价值多高!绝对不是剪刀加浆糊就可以做出来的。哈哈,从没有想过自己也有可能出书。出书不是目的,帮助后来人,传承拳艺,才是目的。让我们好好努力。 感谢小凌老师的辛苦付出。
刘侃希
作者:王国燕 补不足唯有不缺席 非常感谢侃希把这次训练详细全面的记录下来,或多或少弥补了我因为参加公司工作会议,不能现场聆听肖力行老师指导的遗憾。 追随老师十多年,每次旁听老师对不同程度同学的辅导,总让我对拳的认知有提高,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老师因时因人因材的施教,无一次雷同。所谓一个人不可能二次趟过同一条河,让我感触良多。 所以每周的训练,除了因为工作不得已请假外,我都会排除一切俗事,尽最大可能不请假。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我深知老师的每一次授课,对我都是非常重要,随着拳艺的提高,感悟越来越深,帮助越来越大。也深知机会错过,就此翻篇。 孔子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为理解这句话,我看了好多书,问过多位名师,甚至是上过百家讲坛的大师,解释都不知所云。直到前几年,听到老师对这句无人不知的名言解释,让我肃然起敬。老师不但传承内家拳的正统,还传承儒家文化的正统。老师最后还告诉我,纪实文章要达到百分之一百的文质彬彬,是不可能的,不是达不到,就是太过。所以,我因缺席看侃希的小记,貌似可以弥补缺席的遗憾,实际还是非常可惜,少了一次实际现场的切身感悟。 补不足唯有今后不缺席!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7/8/23 6:34:22 编辑过]
作者:晓舟 行百里者半九十 算上这节课,井系二期班的课程到十月份只剩四节就要结束了,为了给大家加油鼓劲,小凌老师给我们讲了“行半里者半九十”的原因。 老师说:就像我一开始就对你们说的,我会用全部的精力教你们这里的每个人,但我只要你们这里40%的人能成为合格的老师就是达到目标了。谁不想达到百分之百,可为什么会有半者就是达不到。一是缺乏耐力,二是自我禁锢,自己把自己前进的道路给挡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反问了我们一个问题,究竟是要身价还是要境界?以写每次的小记为例,有的人觉得自己已经可以作教练了,有的人觉得自己来得比别人早,打得比别人好。然而一看别的后学的学员反而小记写得十分出彩,怕自己的一写出来或者一发上去反倒不如别人,于是就放弃作业。如此,看上去好像不输身价,实则已是完全输在境界上了,自己放弃了很重要的一环学习的过程,很容易的被后来者追上。对于这样的学员,我还是想给这样一句话:放空内心,回到原点。好比计算机的“格式化”。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楼。 今日,国燕主教练单位有事,小凌老师亲自带大家打到“黄龙转身”,随后让张黎明分段领打三遍。小凌老师的带打、分段、指点每一项都思路清晰,节点明确、安排紧凑,学员们学得津津有味。在看黎明领打后,老师对黎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黎明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有待改进的地方。我想如果黎明自身能认真总结,应该会对今后的学拳乃至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不是老师的看重和期待,恐怕老师不会用宝贵的时间来讲这些吧。今天小凌老师讲解的内容丰富而有趣,期待着大家进一步的小记。 期间,小凌老师还抓紧时间分别给侃希、清怡、李巧做了领打示范和指点。两个小时下来,老师的衬衣被汗水反复浸湿。课后的回答问题,嗓子也有些沙哑。可是,老师自始自终精神饱满,还不时的和大家开开玩笑,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正如老师说的,他最喜欢看到欣珂每次的小记最后都会说:今天真开心! 感恩小凌老师把健康和快乐带给我们,人生还有什么比这两样更重要的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17-8-12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7/8/14 14:08:30 编辑过]
作者:晓舟 ![]()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7/8/14 14:12:52 编辑过]
作者:王国燕 因为单位开会,缺席了这次训练。所以想尽量在他人的小记中,发现哪些自己不知道的。一看再看,果然多多,得益不浅。看到了晓舟拍摄的老师教拳时的照片,投手举足之间,无不尽显典范,给我启示。尤其是那张“魁星献斗”的拳照,更令我惊喜不已。
作者:黎明 这次上课,王国燕老师因单位有事没来,小凌老师让我在前面带大家学习新的招式。说实话,当时觉得有些蛮突然的,心理一点准备也没有。虽然之前也有过几次在前面领打,但直接这么“教”新的招式,还是头一遭,而且下半套从魁星献斗开始往后的这一段,特别是提手七星这一式前后一小段,是我整套水浪拳中,正确程度最没有信心的一段。 正如小凌老师平时讲的教学相长,通过这次的“赶鸭子上架”,让我对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雁字横斜、黄龙转身这几式这次教学的招式,重新学习梳理了一遍,也纠正了我原先的几个细节错误。 大致记录如下 : 一、魁星献斗:右手握拳,拳心面向自己,拳面水平向上,右手上臂有一个略微向上的倾角(这个向上的倾角,可以自然带出一种挺拔的气势);左手握拳,拳面同样是水平向上,贴在右手肘部下方(个人补充理解:因需要保持左手拳面向上,左手自然而然的就做到沉肩坠肘了); 二、燕子穿云:这一式的定式,个人感觉和十大形的收势,十字手回身之后的那个定式,有点相似。左手至右耳后方,顺势贴着身体下划至裆部撑住(个人理解:这里可以用意不用力,水浪拳练习的时候,更偏向讲究放松而不是发力),右手手掌从下往上走弧线,掌心向前,击打假想敌的面门,此为虚招,而真正的实招,为引而不发的右手肘部,可待假想敌因躲避右手掌虚招,顺势击打假想敌因后仰而前突的膻中穴。 这里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 1. 击打之前的十字手动作:左手掌放在右耳后方位置,掌心自然朝向右后方;右手掌掌心下后贴在左膝盖附近的大腿外侧; 2. 这一式定式位置,右手肘部需要注意(沉肩)坠肘,肘部不要外摆(这点我一直做的不太到位),同时有守住中线及击打对方中线意思。 3.虽然右手掌的招式为虚招,肘部为实招,但不要故意把肘部位置前突,把招式做实了。小凌老师之前讲过,内家拳的每一式都是阴阳结合的,同时也可以转换。就燕子穿云这一式,从外在看,掌为实、为阳,肘为虚、为阴,或者说在实际击打前,及平时练习是这样的,但一旦实战发力击打的时候,则虚实转换,变换为:掌仅仅为吸引对方注意力、遮挡视线的虚招,为阴;肘部为击打的实招,为阳。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是也。 3. 燕子穿云定式中,左手掌需在裆部撑实,这个类比十大形收势的招式,左手撑住,是为了右手的击打能发出力,储教练上课的时候说过,这个称之为“背劲”。可以试一下,如果把左手撤掉,会发现右手是发不出力的。 三、提手七星:说实话,这一式的细节我还是没有完全领会。这两天课后练习的时候,还是有些不连贯,有些生疏。先大致描述下我目前理解的状态。接上一式燕子穿云,左脚向前一步,半蹲做一个十字手,然后顺势站起,右脚快速踢腿后回收,左手动作同燕子穿云,也是至上而下贴着身体下划至裆部撑住,右手则略有不同,是掌心向左,自下而上的画弧线。 补充说明: 提手七星定式后,右脚先后撤步成右虚步(重心在右后脚),左手出拳向前,拳眼向上,拳心向左;右掌顺势回收放在左手肘部位置,掌心向下; 接上一式,左拳顺时针画圆后,做立拳状,拳心向前;左脚同时顺势向前半步(踩假想敌脚面)成弓步,右掌维持在左肘位置,并由掌变为拳。 再之后就是接雁字横斜及黄龙转身,这两式感觉暂时无特别需要说明的。 以上是对这周课上相关几式的记录及个人理解,一定存在很多错漏的地方,更多为自己记录所用,其他同学仅供参考,还是以小凌老师及王国燕老师课上所教为准。
关于最近练习十大形踩步的一点感悟 第一次接触十大形的踩步到现在,断断续续的练习已差不多有一年半了,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像水浪拳那样,每天都有练习,即便后来每天也就是在练习完水浪拳之后,打个5-10分钟最多了。 之前虽然每天练的时间不多,但怎么说断断续续也练了蛮长日子了,记得之前我还隐隐约约的体会到一点点,打到3发力时候,那种整体发劲的感觉。大体上是那种身体带动左右手,连同前脚一起到位,带出来的那种整劲吧,只是隐隐约约的,也很不稳定,时有时无。而且有点奇怪的是,我是右撇子,但发现好像左侧打的还更有感觉一点。 储教练来了之后,看我打的踩步,指出我的数个细节方面的错误,动作的不到位。比如弓步前后脚不在一个直线上,前脚一直有内扣的毛病;前手还没划过肩膀,就已经变化成了3的手型,后手也有同样的问题;1的拗步,手与足合没到位等等,感觉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都有问题。收势更是一塌糊涂。 最近,我有意识的增加了十大形的练习时间,将原先每天3遍的水浪拳调整为2遍。但实际练习下来,还是找不太到感觉,反而越打越觉得架子散掉了,我不知道这么描述对不对,就是不但没了之前有的那种隐隐约约的整劲,更有一种每个动作,所有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的感觉,完全乱了,像从来没练过一样。就是有种知行不合一的感觉,心里大致知道应该是怎么样的,手脚的动作就是做不到位。 记得小凌老师、晓舟老师,包括储教练在教收势的时候,都有说到过,开始可以尽量打慢,把每个动作的细节交代清楚。我试着把踩步,除了1、2、3位置的几个动作,都按自己的理解分解、放慢,类似打水浪拳一样,甚至比水浪拳打的还要慢,慢慢的找那个同步的感觉。 说来有些泄气的,前面几天,就是找不到丁点感觉,全身手脚完全是散乱,各自比划各自的。都有些怀疑自己是否合适练十大形,有那么两天还闪过放弃的念头。这边插句题外话,习惯的力量还是蛮强大的,因为打水浪拳已基本上成为了每天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了,每天的水浪拳之后,也还是有坚持打十大形(既然都下来,那就也打一会踩步吧),并没真的停下来。 慢慢的,上周好像找到了一点点感觉。这里,我个人觉得,最难找的那个点,是3那个动作同时到位,特别是后手撑住前手肘部,然后再与脚一起到位。这里前后手会早一点点先“合”,再与脚合,中间有一个微小的时间差。虽然还是感觉整个动作的架子是散的,没有整体感,但有种在慢慢收拢的感觉,具体也说不太好,说不太清楚,希望这个方向是对的。 我这段时间练下来,自己的方法就是把动作尽量打慢,把自己理解的每个细节交代清楚,宁可断不可少,甚至常常停在某个位置,琢磨此刻手脚该有的位置。期间,也不再想着怎么发力什么的,就是琢磨前后手应该“合”的那个点,在身体动态姿态的哪个点。这里一个细节,我发现前手一定要划过脸颊,要不好像很难找到同步的那个点。记得晓舟老师、小凌老师,都有提到过,十大形每个动作的每个细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要不真的就找不到那个点。 今天(8月14日)早上,在摇的时候,前后手突然有那么点点像火车车轮的运转联动的那个意思了。有那么一点点把原先一段一段离散动作串起来的感觉,不过前后手合的节奏感总还是差那么口气。 然后3的那个定式动作,弓步时前脚有点内偏,和后脚不成一个直线,这个问题还是一点没改善。不过最近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在手部,最多加上躯干的一些配合。步法这边还有些顾不上。 另,这几天有一个较好的现象,开始有点想多练一会十大形。不过十大形真的耗体力,体能还是跟不上。特别是新学的虎扑双把,更是耗体能的厉害,打1个来回比打踩步5个来回都要累的多。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7/8/15 10:16:3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7/8/16 10:51:04 编辑过]
作者:renmin 入夏至今的几次拳课都在源深体育馆二楼的平台进行,这个平台比较宽大,又可遮阳避雨,甚好。 这次学习的新招式有平分秋色、走马观花、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雁字横斜和黄龙转身几式。 1、 平分秋色:承上式,翻转右手,转身双手向前向上打开,顺势向下划半圈后置胸前两手交叉,掌心朝面部,再向下打开至身体两侧,两手平分,掌心向后。同时左腿勾起,左足尖与右手位于同一平面。 2、走马观花:承上式,左腿落下,右腿在前,呈虚步,右手向上划大圈,握掌落于右腿上,与之平行,掌心向外;左手划小圈后,举在头的左侧,掌心向上。右腿向后退半步,足跟踮起,人有挺拔感,右手托住左手肘部。而后右脚向前半步,双手自然向下向前放平,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脚向前两步,手相应同步。如下图 3、魁星献斗:承上式,右腿后撤至后,左腿在前,脚尖着地;右手握拳,手臂向上举起,拳心面向面部,左手亦握拳,拳面托于右手肘部,将其举起状,人挺拔。如下图 4、燕子穿云:承上式,左腿上半步,两手斜伸向左下,与左腿平行,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身体自然前倾;两手握拳180度转身,转身后左腿在前,脚尖着地,身体保持自然前倾,两手拳面上下相向,在同一直线。这一式一气呵成,像是抓住一个人的衣襟摔向后,感觉颇有气势。接着,微微下蹲,右手沿胸壁斜插至左腿膝关节处,左手贴于右耳后方;接着,右腿上步,呈弓步,右手自左腿处撤回至中线后向前上方举起,手心向外,左手回撤至左侧髋部平放。如下图 5、提手七星:承上式,左腿上步,微微下蹲,右手沿胸壁斜插至左腿膝关节处,左手贴于右耳后方,掌心向外;右腿抬起,迅速蹬一下脚,右手自左腿处撤回至中线后向上方举起,举手状,手心向左,左手回撤至左侧髋部平放。这一式和燕子穿云感觉比较相像,区别主要在右手和右腿。 6、雁字横斜:承上式,右腿后退一步,呈虚步,左手握拳,右手托于左手肘部,左手腕部向外画圈后推向前,拳面向前;右手回撤至右侧腰胯部,握拳同时上步,弓步,左手自然回撤后,两手同时向前向上托举打开,掌心向上, 7、黄龙转身:承上式,右腿后撤,左侧身,两手翻转向左侧腰胯方向向下斜插,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再顺势向右转身,左手向上举起,右手平行于右腿上,如下图 下半套拳学到现在刚刚过半,感觉较上半套而言似更难打些,尤其在手的动作上,细枝末节的变换特别多,还有就是对“外三合”多了些认知,过去只知道从名词解释上,外三合指的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在下半套的很多招式中我感觉这些点需要同时起落及同时发力,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对。
我感觉自己没有经受住酷暑的考验,自下半套拳开始,拳练的少了,小记也好久没写,一直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今天老师的一席话敲醒了我,回想自己之前一段时间每次写小记,都会不断回放所学的视频,不断揣摩每个动作要领,体会那种意境,那段时间的进步最大。看来我还是要静下心来好好修练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8/16 10:50:5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8/16 10:52:5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8/16 10:54:23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8/16 10:57:5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8/16 11:00:2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8/16 11:03:1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7/8/16 11:05:01 编辑过]
作者:xiejianxiong 2017/08/12 源深体育场. 略微迟到,好几位师兄弟已经在打踩步了,于是赶紧练起来.储教练看后指出以下一些问题: 1.第2式双手回收,位于肩膀的手已经转手掌了,此时手掌还是应该张开,掌心对着肩膀. 2. 第3式到第1式时,注意力也要集中向前,脑子里要有手掌在对方的脸上抓下的意思. 后面继续练的时候,小凌老师指出第一式前出的脚要平的着地,脚尖不要抬起. 双手放松,肩与跨合,手脚同时到,身体保持高度不变,脚要平.注意点很多,练习时易忘记,踩步练习到现在感觉进展不大,特别第3式,双手配合,一手虎口抵着另一手大肘感觉练不好. 接下来,继续练水浪拳,今天王国燕老师开会不能前来,小凌老师亲自教学.老师先让黎明带打,从倒骑龙背开始,开始大家站的方向比较乱,小凌老师就强调了,如起式面朝南,那倒骑龙背就是朝西南方向.到风卷残云是小凌老师建议打到面向西北方向,然后第2式就是东北方向,然后蛰龙现身,最后的位置回到朝正南方向. 回顾上次教的拳后,接下去就是教新的拳了:平分秋色,走马观画,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雁字横斜,黄龙转身. 1. 小凌老师详细演示了如何转身,双手位置变化,至平分秋色,强调脚要抬高. 2. 走马观画:这一式到后面两步上前再抽身到魁星献斗,我真的走马观花,有点看不清,只能依葫芦画样.后来再看黎明打的招式,再请教储教练,小凌老师方有点明白,感觉有点像踩步的招式. 3. 魁星献斗,双手握拳,右手上举,左手拳面抵住右手的肘,左手拳心朝左侧,右手拳心朝内.小凌老师说改拳要打出气势,独占鳌头,舍我其谁. 4. 承上式身体左转,双手亦跟随下划左侧,变掌,再抓住敌手的衣服,扯向身前,双手背平,右斜上转身3/4圈,顺势可把对手整个身体扔出. 5. 燕子穿云,该式手掌是虚式,实际是肘击打敌人,注意肘不要横出,不然无法用肘击打 6. 提手七星踢腿比较难,可以先不踢. 本次课小凌老师谈得比较多,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学拳要境界不要身价的问题.这个我觉得是个气度,胸怀的问题.很少人能做到, 程度不一样.人的第一反应是面子问题,很自然本能的反应,有时本事越大面子越失不得,但也有本事越大,反而是越不介意,境界越高.也是个修炼的问题吧.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7-08-12学拳小记 今天继续在源深体育中心训练。 我大概是8点15份左右到的体育中心,本来以为我是第一个到的,没想到储教练已经打完水浪拳上半套了。这么热的天,老师还到的这么早,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开始练习十大形踩步,储教练先纠正了我后手的手势,在第二式的时候,后手应该在前手肘部边上,而不是下方;在第三式的时候,应该是后手发力,带动前手,而不是前手发力,后手发力的时候,记住“肘不离肋”,这样就能保证第三式打完的时候人的重心不前移;同时在打第三式的时候,储教练指出我后手的虎口位置卡的不对,也进行了纠正。这次练习中储教练还告诉我在第三式的时候,后手要发力,发现如果加上发力,练习的难度上去很多,在今后还是要多多练习。 这次因为王国燕老师请假,所以由小凌老师教我们水浪拳。小凌老师先代打3遍,然后让黎明带我们打,一边打一边大家互相交流。目的就是先打流畅了,再纠正动作。 平分秋色 承上式,翻转右手,转身双手由上往下画圈后置胸前两手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内,掌心朝内部,再向下打开至身体两侧,两手平分,掌心向后,同时左脚勾起,左足尖与右手在同一平面。 走马观画 这一示后面的走步我感觉是十大形的踩步有点类似,人的重心在后,不能高低起伏。 魁星献斗 双手握拳,右手上举,左手拳面抵住右手手肘,左手虎口朝外。这一示,小凌老师说要打出浩然之气,身体挺拔,还特别指出我的身体不能后仰,要挺拔。 燕子穿云 燕子穿云,在技击中,要让对方的注意力在我的右手,而我的注意力则要放在右肘,右手为虚,右肘为实。我个人感觉要这一式易学难精。 提手七星 承上式,左腿上步,微微下蹲,右手沿胸斜插至左腿膝关节处,左手贴于右耳后,掌心相对。右腿抬起,右手也同时呈举手状。 雁字横斜 承上式,右腿后退一步,左手握拳,右手位于左手手肘右边,左手腕向外画圈后抬拳,拳面向前;双手回撤至腰胯部,握拳同时上步,弓箭步,双手同时向前向上托举打开,掌心向上。 黄龙转身 承上式,右腿后撤,弓箭步,两手掌心相对(右手掌心向外)向左后方斜插,再顺势向右转身,左手向上举起,右手与右脚相合。 这一次小凌老师解答了我3个疑问,首先是“三尖相照”即鼻尖、手指尖和脚尖要在同一个方向,那么在青龙三探爪的时候,右脚朝东,那么右手和脸也要朝东,和右脚一个方向。 其次,在打下半套到乌龙摆尾的时候,我老是方位不对,后来看小凌老师打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翻江倒海的时候,方位错了,应该是面朝西北,我却面朝西南,导致后面一错再错。 第三,上次在太阳岛的时候,听小凌老师说黎明的进步很慢,当时我感觉非常疑惑,因为和黎明交流的时候,知道他平时练的很勤快,为什么会进步慢呢?这次听了小凌老师上课才知道,我们打拳,要的是境界而不是身价。所以在打拳的同时,也要写好学拳小记,而只有坚持写,才能越写越好,从而在拳艺上也能有所提高。对此我是深表赞同的,不能死要面子,内家拳“为己不为人”,只有忘记自己的身价,才能打出自己的境界。 提问:之前在群里,大家讨论水浪拳到底是打得快好,还是打得慢好?我自己的体会是无论快还是慢,首先每个动作都必须到位,其次只要做到连绵不绝,那么快也可以,慢也可以。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还望各位老师和师兄们斧正。
作者:柏伟磊 8.12学拳小记 早上8:30到达源深体育场的时候,已经有同学跟着储教练在练习踩步,不禁感叹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也赶紧上去看储教练踩步的动作,虽然对动作的要点记了很多,平时自己练习的时候也希望做到,但是每次看储教练的动作,都觉得自己差的太远,十大形跟水浪拳虽然都属于心意六合拳,但是两套拳的风格和练习方法真的差别很大,单操的十大形简洁实用、严谨刚猛,套路的水浪拳潇洒飘逸、立意深远,但同时两者又有很多辩证统一的相似点,老师说如果能齐头并进那是最好的,需要下功夫。每每这时候,都会感叹要一生修行的意义,或许也只有这样去做的人,才能体会到个中的喜乐和收获,在于挑战自己,在于超越昨天的自己。 这次课,因为王老师单位有要事请假,所以小凌老师让黎明带我们一起学习新的路径,老师说过以后我们都要做教练,都要经历自教、互教和教别人的过程,这也是自己学习进步的方法,所谓教学相长,在注重体悟的内家拳中表现的特别明显,因为这样形成了一个个思辨的过程,有利于自我成长,而不像自我封闭式的练习,容易陷入单个自我循环中出不来,那就不利于提高。 另外,老师在这次课上提到了境界和身价的辩证关系,如果一个人要身价,好面子,不懂的不去问,不会的不去学,那就是自我禁锢,就提高不了自身的境界,打拳也是这样,一样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境界。同时,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去做有益的事,不分大小,就比如每天的晨练和每次的学拳小记,看上去都是小事啊,但如果是今天累了就不练了,明天太忙就不写了,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那自然最后的结果就很容易放弃。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管做什么事,半途而废总是比坚持到底容易,内家拳强调为己而练,所以不要半途而废就是英雄,要做自己的英雄。 再回到路径上,这次课学习了平分秋色、走马观花、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雁字横斜、黄龙转身,大致记录如下: 1、平分秋色:接上式乌龙摆尾后的转身,两手上提交叉成十字手(右手在外),然后左右分开,同时左脚提起,需要注意身体的方位,是面向右前方的,抬起的左脚脚尖,最好要做到和右手在同一个平面,相互呼应。 2、走马观花:这一式看似简单,但却需要手、脚、身体同时动作和配合,要打出流畅感,还要有气势,气势不容易,目前自己完全没有感觉,暂时按下不表,留待后面补足。 3、魁星献斗:这一式的要点,左手拳虎口向前,右手拳虎口向右,整个人要挺拔,虚领顶劲,要有气势。 4、燕子穿云:魁星献斗之后拳变掌,双臂放下至右前方,注意指尖略微朝下,然后向右快速转身,技击中就是抓住对手腰间的衣裤,然后把对手拎起后往右转身甩出去,同时左脚的动作是一个勾腿,手脚配合,在技击中非常实用的一招。随后稍微下蹲,右手成掌往左下45度斜插至左腿膝关节处,左手成掌贴于右肩处,掌心都是向后,然后右腿上步成弓步,右手沿中线抬起至前上方,掌心对外略微向下,左手掌心向下在左侧护裆。这一式实战作用很大,要好好从实战的角度琢磨。 5、提手七星:这一式的要点,上举的右手和抬起的右腿,翘起的动作要同步,守中线,然后右脚板是直的,左手同样掌心向下护裆。 6、雁字横斜:接上一式,右腿在前的弓步,然后双手掌心向上在左右分开形成像人字形一样。说实话这一式我没想明白,从名称的角度理解,是像大雁飞行中摆出人字形那样吗,横斜怎么理解不懂,实战中怎么用也不明白。 7、黄龙转身:接上一式,往后转身,双腿成丁八步,重心在后,左手臂朝上,左手掌心朝右,右手朝右下方,掌心是朝后的,需要注意身体面向的方位是右前方,手和腿的方位一致,要有呼应,要合,这个动作很帅很有气势。 最近的教学速度加快了,在10月份要学完整套水浪拳,算下来还有4次课,学的内容多,就容易遗漏细节,平时还是要多练习,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作者:代瑜 本次拳课学习了平分秋色、走马观书、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雁字横斜和黄龙转身,共计七式。招式很多,但是正如小凌老师所说,我们对水浪拳越来越熟悉,所以学习的速度越来越快。 1、平分秋色。这一式双手拉开后有一个在胸部交叉的动作,再向下拉开到身体两侧,掌心向后,脸朝向右侧。胸部交叉的动作在开始学习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经小凌老师指导后才完整做下来。 2、走马观书。这一式的名称究竟是走马观花还是走马观书?看拳照上是走马观书。其中有一式是上前两步同时手轮流前伸的动作,自己打的时候没感觉,当看到小凌老师的示范时豁然开朗,小凌老师的动作轻盈连贯,使我想起了在新疆喀纳斯骑马的样子,马蹄轻快,人坐在马鞍上自然写意,身体虽然略有起伏,但人、马、自然融为一体。 3、魁星献斗。这一式要注意双手握拳,右拳上举,拳心朝内侧,左手拳面抵住右手的肘,拳心朝左侧。这一式身形要挺拔,虚领顶劲,打出气势。 4、燕子穿云。这一式双手握拳,假想抓住了对手的衣服和腰带,转身的同时,双拳自左下到右上,将对手拉动转了半圈。后面穿云的动作,手掌为虚,手肘为实,虚实结合,迷惑对手,但是要注意不能手肘伸出,否则对手会判断出手肘是实招。 5、提手七星。这一式右掌上举,右腿前踢再收回,手掌和腿的动作要同步。 6、雁字横斜。这一式要注意左手握竖拳,然后左手腕向外自下而上画圈,左拳回到前方时应当是横拳,拳心向前,着力点应当在手腕部。 7、黄龙转身。右腿向后伸出,手掌掌心相对,向左后方斜插,右手掌面与腿垂直,而不是与腿平行。 这次课学的拳颇有难度,虽然招式能够打下来,但感觉距离初步掌握还有一定距离,仍需勤加练习。
作者:刘运杰 学拳小记 8月12日,源深体育馆,这次王老师因公事请假,小凌老师让黎明带打。 “平分秋色”:双手随身体后转而左右分开,然后交叉呈十字,右腿在前呈弓步,随后双手分开,手心向后,左脚提起向右侧伸出,脸看向右侧。小凌老师说,练得好,左脚可以触到右手。 “走马观花”:两手逆时针画圆,左手在头顶且右手在胯部停下,右手变拳,左脚回落,头仍偏右侧。右脚后撤半步呈虚步,右手放左手肘部,左手曲肘竖起,左手落下放平,后右手伸出,同时左脚伸出;接左手伸出,出右脚。 “魁星献斗”:右脚回撤一步,左脚虚步,重心在后脚,右手握拳曲肘上举,左手握拳顶在右手肘部。小凌老师说,要打出凌然之气。 “燕子穿云”:右脚外伸虚点,双手变掌落下,手脚方向相同,小凌老师说,这就是手与足合。转身,掌变拳,两拳相对,靠近胸前;膝盖微微下蹲,右手向左下斜插,掌心向外,左手立于右肩;右脚向前一步,右手从下往上打出,左手回到裆部,类似踩步的收势。意在右手肘部。 “提手七星”:左脚向前一步,类似燕子穿云前的动作,然后右手竖起,同时提右腿,右脚弹出后收回,左手放在左胯前;右脚后撤一步,右手放左肘,左手变拳平伸,左脚微微提起放下,同时左拳绕圈打出,此为环绕对方胳膊而击出。 “雁字横斜”:右脚向前,双脚平齐,双拳收至腰侧,变掌斜上举,形似大雁翅膀,右脚向前呈弓步。 “黄龙转身”:右脚撤一大步,双手回到身体左侧,掌心相对,头朝向左后,再转身向右,左手上,右手下,头看向右侧。 这次提问以前的问题:无用之用一中的膝盖可以超过脚尖吗? 雁字横斜是不是指大雁飞的形状横斜,而不仅仅是一只大雁?
作者:王钧 8月12日学拳小记
早上8点半,我和同学们跟随储教练练习十大形踩步。储教练指出,我在踩步3时,左右手没有同步到达,有先后停顿,还指出在打虎扑时,并非单单是手臂在摆动,而是身体带动手臂扫出去。 随后,我们跟着小凌老师学习了水浪拳下半套的平分秋色、走马观书、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雁字横斜、黄龙转身。本次课的内容,我对魁星献斗和燕子穿云的动作,印象较深刻。 “魁星献斗”这一式,右手握拳,拳心面向自己,右手臂呈直角上举,左手拳拳面朝上抵住右手手肘下,拳心朝左,这一式关键之处是整个人要挺拔,虚领顶颈,打出浩然之气。 “燕子穿云”,这一式开始时,双手落下时,手和脚在同一方向上(应是同一直线上),不能手脚位置不同,老师说,这就是做到手与足合。随后,双手握拳,想象抓住对手的腰带处,转身,双手犹如拽住对手由左下往右上甩出去,同时左脚跟着转身横扫,双手最后的位置是拳面相对,手腕要平,双手臂横斜在身前。 接着在打“穿云”时,右手从下往上穿出,右脚向前踩出,犹如踩住对手的脚,右手掌的穿出是虚招,意在吸引对手的注意,迷惑对手,自己的意识放在右手手肘处,用手肘去击打对方的胸膛。手肘的击出在最后一瞬间,要等右手吸引住对方的注意力时,瞬间打出,所以前期不能暴露手肘的意图。 本次课上,小凌老师还说了打拳方位的问题。我们在练习时,行拳的方位从朝南开始顺着路径变化,比如或者朝西北,或者朝东等等,有固定的方向位置。实际在对敌临阵时,朝向不再是练习时的固定方向,而是跟着对手变化,保持身体正面总是对着对手。 课上,小凌老师为大家解释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原因,我听了觉得挺汗颜,最近1个多月,小记没好好写,练拳也懈怠了,老师这个时候给我们大家敲了警钟,点醒我们要不忘初心,放空自己,好好学习。一时努力容易,始终努力,保持初心不断精进好学很有难度,这也是《论语》中子夏之语说:“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课后小记是为自己而写,写小记是为了检验自己学习效果,通过写下来也是头脑里面再过一遍课上新学内容,加深思考的方式,对提高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学拳小记,看上去小事,有时太忙就不写了,有第一次就容易有第二次,接着就容易引起怠惰。 学拳不仅是学会锻炼身体,更是修炼自我,加强自律和培养耐力,我还需多多努力才是。
作者:罗建军 地点:浦东源深体育馆
到体育馆的时候,储教练已经到了,正在指导踩步,我也上前练习。根据储教练的指导,我对踩步动作又有了些新的认识。首先是第3个动作,要做到手脚一起到,在一起到的过程中,先后手和前手手肘合在一起,然后和脚一起到,为什么要分成两步,我的理解可能是后手,前手,脚这三者一起到最佳,但是要做到比较困难,所以就拆分成两步,这样每一步就只有两个部位要一起到,比较容易做到,等功力上升再慢慢将这两步趋近于一步完成。其次由3到1时,后腿走得是直线。然后还是 由3到1时,为了在 1的定式时实腿的脚尖向外,我会在3变向1时弓步腿的脚尖先向外转一点,储教练说没有必要,要顺其自然,这一点我还有点不太习惯。
由于王国燕教练工作的原因这次不能指导我们水浪拳。就由小凌老师亲自出马教了我们平分秋色,走马观花(书),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燕字横斜,黄龙转身。在教新路径之前,按照惯例小凌老师看了我们上次学的路径。重点指出: 1.蛰龙转身趟泥步结束时方位应该是倒骑龙背拳照定式时的方位。老师不说还真得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细节,平时练习时少转了一个方位。 2.风卷残云路径手的方位,小凌老师在最后回答学员问题是提到,打拳时要三尖相照,三尖为:手尖,鼻尖,脚尖。但是我们初始学拳时要练规矩。我的理解就是在开始学拳时尽量模仿老师,教练的动作,后面功力境界到达一定层次就需要根据内家拳的要旨打,我记得以前有人问过老师为什么李道力老师的打拳视频和我们练习的不一样,老师当时回答是一样的,因为视频里李道力老师打得是老人拳。我想大概也有李道力老师已经脱规矩的原因在里面吧。就好像书法一样,初习时需要在九宫格里面照着名家的帖子临摹,后面有所成的无不是能够写出自己神韵的。
在练拳途中,小凌老师告诫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因为说的是上海话,我没有全部听明白,但是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小凌老师说让我们不要自我禁锢。在很早以前小凌老师就说过,内家拳是为己。我的理解就是练拳就是修行,以武证道的过程,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不断的前进,提升自己的境界。能够阻碍我们前行的只有我们自己。小凌老师在后面回答问题时也举了老凌老师,卢老师,老老师的例子。像老凌老师现在100多岁了,生活仍能自理;卢老师在故去前半个月仍在教拳;老老师亦如此。没有他们在武道上的不断突破自我,对身体意志的淬炼,这些是不可能做到的。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7/8/26 21:02:54 编辑过]
作者:刘飞
作者:陈清怡 2017-08-12 学拳小记:上周因为带儿子去河西走廊旅游,请假未能参加周末的学拳。路途中,如平日般练习“水浪拳”,身在外地、环境不熟之故,行拳的感受和在上海完全不同,有如孤树立平原,无助无托。小凌老师说气场不同,感受不同。不过一路游览下来,大漠日落、长城蜿蜒、山静坡黄、牛懒羊闲,风景却是壮美,和江南的秀丽相比,我倒是更喜欢这祁连的山,比较大气而爽朗。以后有机会应该还好再去走走。 本周学拳,自己因为上次“瓶花落砚”这一记打糊里糊涂,手到底怎么动的,是对非对,原本想这次得空再问问小凌老师。结果正好赶上储教练在教不巧“瓶花落砚”这一式,讲解透彻,收益匪浅。下面是储教练演示讲解的要点。 1. 行拳要有一个假想敌,慢不要紧,但打出去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这样拳或手要打到什么位置就清楚了。不会高高低低,前前后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合适; 2. 拳走中线,进的是中线,护的也是中线,进退手都不会离开中线; 3. 手到脚也要到; 4. 动作很多是身体带着手动,手其实是不动的。而不是手自己乱动,身体不动; 以上三点用的讲解动作是“驽马回头”之后到“瓶花落砚”的动作。“驽马回头”之后(动作一),右脚向正西上一步,右手自下而上撩,左手立掌在胸前;紧跟着(动作二)左脚向前上一步,左手立掌前推,右手由上转自头边。如下图。 动作一的时候,要假想前面有一个人,右手像丹凤朝阳中线撩进;动作二的时候,左脚上步踩敌脚,使不能躲,左掌前击敌胸。这个时候手到了脚也要到。 动作二之后的“瓶花落砚”,储教练指出,这时右手拍下护住中线,身侧45度,左手实际是不动的,只是随着身体侧45度的时候,带动左手向左侧移动。 其后左手翻腕直接插上中线,左右手手背相对,双手在手腕处交叉。左脚后腿一步,使右脚成弓步,重心在右脚。后身体后撤,转移重心到左脚,双手同时对拉,站立。这时动作为动作二的对称,即右手立掌在前,左手在头侧。后面对称重复前“瓶花落砚”的动作。 储教练这里着重讲了手脚的位置以及动作承接,实际是和技击的目的有很大相关性的。比如图一动作二的时候,左手离开中线是在右手拍下护住中线之后,不会出现左手已经离开中线,而右手还没有到的情况,如果这样就是中门洞开,会为人所乘。另一个例子,就是上面说的左手翻腕直接插上中线的动作,技击就是翻腕直接上去,不需要手到后面或下面捞一圈再插上去。 以上是储教练的精辟讲解和示范。 今天王国燕教练因为单位有事,请假未来。小凌老师就比平时忙碌了许多,前后指导大家,衣襟湿透,一刻未停。当中抽空还要继续给我看拳,不得休息,实在有些过意不去。这次依旧如前,把上次指导的“15-丹转九成”、“16-拨云见日”、“17-顺水推舟”、“18-驽马回头”和“19-瓶花落砚”打给小凌老师看,纠正了里面还有的问题。继续指导了“20-高山流水”和“21-童儿送书”,记录如下。 第16式“拨云见日” “拨云见日”后转身,有2次,第一次是180度,从西北转向东南,左手在腰间,右手在头顶前,右手掌的投影在左脚尖。这之后还有一个转身,小凌老师上次就是要转的大一点,我一直以为是我90度转,转的不到位。这次依旧说转的不够大,然后示范了一下。原来转的大一点,是要转135度,转向正东。 第17式“顺水推舟” “顺水推舟”第二次推出去后,有一个双手从左腿上划向左边,然后从左腿上又划向右边的动作。观察到小凌老师双手向左边的时候,是掌心相对的。而从左向右后,双手是下按的。 第17式“驽马回头” 小凌老师说右脚可以钩回来一点。找了小凌老师的图和自己的对比,发现自己以前都是右脚和左脚成丁字步,如下。大家注意看小凌老师右脚和左脚相对方向。 第19式“童儿送书” 这一记,跟着小凌老师打,然后自己打给小凌老师看,总觉的别扭。于是和小凌老师说感觉自己“童儿送书”打的好像不对。小凌老师说,知道自己不对还有救。于是又跟打了2遍。自己的体会,我以前错误的打法是右手绕着左手转,左手不动。正确的动作,右“童儿送书” — 左右2个手的掌心相对的在垂直面上转,双手一圈为反向螺旋线逐渐合拢到一起,置于左腰侧。左“童儿送书” — 右手由外及内在斜面上划圆,左手跟右手,最后置于右腰侧。这左右2边的“童儿送书”动作时不一样的。不知道这样的描述,大家是否能够明白。跟打的时候大家自己多注意这里的细节。 课后提问: 对于水浪拳,尽管还有很多的不对之处,但是打拳比较舒服,这个是肯定的。基本是有点头疼脑热、身体乏力,都会出去打几趟拳,出一身汗,放松一下。最近一段时间,自己打拳感觉,拳打的有些随意了,以往都还是精力集中,这是哪一式,那是哪一式,边打还边在想,动作都知道的。现在呢,打拳的时候老是开小差,手里在打着拳,脑袋里面有时候就想别的事情去了。噼里啪啦的,拦也拦不住,打拳不是很专心了。就这个事情问了一下小凌老师。 小凌老师的意思,以前谈过打拳站不稳,是放松的表现。现在这种现象也是放松的一种表现,人没有那么紧绷了。继续打下去,慢慢的拳就往境界上去了。什么是境界呢?小凌老师解释说比如“踏雪寻梅”这一记,王国燕教练在夏天的时候能打出凉意,这个就是拳的境界。现在是外带动内,慢慢的后面内会带动外的。水浪拳的拳名是非常雅的,拳名的命名实际上拳的创立者并没有完成,需要后人来完善。但是拳名要体现拳的境界非常难,取名很不容易。 另外,打拳的目的是让人能活的有质量,现在很多人年纪大了,有的长期卧床,有的在医院插满了管子,生活完全是没有质量的。像卢老师去世前一个月都还在教拳,老老师也是一样。老凌老师现在还能自己照顾自己,90多岁的时候,小凌老师在公园教拳2小时,老凌老师就在边上站2小时,身体非常好。希望大家都能做到自己今后照顾自己,不麻烦别人。 ---------------------------------------- 有同学问“流星赶月”后面十字手转身,腿的动作时扫堂腿吗?动作完成后方向朝哪个方位? 小凌老师回答说,不是扫堂腿,是个小钩腿。方向是朝西南的。并强调我们说方位,其缺省的起势都是正南的。那么,现在打拳要求按规矩要转向西南,但是以后的要求就是要360都可以转,因为对手在哪个方位都可能。
作者:天阙
为井系分会同学学拳小记赞 观习拳小记,文武双修。精彩纷呈,意义非凡。人能弘道,善之善者也。 十个月来,一次不缺。易呀?难呀? 天下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区区十月,至微至小。然除我凌氏团队,环顾四周,翻遍上下,踪迹难觅。 以此而论,虽微,不可谓不宏;虽小,不可谓不大。 习武循乾道,自强不息为始终。能如此,何愁三年不成正果! 天阙
作者:刘飞 今天还是在源深,雨一会下一会又不下,显得很闷热。早上还是先和储教练练习十大形。十大形的基础是踩步,这一次储教练再次强调了踩步的重要性,打好了踩步,以后十大形就事半功倍,甚至一次都能学习一个动作。踩步的核心是发力,现在我们发不出力,能发力甚至发劲就好了,所以一般打三年会有所得。我的踩步的问题还是松,两手之间太松,不在一起,特别是后手,离开身体太远,发不上力量。手脚协调了以后踩步才有力,发力在后手,但这个协调的把握需要练习,没有捷径。 虎扑双把(上次文章里面写错了)发力要比踩步简单,动作比较有力,杀伤力很大,很有气势,确如猛虎下山、饿虎扑食,练得好可一招制敌,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动作,虎虎生风,储教练的拳照就很有虎气。 水浪拳今天从平分秋色开始到黄龙转身,这一段我感觉还是有点难的,名字都不熟悉了。开始跟着打还不错,后面自己单练就不行了,完全不在路径上。平分秋色看过小凌老师的拳照,很正、很挺拔,我以前曾经专门照着镜子打过这一记,有点张牙舞爪的感觉,像只螃蟹,自己看着镜子笑了。走马观花有些像十大形踩步的过渡,后面几个动作,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等动作我就对不上了,感觉提拉换方向像提着衣服腰带扔出去的那个动作像提手七星,但又不像。后面的动作小凌老师强调是掌立在身前,但肘部是主要攻击点,含而不发,掌是虚、肘是实。这个动作我做的时候做的不好,储教练纠正了,我的立掌斜在身侧,起不到保护身体的作用,手脚不再一条直线上,手不与脚合,更不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了。这里要特别强调手脚的协调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会动作协调很多,也要注意随着身体变化而协调变化。 我打的比较生硬,所以刚开始练了一会,就感觉身体特别是膝盖会突然之间卡住,十大形特别明显,还是不够放松,不够熟练。 小凌老师今天谈了很多,谈了优点和缺点,也讲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到了七十岁才能从心所欲,所以修炼,不论哪方面的修炼都是漫长的过程,最重要的不是天资和条件,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条件已经足够好了,关键在于坚持。是的,凭一时洗好干一件事不难,若为武痴狂,坚持一生才是真英雄,恒心能成事,贵在坚持。 后面在群里讨论手指麻、气感的问题,我没赶上现场的讨论。但我感受到气感还是挺早的,去年春天就有些手麻了,那时候还伴随着膝盖胀痛等不同的感受。后来麻的感觉没有了,变成手指自然的弯曲,手腕慢慢变的更直了,更多的时候是没什么感觉,打完更精神了。特别是下午四点左右打拳,感觉比早上、晚上效果明显。刘运杰说的那一记有抱重物的感觉,我没有,但我感觉这一记是我全套拳里面除了起式和收式之外,呼吸最深的一记拳。 因人而异,这才是内家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