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个习武者对红楼梦之浅见——答晓舟等同学问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心意六合拳论坛一个习武者对红楼梦之浅见——答晓舟等同学问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 | 点击数:39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一个习武者对红楼梦之浅见——答晓舟等同学问
凌氏心意沙龙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476
经验:821
金币:821
注册:2007/1/2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一个习武者对红楼梦之浅见——答晓舟等同学问

一个习武者对红楼梦之浅见

——答晓舟等同学问

王国燕写的“绿蜡”一文中,对于元春省亲题诗歌咏大观园的诗引起各种看法,多人表示想听一下我的意见。我想这是好事,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提高。说一下一己之见,供大家参考。

元妃省亲夜,要求题诗歌咏大观园,好像一共作了11首,我这里没有红楼梦书,上海家里好像有二个版本,下次来时记得带一套来,或有好的版本就再买一套吧。在我眼里这些诗都很好的,很难说“杏帘在望”特别好,唯一比其它诗好的地方,就是全诗不用什么典故,用的字和词汇也不生僻,通俗易懂,自然流畅。我认为,真正能做到不用典故来写好诗的,比用典故来写的更高级。

当然这不会是元春选它的理由,我们来归纳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其中3首有一个共性,言下之意都有歌颂皇帝之意的,它们是宝钗一首、黛玉一首、黛玉帮宝玉写的一首。

宝钗的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皇妃归省,以孝道教育感化万民这诗颂圣的味道很明显,赞美了皇帝也夸了元春  

黛玉的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歌颂圣上对他们家的恩宠,而且是经常性的行为,表示一种感恩的意思。

宝玉的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表面上没有一句歌颂皇帝皇妃多么英明睿智,只写民间的纯朴幸福、岁月静好。真正成功盛世是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能悠闲享受生活。一派丰收景象,太平盛世,只是帝王的最高理想。这个颂圣的境界就非常高了。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元春说“杏帘在望”写得最好了。大家想想元春是什么人,是皇妃,是皇帝的小老婆,是要讨好和维持皇帝的,否则还有她的地位吗?你们写了半天,没一个说皇帝好,她回去如何汇报、交差。所以元春说这首最好,道理是“杏帘在望”歌颂皇帝得体且高。你们和元春换位思考,我相信你们和元春选择的结果是一样的。

根据这11首诗,分析下去,大约还可以得出二项结果。

一项是黛玉的人情练达,知道元春要弄这个写诗的目的。相比之下,可以得出黛玉比宝钗聪明。而黛玉和宝钗要比其他姐妹聪明。

一项是黛玉的世事洞明,你看她写自己的一首,只是从自己是一个闺房小姐的角度去写,这是做人的本分,真好!她不是宝钗,出身皇商家庭,走南闯北,对外面可以见多识广。也不是宝玉,在外面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所以她自己写的这篇,描写不好出大观园范畴。而替宝玉写的那篇,可以从一个男子在外面看到的世界,描写更深层,意境更深远,歌颂更深刻,所以元春觉得宝玉的那篇更好。

用大家一点时间,多说几句,不要被外面所谓的名人、名家误导。对我们来说,任何时候都是要学以致用的,红楼梦一定要读,一定要学,但一定要有选择,目的是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式。曹公以爱情为主题,讲的是世间百态,而实际上对我们有用的部分是人情世故,语言情商。所谓的爱情故事,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最好学生时代就要读,这是一本对我们来说,除了爱情故事之外的社会学百科全书,方方面面可以给我们许多借鉴和帮助。

千万不能也不要学里面的爱情故事,那是小说,什么学黛玉、像宝玉,是已经过去的方式了,都是不切实际的,你永远不会有这样的背景,没有这个现实。而且就是那时的社会,像他们的家庭,也是绝无仅有的。

红楼梦的伟大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空前绝后。凡它里面所写到的,都是最高级的,无论是文、诗、词、赋、诔、书法、绘画、音乐、厨艺、医道等等。所以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全面了解的,如果有人说都懂,来说教,严格上来讲,就是骗子。或者就是“二煞人物”,弄二句拾人牙慧的话,好似高大,外行被这种人吓煞,内行被这种人气煞。如果是诗家,可以来讲解里面的诗,如果是书法大家可以来谈谈书法,如果音乐家可以谈谈乐理,如果是中医名家,可以谈谈医道。。。

时过境迁,古人有些东西千万不要学,只有没脑子,13点兮兮的人以为自己真的可以,不论是少女少男、或者是大男大女,一定不要学黛玉,宝玉还有那些猪头三兮兮的所谓教授,在什么讲坛上讲诗,真的以为自己都懂,结果骗人骗多了,自己真的了,连自己都骗进去了。东拼西凑弄二首诗来卖弄,贻笑大方,被人笑掉老牙。和那的小孩比,不知差了十万八千里了。这种蠢事,千万要去做。

现在没那个条件,红楼梦这种家庭,从小就是读这些书,讲这样话,出口成章。就像你在上海,从小会讲上海话一样,每个人都很容易,相忘于江湖。外地人讲上海话,往往是南腔北调,没有这样的环境就不行。不是古人比我们聪明,只是我们没那个条件。当然就像他们没有我们现有的条件一样,他们也不会现在的东西。

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那些用高屋建瓴的语言把人物定性归类,完全抹杀这些人物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风格,没有盖棺论定,都有可能改变。用什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情景交融、结构分析、精神分析、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讲解,与曹公笔下的红楼梦其实没有任何关系。曹公也没懂这些东西啊?说到底,那些说教者,就像裹着小脚的女人,穿着超短裙,招首弄姿,腻心。给红楼梦带了领带,穿上了西服,假装绅士,恶心。你们真信了,那就是被骗子愚弄的傻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点醒了我,给了我真正的启示,悟出了人生的关键每个人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提高,必须不断学习,增加见识,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可以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也意味着要有质疑精神,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通过理性分析,辨别真伪,我们才能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还能促进我们的个人成长和心灵升华。有人问我:“看完了红楼梦,用什么话来总结?”现在你们应该知道了,我在扉页上写的就是这二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天阙20253月15日于文昌

“绿蜡”一文链接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2287


[此帖子已被 凌氏心意沙龙 在 2025/4/4 20:20:38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5/4/4 20:15:37 IP:已记录
凌氏心意沙龙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476
经验:821
金币:821
注册:2007/1/2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一个习武者对红楼梦之浅见——答晓舟等同学问

<div>
</div><div></div>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5/4/4 20:17:47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4/5 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