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一语之来历,兼怀孙裕德师兄我的“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一语之来历,兼怀孙裕德师兄
前日有人问我:“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是谁说的?”我答:“是我年轻时一位老师给我说的,几十年过去了,那么多老师,想不起具体是哪一位了。这几十年我教拳时,时常会告诉学生们,练拳的准则之一,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今晨同国燕一起打拳,突然想起这句“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的话是孙裕德师兄说的,称他为师兄,有点托大,心里忐忑不安,是因为我和他一起跟李道力老师学习心意六合八法拳。(他是李老师解放前的同事,都在外国人开的上海电力公司工作的。)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师兄弟们都叫他老孙。他的年龄是我父辈,我感觉他就是一位值得尊重的长者,智慧而又慈祥。
蒙师兄看得起,邀我去他复兴路的家里玩。看到其家墙上挂着几把琵琶及室内典雅的布置,感觉到他的不凡,诺诺地问了其中一把琵琶的价格,说5000元,惊得我无语,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36元。再看到他带“国乐队”去苏联、印度、东南亚演出的照片,才知道他是国乐演奏大师级人物,更是惊奇万分。
后多次去他家里,了解的更多了。师兄三十年代参加“中国文化剧团”赴美国演出,足迹遍及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纽约和华盛顿等三十多个城市,受到美国听众的欢迎,美国报纸誉称孙裕德为近代中国的音乐大使。四十年代成立“上海国乐研究会”,任会长,并于1947年率部分成员再度赴美演出,取得很大成功。
曾在师兄家里看到过,后来成为琵琶演奏泰斗级人物的他的二位学生——刘得海先生和汤良兴先生。
有一次上门,看到师兄在家里指导二个小年青弹琵琶,我不懂乐理,姑且听之。其中讲到弹弦子时,要把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功夫练出来,做到自然而然,得心应手。否则弹不出文里有武,刚中有柔的韵味。一下子让我触类旁通,这不正是一种打拳的准则吗?更加明白艺术可以相通的道理。
在拳,慢,非软缓不能显示;快,非刚促不能体现。然而慢易断,快易乱,看似不同的二回事,其实是有交集的,那就是不论快慢刚柔,必须一气贯之。节点做到足够,都要到位,不足则断则乱。大弦嘈嘈如急雨,快而不乱也,不乱者,稳准也。小弦切切如私语,慢而不断也,不断者,抽丝也;嘈嘈切切错杂弹,快慢相济也,相济者,促成也。妙哉,多年求索,今日佐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天助我也。
感谢师兄不经意的教诲,让我豁然开朗,此后练拳、教拳,目标清晰。我的学生们如能掌握个中三昧,则对内家拳传承功莫大焉。感谢对我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不是你的问题,或许以后再无法回忆起这段经历,谢谢了!
天阙
2022年5月21日
[此帖子已被 凌氏心意沙龙 在 2022/5/23 9:55:23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