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六国论》之我见“三苏”《六国论》之我见
昨天老师一反常态,晚饭匆匆吃了几口,就回自己的房间去了。我感觉有哪里不对,赶紧电话,老师说:“有些胃疼。”平时没见老师有什么胃不舒服,老师说:“去下面书房看写东西时间长了,有些受冷,现在可以了。”问为何弄了一个下午。说是在看“三苏”的《六国论》。
自从进入凌氏团队,跟着老师文武双修。不时拿起《古文观止》,看过苏辙的《六国论》,没想到他父亲苏洵、他兄长苏轼也写过《六国论》。且不说唐宋八大家苏氏一门占了三位,还各自写了不同观点的《六国论》,同出一家看法相左,奇!感慨“性相近,习相远”何其明智。
《六国论》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被秦始皇吞并原因的看法。父子三人从不同角度论述其原因,从各自的角度分析同一案例,历史上不知还有他人否?
我读后觉得他们各自的理由: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六国如能以赂秦之财,事天下贤者,齐心协力共同对付秦国,秦岂能吞并六国?苏辙认为以六国“五倍之地,十倍之众”的绝对优势,只要认清形势,团结一致,秦国必不能东出。苏轼认为六国亡于没“养士”,也就是没有用人才,没有用好人才。
就寻找六国破灭的道理来讲,私下觉得苏辙高于苏洵,苏洵高于苏轼。苏辙论“势”,苏洵论“弊”,苏轼论“士”。就文章而言,冒昧猜断,苏轼高于苏洵,苏洵高于苏辙。苏轼的纵横恣肆,汪洋自如。苏洵的气势磅礴,畅达透辟。苏辙的简捷明快,雄辩有据。
不禁想起老师三年前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题目是《一个社会人应有的公德》,里面有对苏轼的评价,为文独步天下,为官缺乏严谨。今天三篇“六国论”的对比,从另一维度认识苏轼,也再次体会到老师对我们的告诫。
查遍手头所有资料,十分遗憾不知这三篇名著写就的时间先后,不禁留下许多遐想。
王国燕
2022年5月2日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22/5/7 15:04:49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