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习肖力行老师《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心意六合拳论坛学习肖力行老师《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5 | 点击数:1749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学习肖力行老师《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63
经验:1561
金币:1561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学习肖力行老师《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学习肖力行老师《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肖力行  2018.2.12

大鹏展翅不入林,双拳难敌四手俊。

鹞子束身突重围,迂回。游走八宫疾步行。

声东击西觅战机,转体。胯打中节撞挤紧。

拧臂挺肘穿缝隙,侧翅。洞开铁壁攻守平。

 

《鹞子入林拳理要旨》系肖力行老师为其登堂弟子栾兆怀给《凌氏艺海》拍摄的封面拳照所提。

此拳象形取意,取鹞子入林之态,迂回之智,转体之灵,侧翅之巧。此拳技击有避实击虚之用,健身有直行通脉之效。

肖力行师曾在大宁灵石公园带我们找到一片树林,让我们穿梭其中练此拳。此记为十大形中唯一一组二人对练的拳,原为对树撞树,后凌汉兴宗师为增强实战效果改为双人对练。

如撞树练习,肖力行老师强调一定要找与习拳者身形、功力相匹配的树,撞上去树应有所动摇,若无所动摇,撞击之下内脏震动,功力越深越容易受内伤。此外,肖师还要求我们隔天换颗树撞,否则久撞之下,恐树根要断,树亦要死伤。

如双人对练,肖力行老师强调同样要找身形、功力相配的对手练习,否则难以达到配合的效果,功力较弱者在被对方撞击下,无法适应内脏强烈的震动而受内伤。

含义理解:

拳理要旨中开宗明义,明确了用此拳的前提条件、目的意义。“大鹏展翅不入林,双拳难敌四手俊”,首句点出了鹞子入林这记拳使用的场合,“不入林”点出万不得已,“双拳难敌四手俊”点明了是在以一对多的情况下。告诫我们,面临一对多的情况首先选择的是“36记走为上”,能避就避,只有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为求生,只得 “鹞子入林”。正如《孙子兵法》有曰:“故用兵之法……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末尾一句“洞开铁壁攻守平”则与开头呼应,强调“鹞子入林”的最终目的不是求胜,而是在攻守平之中的“洞开铁壁”,突出重围。

“鹞子束身突重围,迂回。游走八宫疾步行。”点明了在突重围中,要注意束含之身法,八宫疾走之步法。“八宫”,我理解的是肖师在水浪拳方位中讲过的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八卦掌趟泥步走圈来源于此式。

“声东击西觅战机,转体。胯打中节撞挤紧。”水浪拳也有“声东击西”,也是侧身的拳,肖师曾说,此实为一招“败势”。败势者,败而不乱,方能有势,不变势必败,谓之败势。在一对多的情况下,周围皆敌,必须保持绝对冷静,主动求变,突出重围。为兼顾攻防,通常需要声东击西,避实击虚,转体要轻灵迅捷。“胯打中节”点出了攻击的点应当落在胯上,攻击的也是对方的中节,即腰胯部位,同时注意撞上,挤入,贴紧。想到一句“打人如亲嘴”,

拧臂挺肘穿缝隙,侧翅。洞开铁壁攻守平。这句讲的是身法要点,要以拧臂挺肘之势穿入缝隙,犹如鹞子穿林时侧翼之劲,方使在攻守兼顾的情况下,使铁壁洞开,突出重围。

 

本文主要是记录肖力行老师训练时所讲的内容,参考了国燕师姐的“声东击西”和“2017.12.11初冬特训”的小记,加之我自己的粗浅认识。因为对此拳的理解和练习都十分有限,不当之处甚多,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晓舟 2018.3.25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3/25 21:06:13 IP:已记录
童金星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56
经验:75
金币:75
注册:2018/1/8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学习肖力行老师《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鹞子入林练得比较少,仅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关于“‘洞开铁壁’,突出重围”:

记得在双人对练的时候,练到两人身形穿过,互换位置那一式,理事长强调此时背要舒展,倘若仍以正常姿势做这个动作的话,两人的肩膀会碰撞到一起,临敌时也是如此,此时应对肩背作调整,顺对方的进势穿过。

2 关于“胯打中节撞挤紧”:

先说一说“撞挤紧”的体会,在初学鹞子入林的时候,储教练就一直强调两人对练一定要,手臂贴手臂,脚的外缘最好也要贴合。我有时候会试着撞撞树,手臂贴着树皮,身体往前送,然后手臂顺势蹭上去,这样的话两只手很容易就有对撕的感觉,撞得很实在;而有的树皮太过粗糙或者长的不直,练的过程中手臂不能一直贴着树,最后撞得就不是很结实,我个人感觉是手臂张开本来肋下就没有防护,若不能够一直贴着撞过去的话会潜意识里不敢撞,而且也不好找到发力的点。所以“挤入,贴紧”很重要。

再说一说“被”“胯打中节”的体会,上次跟着晓舟老师训练完回训练场地的时候正逢理事长在给大家讲鹞子入林,我刚好体会了一下被“胯打中节”的感觉。我站好,注意力全都放在上半身,做好了准备,不想撞上来的时候理事长送了一下胯 ,重心的稳固瞬间就被撞散了,这完全没按套路出牌啊!!!最关键的是,一开始,我并没有看出送胯的意图,这应该才是高明的地方!!!想必这就是胯打中节吧!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3/26 19:40:11 IP:已记录
罗建军
 


角色:超级版主
等级:连长
发帖:279
经验:352
金币:352
注册:2016/10/31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学习肖力行老师《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双木为林,鹞子入林就是陷入重围,一对多,弱对强时的拳法。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突重围”,“攻守平”保存有生力量。明白了这点拳理要诀的其他部分就不难理解了,讲的是突围的具体战术。

    肖力行老师曾经说过,武即定也。那么定得是什么呢?我认为定得是武者之心。武者在陷入强敌环绕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内控自己,动中求静,然后才能外控敌人,寻找击敌之法,脱围之机。

    拳法即兵法,兵法即拳法。兵法云:“兵形若水”,又云:“兵者,诡道也”。故鹞子入林象形取意,取得是“侧翅之劲”。肖力行老师的拳理要诀里也点明:

鹞子束身突重围,迂回。游走八宫疾步行。

声东击西觅战机,转体。胯打中节撞挤紧。

拧臂挺肘穿缝隙,侧翅。  

 

    “迂回”即不正面硬碰,“游走八宫疾步行”即快速移动,不固定方位。“声东击西觅战机,转体。”即利用诱敌之术制造机会。“胯打中节撞挤紧。拧臂挺肘穿缝隙,侧翅。”即为具体的技击方法。

    

    不入围,避之,上策;寻隙突围,诱之,中策;硬闯,洞开铜墙铁壁,不得已为之。拳理要诀表达了一个思想,能不入围最好,突围时要积极主动,当机立断。这方面的反面案例很多,比如皖南事变。

    另外提个问题:鹞子入林是不是由大枪和骑兵战术演化而来?

 

罗建军 2018327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8/3/27 13:15:2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8/3/27 17:01:4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8/3/28 10:31:13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3/27 11:13:00 IP:已记录
陈清怡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331
经验:613
金币:613
注册:2016/9/2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4

Re:学习肖力行老师《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对鹞子入林的印象在于那一下撞,的一记整个身体都顶了上来,比较厉害。当时自己练习,用的是后侧背。结果储教练指导说不是后背,是胸侧和腹侧贴上去撞的。因为手总是抬不好,正好露出胸腹侧,所以撞来撞去还是偏在后背的位置。那么平时鹞子入林也练习的极少,所以对鹞子入林的用法就更知之甚少。

 

上上周,小凌老师写了《鹞子入林拳理要旨》,王国燕老师转发到群里面与大家共赏。老实说,还是不懂。

 

“大鹏展翅不入林,双拳难敌四手俊。” 这个到好理解,不立危墙,大鹏入林,这是弃己之长,入险峻之地。实在是不宜。毕竟双拳难敌四手。

 

“鹞子束身突重围,迂回。游走八宫疾步行。” 那误入了险峻之地,以少胜多就不想了,跑吧!还不能正面跑,要迂回跑,还是快跑!八宫可能是八卦,指代8个方位的。

 

“声东击西觅战机,转体。胯打中节撞挤紧。” 水浪拳的声东击西,朱全弟理事长有文章说小凌老师演示过,本来在2个人中间,一下就跑到2个人的侧面去了。这里指的应该还是避实就虚,似东实西。转身用胯撞中节。这个可能就是前面写的自己对“鹞子入林印象深的那一下撞。但是说的是胯打,不是胸腹侧面的撞。不解之处。

 

拧臂挺肘穿缝隙,侧翅。洞开铁壁攻守平。” – 按十大形的力量,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撞开应该是没问题的。撞完,就是动作3,侧身钻缝,“哧溜”突出重围!也就算是洞开了铁壁,破出了险境,再打就不是被围殴,算一对一,双拳对2手的攻守平衡了。

 

咬文嚼字。实在没有练习的体悟,也就只能望文生义了。小凌老师莫怪!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3/27 12:58:49 IP:已记录
黎明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79
经验:100
金币:100
注册:2016/10/1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5

Re:学习肖力行老师《鹞子入林拳理要旨》

因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鹞子入林这式练的最少,没什么特别的体悟。刚好这两天在小区里找到几棵数,大小还算合适,试着练了几下。

对照小凌老师的拳理要旨,只能说些粗浅的体会

个人觉得,鹞子入林这式,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倒不是最后撞击的那一下,而是“迂回”和“转体”相关的步法。有过自己一个人凌空的单练,因为没什么实物目标,步法可以随意,能注意到的也就是最后一下的撞击发力。

但包括课上几次对练和我自己撞树练习时的感觉,反而是“游走八宫疾步行”非常难做好、做到,很难控制好步法的落点和节奏,各种的步法凌乱及不到位。相对的,撞树发力比之对练,因为树的相对禁止不动,可以调整自己的姿态,比较容易找到“撞挤紧”的感觉。

“胯打中节”,结合童金星同学的描述,和我自己这两天撞树练习的体会,对于鹞子入林的发力点,有了点新的认识。初学时,想当然的认为,这记拳的发力点是肋部略靠背部肉多的位置。课上对练时,经朱全弟理事长指出,撞击时双方要紧挨着一起,发觉实际撞击发力位置是从腋下到腰部的整个肋部。撞树练习时,因相对好调整姿态,更容易调整到“撞挤紧”,整个面的实实在在的撞击的感受会更明显一点。

然后在整个肋部撞击的感受中,发觉因侧身的缘故,胯部突出的骨头部位,刚好也是撞击接触的位置。而撞击发力是通过送胯再加上“拧臂挺肘”的动作同时完成的。所以结合童金星同学的“实战体会”,我粗浅的理解,鹞子入林这记拳,真正的发力点,应该就是胯的位置。

然后,“撞挤紧”除了也有撞击的因素外,更多是只有“撞挤紧”了,才能消除“拧臂挺肘”产生的防守空挡。进而在达到“洞开铁壁”的击技目的同时,也做到“攻守平”。

[此帖子已被 黎明 在 2018/3/29 16:09:40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18/3/29 16:02:24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9 15: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