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之俨然望之俨然——9月17日学拳小记
前日,恭读肖力行老师写的二十二篇拜师回帖寄语,深受慈悲感化。又因“不在此山中”之机缘,借寄语体察肖师理事无碍之境,化度诸生之机,得以观照自心,依法受持,究竟涅槃。
周六一天完全沉浸在寄语诵读中。周日训练,见到师父,更有一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感受。心想,从远望生畏,到近临生温,再到能听及勉励之语,是多少世修来的福分啊!
今日,师父照常先带打了一套水浪拳。我感觉到师父行拳的速度渐次放慢,记忆中,是我跟着师父打的最慢的一次。当即凝神静气,尽量让自己跟着师父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一丝不苟的动作,感受水浪拳随波逐流的意趣。一套下来,感叹慢而不断孰非易事。
师父给储师兄指点水浪拳时,用了 “舒展”二字,师兄当即领会。我心想,水浪拳舒卷随心意的境界彰显着内心的洒脱。如师所言,当是内外兼修之功。
被师父名之“武痴”的文发师兄,年少习武,争勇好斗,直至拜入凌门,跟随肖师学做人、学打拳,七、八年后,师赞:“小八和了!”致中和是儒家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凌氏拳艺修身养性之功效,由此可见一斑。
读书,首在改变器识,学内家拳更是如此,“器识其先,文艺其从”。反省自身,学拳马上就满六年了,究竟自己的器量、见识有多少改变?每思及此,惭愧不已。
师父接着上次魁星献斗,继续给我指点水浪拳。
魁星献斗之后的一记技击用法,着实精妙。回家后,我拿小登登试招,小家伙被一把拽起,乐得不行,再三再四地要来,打到我腰酸手软,不敢再练。除对这记拳的路径及用法的精心指点外,师父还在十大形“四把”洪拳至鹞子入林,转身一记,着重指点,同样是以腰带臂。在师父的带打下,使我学拳以来第一次感知到了腰肌。水浪拳和十大形两相参照,得益甚深,感恩师父在我学拳伊始便指定两拳齐头并进的教学方案。
融入水浪拳,感受后腰充盈挺拔,转动过程中,左右腰肌松紧转换,身体虚实自分,出拳之际,手不妄动,自然生劲,进而对“主宰于腰”有了切身体悟。再练龙吊膀,体悟师父拳理要旨中的“意腰尝”,更有一番滋味。
师父对犀牛望月的指点,前手不退,后手进,使我得以举一反三,攻势中皆如此,亦是守中的道理。于此,对水浪拳拳架和路径的把握有了提高。
师父看了我打的踩步、龙吊膀和一头碎碑。又带着我一起打了抡劲,虽然之前我没怎么练过抡劲,但师父说,有龙吊膀的基础,步法相同,当进步很快。
今日,师父就地取材,给我们讲了如何教拳。师父指着草地上的一颗大树,说:“你们看,大树下面的枝干原是有的,在生长过程中被修剪掉了,只留了这几根大的分支。只有这样,它才能长得更高,如果听任分支自行生长,无法达到现在的高度。老师教拳也是这样,在你们学拳进程中,看到不该有的分叉,就要去修剪掉,便于你们更好的前进,以后方可达到高层次的境界。”好生动的比喻呀,虽然我目前还无法完全领会,但师父所做所说,我都会用心记住,努力践行。
师父教我读《红楼梦》时说:读书要悟,但比打拳之悟,简单多了。《荀子》曰:“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畏,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文是如此,武则亦然,更当以师为宝。我对师父虽望之俨然,畏之于心,然,实不可须臾离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