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水浪拳集训中期小结,
第三次水浪拳集训中期小结
自3月30日水浪拳第三次线上集训开班以来,到7月20日上了九节课,20日小凌老师全程旁听了线上课后,对本次培训的师生,给予了高度评介,指出这阶段的集训,不论学生和教练,在学和教上,都有明显的提高。期间我全程参与了这些课程,并代了二次课,在此我想总结一下这阶段教学,对我们教练和学员后期教学的改进提供些帮助和思路。
一、大家心中水浪拳标准了然于胸。是训练成效的关键
凌氏团队在肖力行老师半个多世纪的打造下,经过近二十年的水浪拳教练队伍的精心培育,水浪拳教学的标准化体系悄然形成。众教练不仅掌握了这套最高级、最复杂的内家拳,且在老师搭建的千载难逢的平台上,看到了各种问题,为水浪拳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在肖师的教学计划下,连续三年的集训,涌现的教师队伍对水浪拳标准的掌握了然于胸,对动作的对和错,都能作出正确的鉴别。而这一切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肖师建立的水浪拳标准化体系,前无古人,在倡导文武双修中,为水浪拳的正确传承,成为可能和必然。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是我们本次集训取得成效的关键。
二、教学方式尚需不断改进
如何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让每个被指导者,正确认识每记动作的标准要求,通过比较自己的视频,看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收获、有提高,这是线上集训的目的和意义。
但纠正动作,不同于制作模型,模型可以做得一模一样,但拳的动作标准,不仅要形似,行拳的意识更要符合拳理要求,达到神似。每个人身材有高有矮,手脚有长有短,纠正动作时,不可刻板定位,唯有打出正确的意识,打出拳正确的势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我们教的拳就会走偏,失去正确传承的方向。在这点上,我们作为老师在指导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从参加本期培训的十多名学员提交的视频,可以看到功力差不多的学员,发生的问题较为类似。作为指导者,善于利用线上平台,对问题进行整理归类显得尤为重要。肖师在去年第二期线上课给我们举的海底捞月这记拳案例,把不同功力的学员从低到高排列展示这记海底捞月从左到右过程,很清晰的看到这记拳在不同功力学员中丹田的把控度也是依次由低到高。老师的这个案例,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向大家展示拳理的内涵,给我们线上教学的启示和示范意义非凡,而这些在线下是难以做到的。
这期在我代的二节课上,纠正的动作从野马追风到丹成九转,这段相对复杂、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要指导好大家不是件容易事,它考验指导老师的内在功力。借此机会,我学习肖师的教学方法,将难打的动作分解,每一记动作先展示示范视频,讲明标准要求,随后把有代表性问题的学员视频组合起来,先请相应学员对照进行自评,看不出问题的,请教练给予指正,最后有我来托底指导。二节课的带教结束,从大家一个月后提交的纠正视频,欣慰的看到学员们的进步,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线上教学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我们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当一种方法不行,作为老师要善于寻找另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学会因材施教,因时施教,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在思考探索中改进教学方法,才是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
三、从形而下的教学转向形而上,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
肖师一直说,我们大多老师现在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形而下,给学员的指导,停留在找问题,看到的是学生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不懂得把学员打得好的地方提出来,给予引导和鼓励,不善于从更高层面来引导学员对拳的认知。
在去年第二次集训时,肖师指出向雪的一记拳打得好,给了向雪极大的鼓励,让我们看到了一年来向雪的明显进步。这次肖师指出向雪的海底捞月打得好,其饱满的拳架,是向雪这段拳打得最亮眼的,可见向雪的功力已到达一定的高度,我感觉老师提示向雪这记拳打得好的目的,是希望向雪从海底捞月这记拳的饱满体感,引申到水浪拳的其他拳,帮助她提高全套水浪拳的拳感和认知,这对向雪来说,比我们给她指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的。按向雪目前的功力,只要给予正确引导,她的拳出现质的提高,完全是指日可待的。
而我在代教时,恰恰忽视了这点。老师指导的是道,而我还是继续停留在术上,如何从形而下的教学转向形而上,这是我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和提高的。
四、做一个不虚伪的、称职的老师
作为老师在解答各类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我讲解的内容对他人是否有帮助,如果讲的内容玄而又玄,讲的是你达到相当功力的感受,而对被指导者没任何帮助,讲得再多,与炫耀无异,是没底气、虚伪的表现。
肖师一直告诫我们作为老师不能虚伪,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记得在集训课上,达达曾问我,孤雁出群右手翻出下压时的定位,手臂是平行的还是斜向下的,我从自己的角度想当然的认为是平行的,这不仅不能使人信服,且对受教者也没有任何帮助。达达问了老师,老师的回答,令人折服:翻手下压,势是向下的,每个人手臂有长短,有些人打出来,手臂是斜向下的,有些人有可能是平的。这样的回答,才是符合拳理的要求。对于我,今后如果碰到自己没有考虑过的,不用急于回答,待考虑再回复,才是对己对他人负责。
我们每个做老师都或多或少都会有这过程,期盼我能早日走出这一阶段。
五、作为老师,要善于总结才能提高。
感谢肖师为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在这一平台上教学相长,得到锻炼和提高。试问除了凌氏拳艺,还有哪里会有这么好的条件去锻炼、去学习和提高?能在凌氏团队这一平台,文武双修,施展我们的才华,是我们的幸运。
作为一名老师,每次集训前不仅要备好课,课后更要善于总结,多听取学员们的反馈,这样才能在不断的改进中,有所提高。这次代教两次线上课,我以为线上讲得很清楚了,但实际线下课时,看大家打的情况,还是有较多偏差,结合线下课手把手纠正,让大家有直接的感性认识,这是线上课,难以达到的。
标准在心中,线下训练、线上集训相结合,是凌氏团队正确传承内家拳行之有效的手段和秘笈。
最后,借此机会衷心感谢肖力行老师对我们孜孜不倦的培养和付出。大暑之时,请肖师多多保重。
王国燕
2024年7月22日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24/7/23 14:43:37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