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拳应“随我逐流”——听6月2日肖师视频讲课有感教拳应“随我逐流”
——听6月2日肖师视频讲课有感
6月2日晚视频教学课,老师依旧抱病现身,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我第一次明白了肖师教拳和我们教拳的根本差别是什么。
肖师是主动的教,我们是被动的教。肖师是从形而上的角度教,我们是从形而下的方面教。肖师是因材施教,而我们是因错施教。
因材施教,是老师让学生按照他的要求去改。不管学生怎么打,老师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有一个整体的方案,学生要按我的设计逐步改进,跟着我的指挥棒走,由我来塑造他,也就是——随我逐流。
因错施教,是教练等着学生打出来有错了,我去指出,让学生去改,那是我被动等待学生犯错,如果学生没有出错,我就没有可以教授的内容。我是跟着学生的动作而动,我成了被动的一方,变成是我随他逐流了。
因材施教如何实施?
首先,教练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了解他们的拳艺水平、性格特点、身体状况以及接受能力如何。
第二,要找出他目前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三,定一个计划,我准备用几节课来解决他这个问题?
第四,每一次上课,围绕学生的主要问题进行指导,不涉及与当前目标无关的其他问题。等到我的阶段目标实现了,进入下一轮、再下一轮教学时再讲解其他问题。
第六,发现我的教法不起作用的时候,要想方设法换思路,采用其他办法进行教学,而不是重复原来的教学方式。
第七,如果换了教学方法仍然无效,与其他教练一起研究,共同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如果仍然无法解决,向肖师请教。
第八,课前备课、课后总结,认真做好每次教拳的案头功课
老师以我为例说明:
侃希在香港一年多,没有跟我打拳,也没有上过线下拳课,她到海南的时候,很希望我给她全套拳再逐记过一遍,象上一轮指导一样。但是我知道她的问题不是像上一轮指导那样能解决的,即使重复上一轮的指导效果也不会太大,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因此,我告诉她,现在你最需要的是跟着我打拳,而不是一记一记去讲哪些有毛病,你需要感受整体的东西。虽然侃希当时听了不是那么开心,但她还是相信我,按照我的话去做了,果然跟我打了一个星期之后,侃希的拳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并不是学生希望如何教,老师就要如何教,老师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设计一个方案来教学生,老师必须有主观意识。
老师又举了向雪的例子。在这期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就提到过,要让向雪达到娓娓道来的目标,那就是不要断。而侃希做教练讲了太多的细节,这里要改那里要改,那就会让她断了更多。如果设定的目标就是要让她绵绵不断,那教拳就要围绕着绵绵不断去下功夫,要抓大放小,只有这样才能在向雪的表现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老师提出的这教拳八要,简直就像是根据我的情况制定的一样,每一条我都很欠缺,每一条都是我迫切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尤其是第四条,我做得最差。现在我懂得了,教拳不仅仅是找毛病,教拳要有整体观,每节课指导学生的拳不同,但贯穿所有课程的背后有一个统一的,一以贯之的我的目标,我不应被学生的错误牵着走,其他的问题都要让位于我设定的目标。
目前,我教拳的方法,就是找毛病+告知正确打法。这种方法,是需要的,是教拳的基本功,是拳教师必须要经历的初级阶段,但如果满足于此并自满,那就永远不可能成长为优秀拳教师,必须质疑自己,否定自己,才能找出更好的教拳办法。
如何做优秀的拳教师?老师又举了三个例子:
举龚涛为例,同性相斥之后右手往前平出。龚涛右手总是没有那个平滑流畅的感觉,我们看出来了,然后说你要平出、要平出,三节课过去了,龚涛并没有很大的改善,作为教师就要去想,我的教法哪里有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接受到你的信息,你必须改变教法。你要审视你对这个学生的程度评估对了没有?龚涛这个学生,具备一定的拳艺基础,她只是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打,那我就对她说:
首先,你要把双手在一条水平线上前后拉开距离,设定左手手心为C,右手手心为A,右手手肘为B,开头C和A是分开的,然后A慢慢摩擦向C, A过了C之后继续向前摩擦,一直到B与C碰到停止。这个动作的意念是水平摩擦,这是对龚涛要讲的话。当她明白了这个水平摩擦的意识之后,怎么打也不会打错了。
这个例子,重点在于,教练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意识,让其知其所以然。
然后再举龚涛第二例,左腿单脚直立,双手向左抱圆,然后向右转身,落脚落手。龚涛双手落下时完全散掉,落下的不是一个球而是两根棍子。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这时老师说,你们去看范新建的这记要比龚涛打的好,向雪的这一记又比范新建打的好,任敏又比向雪打的好。分别放四人的这一段视频来看,果然,龚涛外形就散了,范外形不散,但是双手抱球不是很圆,向雪比范新建抱了更圆,而且有娓娓道来的感觉,而任敏不但抱圆了,还是腹部带动了手臂。4个人打的同一记拳是有台阶的,让每个人看到上一级和下一级是什么样子,那么,在改拳的时候,就有了具体可行的目标,如果学员一下子打到第四层做不到,那就让他打第三层,或者第二层,只要向比她高一个台阶的学员去学就可以了,一下就可以做到。学员提高拳艺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这个例子,重点在于,要让教练动脑筋想各种办法教拳。用其他学员的拳作对比,让学员找到高一个层次的对象,让他去模仿,在短时间内即可提升一级。这个办法为什么我没有想到?
不禁感慨,这个办法真是太好了,我们有这么好的平台,有这么多学员教练一起学习切磋,有丰富的素材可供选择,还有肖师在旁夹持,这大约只是在我们凌氏团队才能实现这样的教学方法了。我们身处其中,生逢其时,何其幸也!
老师又举龚涛第三例,引鸟趋林之前向前出左脚双手手背撩起,龚涛完全没有手背撩的意思,她就是手指往前平伸。老师讲是因为她不懂为什么要这么打。 拳的基础目的是技击,这记拳的用法是手从下往上撩起来去攻击,所以手指要弯起来,如果是手指平平的从下而上撩,那没有任何攻击力。
建军评龚涛说觉得她打得挺好,很流畅,但总感到哪里味道不对。老师说这个味道就是反映了龚涛以前学拳的环境,因为她得不到更正确的指导,她就打出这样的东西,她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打?为什么不可以这么打?为了往下打,她就把它糊过去,就是斯文摸鱼了。她最大的问题是要去掉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要了解清楚每一记拳的劲路,按劲路打,打明白拳。好比写草书,虽然龙飞凤舞,但它里面是有劲路的,是有严格的正楷基础的,不练好正楷就写草书,就是没有章法的乱写。
这个例子,层次就更深了,让教练不仅要了解学员的现在,还要从拳当中了解学员的过往经历、环境对他造成的影响,从而对症下药。
回头看老师举的龚涛这三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过程当中的问题。在初级阶段,老师都是指导节点问题,而现在,老师指导的重点转向了过程当中。讲节点是对学拳初期的学生讲,那个时候学生的水平只有那么点,能把节点打清楚就很不错了。现在向雪,任敏,龚涛等等,都学了三四年了,有相当基础了,就应该跟他们讲节点当中的要求了。过程当中正确是比节点到位更难实现的目标。
而且,教拳不是对谁都用同样一个教法。人有左中右,教法要因人而异。老师用的方法、举的例子,是针对龚涛这样又有拳艺基础、又勤奋好学的学生。而我们不管对谁,就用找毛病一种方法教,说的话也都一样。以前我们这样教是对的,但是如果不突破这个层次,那教拳水平就止步不前了,不可能到达高层次的拳教师。只有否认自己以前的成功经验,找到不足的地方,那才能前进。优秀的老师应当考虑,碰到什么人要用什么方法去教?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去教?
作为优秀的教师,还要想到你举出来的例子,是大家共同会产生的问题,对所有在座的学生、教练都有帮助。老师选的这三个例子,莫不如此,不仅龚涛,很多同学都有类似问题,而教练在指导中都碰到类似障碍。选一记拳,把很多人的问题集中展现出来,把很复杂的问题用很简单的话让大家都明白。这就是有智慧。所以老师说打内家拳可以开智慧。也可以体会到,智慧约等于慈悲。想到要照顾这么多人,让大家都能学好,这就是慈悲。
老师选的这三个例子,形式不同,问题不同,但背后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就是打造教练,通过点评学生来指导教练如何做好拳教师,让教练学习为师之道,所以,老师并没有按照龚涛打拳的时间顺序找案例,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找素材,三个例子,一例深过一例,从动作到意识到之前的学习环境,层次逐渐加深。而老师是以抱病之躯,在课堂现场随手拈来。不由得不深为敬佩! 国燕师姐说肖师教拳之艺术,无穷如天地,不绝如江河,然也!
听了这堂课,内心很有一种冲动,渴望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成为一名出色的拳教练。怀着这份冲动去学习,学习的过程就会充满愉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莫过如此吧!
回到南京教向雪,即刻开始实践。从顺水推舟到鸿雁双飞,我看到的问题有一大堆,最后我选择讲了四点:1)高山流水的起身,要增加重心退回-往前的过程,这样起身就不突兀了2)高山流水弓箭步向前出手时,手要碰到胸口才继续向前伸出,这样手臂的伸展距离就更长。3)童儿送书时,手从下巴处往前推送,增加送书的距离。4)天官指星时,右手划圈要划一个大圈落到胯部,然后再向上伸展,这样的动作幅度更大。这几点,都是为了让动作可以慢下来,增加她娓娓道来的感觉。实践之后,效果很好。
初步尝试到随我逐流教法的成效,心诚悦之!感恩老师!
晓希
2023-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