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教拳境界 天人合一的教拳境界
——学习肖力行老师“心意六合八法拳”三种打法标准化教拳师范有感
因疫情影响,隔了十个月后,肖力行老师上周从海南返沪,为我们开启了 “心意六合八法拳”三种打法(慢练、快练、快慢相济)标准化训练。老师这次的标准化培训,主要是针对已经走过形似、神似的同学们:国燕、涛涛、达达、晓舟、晓希、清怡、建军、晓丹、家林、嘉严等。这些同学们不但最少已有七年功力,且文武兼修到达了一定的境界。
老师先带领大家打水浪拳,打到青龙三探爪结束,突然停了。老师说:“今天就到这里吧,你们没一记打对的。除了国燕、晓舟勉强能跟上(老师今日带打的是慢练)。”同学们都吃了一惊。事后,老师告诉我们,“这次看了大家打的拳,功夫有长进,进步却不大,不甚匹配,心有戚戚焉,知与我缺少教学有关。基于前一阶段不利于教学的社会情况,后一阶段也未知可否?教学任务和时间实不容我待,也不容各位所待。”
为此,老师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为大家指导。我有幸学习到了最高级的教拳之道——天人合一。
§1、道法自然
为什么心意六合八法拳的起势要求身体前后摇曳?
曾听肖力行老师说过:“心意六合八法拳中,起势和收势是最难打好的,却也是最重要的。” 学拳至今十二年,老师给我们教起势,没有一次是重复的。今日老师所指点的起势,更是我此前从未听到过的。
初学时,老师只讲外形,要求做到形似。形似的主要标准: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翻掌之际重心先到脚尖,后至脚跟。等练到外形打对了,老师进一步强调意识,要求达到神似。神似的主要标准:站立时先要放松,第一动两手的中指领劲,转时有钻地之感。然而,正如老师所说,在我们这里学拳,达到形似、乃至神似都还是初级的,今日,老师让学拳十几年的达达师兄来打起势,又给我们讲了打对起势更高的标准:1、在重心到脚尖、脚跟的身体前后摆动中,在控制住人不倒的前提下,朝前、朝后的幅度尽可能大。2、向前多少,向后多少。3、回到中正。
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打?原来这其中是蕴含着深层次的哲学道理的。如何求“正”?先要求“错”。一跑上来打拳,不一定能马上做到中正,怎么办呢?向前动动,向后动动,从而找到正好的位置。这是人的自然反应。水浪拳的设计是极有讲究的,而最高级的讲究则是符合自然之道。
经老师指点,恍然大悟,赞叹水浪拳起势以放松站立开始,以前后摇曳求正的精妙设计。非但让我们能从起势中感知到自己在行拳最放松的站立状态下“立身中正”是否做到了,还能让我们一看别人打拳就能判别出对错来。真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老师的指点从不拔苗助长,而是从形似、神似,直到我们自身有所体悟的当口为我们点破窗户纸,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便是老师教拳的取法自然,自然而然之道。
§2、圣人不仁
肖力行老师给建军指点,建军打临崖勒马时,老师没有指出问题。但当小潘同样打了这记,老师讲了小潘虽入门比建军晚,但这记临崖勒马他打得更对。老师以前一记弓箭步到后一记临崖勒马的丁八步,脚尖位置不变肯定不对,来给建军指出脚尖应随着拳势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建军的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的,建军又是老师这几年来为团队重点培养的中流砥柱,那为什么老师之前不讲?课后,我请教老师。老师说,“做老师的,眼里没有谁、谁、谁,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教于当教,止于当止。你们的拳,要我来指出问题,那么哪里都是问题,就像我所说的,没有一记是对的。如果看到问题就指出来,那么根本不会做老师。老师要做的只就学生现有程度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予以指出,其他的不会多说。有时我看到你们的问题,几年都不会来跟你们讲。因为你更需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做到,时机不到,讲了也是白讲,除非是为了自我炫耀,否则根本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于万物,圣人于百姓,没有任何偏爱,任其生长发展,故曰“不仁”。然而,通过学习肖力行老师的教拳之道,我认识到“不仁”不是说没有仁心,而是“不为仁而仁”。如此来说,不仁是道,无为便是德,如是方能教于当教,止于当止。
短短一节课上,肖力行老师对达达、建军、清怡、赵丹、家林、嘉严、晓行、小潘、小裴、张博、耀东、致知、晓舟等十多名年龄不一,程度不同的学生一一给予看拳指点,紧锣密鼓,严丝合缝,精彩纷呈,真像是一堂师生间排练了许久的示范教学大片。然而,谁成想老师才刚从海南会沪,有10个多月没看到我们,却好像对我们的一招一式都了如指掌,仿佛都不用经过思考见缝插针地给予因材施教,因机说法,教学效果立竿见影。不禁赞叹,这便是天人合一最最高级的教拳境界了!恐怕只有像肖力行老师那样从十六岁就开始教拳至今,教过的学生难以计数,积累了近60年的教学经验,加之自身不断的文武双修,质疑总结,才能达到如此境界。非但前所未闻,我们这些后学者也不可能有如此条件去实现这般深厚的经验积累和极其深入的质疑求证。
有师如此,实乃凌氏团队之福,亦是内家拳传承之幸。
晓舟 2022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