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道行化淳,点石成金——2021-08-29学拳笔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道行化淳,点石成金——2021-08-29学拳笔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2 | 点击数:1156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道行化淳,点石成金——2021-08-29学拳笔记
晓希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551
经验:985
金币:985
注册:2018/3/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道行化淳,点石成金——2021-08-29学拳笔记

道行化淳,点石成金

——2021-08-29学拳笔记

 

今天酷热难当,适逢大宁公园拳课日。连日来,肖力行老师日夜操心凌老师的纪念活动,上周六教拳透支的身体一直未得恢复。我劝老师本周能否休息一下,不去上课。老师说:原定9月底完成的教拳计划和工作安排,被疫情耽误数周,时间已十分紧张了,拳课我还是去,我尽量少说些话就是。手臂伤痛虽有好转,老师还是不让开车。我叫了出租,说因为疫情,不可跨省,只得坐高铁。

 

路上说起建军写的小记,我便转发建军前天所写73日小记给老师。 老师看后很欣慰,说,建军的小记到了一个高的层次不过他自己知道了,写出的东西他人看不懂,不够严谨,会有异议,误导他人。我知道他在说什么,一会上课时讲吧。

 

上课仪式一过,老师便对大家说,今天来的路上看了建军的小记,质量很高,可以说,已经超过已经面市的大多数的拳书,这才是真正通过几年认真练拳得出的体悟,没练到这样的高度,没有任何可能写得出来。由于你们的道行化淳在前,使得我有给你们点石成金的条件。

 

点石成金,何谓也?意为一经指点,便有质的飞跃。人人皆知,真的石头,不可能变成黄金。但是在内家拳里,在艺术里,则有可能实现。有两个条件:其一,被点之人水平已届一流,其二,点人之人,水平更远超前者,乃超一流。

 

道行,在内家拳里,就是功夫。功夫从形似开始,到神似,再到自是,上了第一层次。练拳时达到自然而然的状态,毫无造作,既“纯”且 “真”, 化而为“淳”。学生把内家拳功夫练到接近“化淳“,此时老师一加点拨,水到渠成,学生顿悟。简言之,点石成金,拳艺便会更上层楼。学生水平不够,老师是无法去指点的。不能因材施教者,犹如拔苗助长,越点越坏,可惜了多少莘莘学子。

 

老师说,建军小记的可贵之处,不是轻易复述我的话,而是领悟加运用。不仅作用于后面要打的拳,而且回顾、检查前面教过很久的拳,前后贯穿,触类旁通,总结出自己的感受和体悟。能这样地写拳,道行非浅,化淳可待,点石成金亦可待矣。

 

老师接着说,我看了建军的文字,感受到了他的体悟,也明白其疑惑出自何处。他表达感悟时,有些用字不对,但我能够读懂他是在说什么。比如他写,“感受到了胸肋”,这个“肋”,就用错了。我知道建军的感受是在什么具体部位,老师以手示之,在体侧肩膀下面胸骨侧面那一段,建军连连点头,就是这里!老师说在拳理里面,这个部位叫做“胁”。并告诫众人,拳理可有自成体系的命名法,要对某些术语的内涵做出界定,否则要误导后人。

 

师徒之间,通过文字来交流。弟子真实、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练拳感受和体悟,老师不仅读懂学生的感悟,更从字里行间知晓学生道行的水准进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学生的拳艺突飞猛进。肖力行老师一贯倡导武拳文练,今日此事可谓一绝佳之典型。肖师一贯秉持真实不虚的教学理念,带领众弟子文武双修,呕心沥血,在所不惜,盖因肖师深知,非有文武兼修的人才,金字塔顶的内家拳便无以真正传承。

 

讲完建军的小记,老师随即继续指导我、晓舟、国燕的水浪拳,从朝阳贯耳前到上半套结束,收获良多,摘要记之。

 

今天我打的这一段,出现了断的现象,不及我平时练拳打了好,老师分析是我在众人面前打拳,用意识过强所致。每记拳势要到,但不好停,应该绵绵不断。

 

截手双推:这记拳可体现出“龙有搜骨之法“的意识,把浑身每一个关节的能量都搜索出来,集中到一起。搜骨的搜字,查字典,有两个基本意义,一为聚集,二为寻求,在我们的拳书里,这两层意思兼而有之。龙可蛰身,骨节可以伸长、缩短,也就可以在骨节之间储存能量。 战时,一节一节进行搜索,把体内全部能量搜而集之,然后攻击敌人,威力很大。回想老师打此记拳的样子,的确有搜索身体、集中全部能量再推手的感觉。似乎顺水推舟也有一些搜骨的感觉。我回家后单独练了几遍,感觉最后背脊拉长了,头顶顶实了。但感到还是没有搜尽能量。

 

燕子衔泥前两记丢石头手形不同:第一记石头含在掌心,第二记石头夹在食指中指之间。

 

灵猿摘果前右腿单腿站立,把左肩膀透出去,使左手臂尽量远伸,但不可挺胸,意为不惜牺牲左手臂挡住敌人,以掩盖真正的杀手——右手。

 

随后老师又指导了赵丹、汪家林、张博士、周俊、蒋仲寅各一记拳,让他们以更佳的姿态拍摄拜师拳照,最后还带领大家打了全套水浪拳。老师汗湿衣衫,衬衫已然透明,喉咙也暗哑了,老师显然已经完全忘记了课前要少说点话的念头。只要站到课堂上,老师就会顶起一股精神,不管身体状况如何,都要把内家拳的精神带给大家。

 

身处凌氏拳艺这内家拳的殿堂,何其幸也。唯有不懈努力,勤学苦练,望他日我也能根据自己学生的道行,点石成金。

 

 

晓希

2021-08-30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21/8/31 10:30:59 编辑过]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1/8/31 10:08:45 IP:已记录
晓希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551
经验:985
金币:985
注册:2018/3/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道行化淳,点石成金——2021-08-29学拳笔记

<div>
</div><div></div>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1/8/31 10:16:31 IP:已记录
shutjy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连长
发帖:188
经验:238
金币:238
注册:2016/11/26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道行化淳,点石成金——2021-08-29学拳笔记

陶嘉严2021829日学拳小记

最近一段时间,老师的课都十分精彩,8月份即将结束,在这里给自己做一个总结吧

一、打得快和打得慢

这个问题困扰我蛮久的,尤其是十大形练习多了之后,发现打水浪拳会越打越快,想慢也不知道怎么慢下来。我个人看法,打十大形的时候就是要放松,然后要快,虽然也会有速度的变化,但是我自己打的时候,整体速度还是往“快“的方向去打。我用打十大形的方法去打水浪拳,打得就很松,看起来就是“囫囵吞枣”,用小潘的话讲就是“很无力”,接着就是打得很快,别人都是越来越慢,我倒是越来越快,就是打得方法不对。

这几次听老师上课,我自己的体会就是拳要有快慢、要有松紧,松的时候,自然打得快,紧的时候,自然打得慢,有快有慢,松紧结合,松和紧则根据拳的要求来。练习几次,打拳的速度逐渐慢下来了。

二、两记“琵琶遮面”?

“熏风扫叶”一共有四下,前两下和后两下之间的一记拳和“琵琶遮面”很像,刚打拳的时候,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下半套的那一记叫“琵琶遮面”,而上半套的这一记没有拳名,会不会是搞错了?我的看法是没有搞错,上半套那一记是用于进攻的,而“琵琶遮面”是用于防守的,因此上半套那记拳不能被命名为“琵琶遮面”。说下自己的理解,“琵琶遮面”这一记拳是用来防守的,在行拳时,左手的小臂始终是护住身体,意识在左手;而上半套那一记,这次经老师演练,我认为意识是放在右手,打出“中锋逆笔”,这一记拳应该是用于进攻。因此,只有下半套那一记拳才是“琵琶遮面”。

三、“搜骨之意”

打“截手双推”,要打出“搜骨之意”。“搜骨之意”这个词,我最早是在老凌老师写的《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一书中看到,原话是“龙有搜骨之意”,老师上课讲解了,但是没明白。回家时突发奇想,何不看看老凌老师翻译的英文是怎么回事?于是查了一下,英文原话是“The dragon has its unique way of spiraling the body”,直译过来就是“龙有独特的螺旋身体的方法”。我认为这一记要打出螺旋的感觉,但是这个螺旋是由内而外的螺旋,如果只是外在身体螺旋,就会变成“扭”,反而就不对了。

四、“五圣朝天”在后

老师指导周俊师兄“五圣朝天”这一记拳,后手应该是位于脑后,而不是在脑袋旁边。我在边上试了一下后,发现手朝上的时候,能够感觉到一股气也直冲头顶,我觉得这么打肯定是比之前打要正确了。整套水浪拳中,后手五指朝上的还有“丹成九转”和“踏雪探梅”,我认为打这两记拳,后手也应该是位于脑后。

        打“丹成九转”这一记,将后手放在脑后,会由气冲头顶的感觉,然后后手从面前往下最后沿着右手手臂朝前,自己的体会是气冲上头顶后,从头前到胸口,再沿着手臂到右手中指,整个过程感觉气在坐“过山车”。老师上次指导侃希师姐的时候说道这记拳左手下来和“把用平板卷起的布匹拉开时,被摔开的布走的曲线”是一样的,我自己打下来,觉得是不是手下来走的曲线和过山车的曲线更接近呢?因为过山车也是先从下到顶,再从顶部到平地,和“丹成九转”气的走势很相似。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1/9/15 19:28:45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5 3: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