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8.15学拳小记)于细微处见精神(8.15学拳小记)
上周日(8.15),天气预报上海大雨预警。肖力行老师为抓紧完成对国燕师姐、晓希和我此轮的系统指定,冒着大雨从苏州一大早赶到大宁公园来给我们教拳。繁忙的团队工作和辛苦的教拳指点,还为能照顾到每位学员,老师延长了教拳的时间,直到筋疲力尽。
肖力行老师指点晓希:
晓希因上节课手伤,这次她先请老师指点了上节课的部分,再教下去。
老师看了晓希的拳后说,都打得挺好的,老师进一步指点如下:
1、顺水推舟,双手一上一下,下手翻转,要手指朝下,夹住对方小臂通过桡骨翻转,手腕架住朝下一带,打出技击用法。(水浪拳中好几记拳有类似的技击用法,樵夫担柴第一动转的时候,下手翻亦然。)
2、青龙探爪,手形如爪,手指朝前朝下一点,不是朝上。
3、丹成九转下,不能斜线下,要打出一种波纹,一波三折,老师说要像在匹布上放布时的景象。(我回去后在百度上查了动图,没有查到。)
4、穷幽极海,由最高到最低,尾闾百汇一直线的下来,老师说,这记拳就是太极的海底针,下去的时候意识在尾骨下端,踵息,重心落在一定是在脚后跟。(身体带动,对准,一直线下,踵息。)
5、童儿送书,老师说,要打出像两个水磨盘,不是上下同时动,而是相反地动。送出去一记,要打出中锋拟笔,先有透,再有合。所以透出去的时候,两个肩都要透。
老师十分关心晓希的手伤,晓希打拳中几次提醒,老师也非常体谅晓希学拳心切唯恐落后的心情。为此,老师不顾惜自身的超极限,尽最大可能满足晓希的所有要求。于此同时,老师还讲了不同阶段学拳进步状态不同的道理,为晓希减轻焦虑。老师说:开头学,都是得,没有失的。学到一半,半得半失,到最后,为山九仞,学到90%的程度之后,老师教你,你则是失多得少。开头进步很快,越到后面,进步越慢,越难。老师对一个学生用心到这种程度确也是罕见的,足见老师对晓希的珍惜之深!
肖力行老师指点晓舟:
接上次,从高山流水打到天官指星,老师说我问题多多。
1、穷幽极海:
老师说这记拳打得相当可以,但有个地方没弄清楚。
老师用起势的“欲上先下”的一记做对比,下是为了上。这就是刚才打穷幽极海的感觉。下来时,感觉大气球会瘪掉一点点,同时产生了上升的助力,(水泵)。
但是,穷幽极海不能这样打。下去,要下到底,放空,不能有一种回去的助力,那是没结束打到一半的感觉。老师说,下到底,手指头最好能碰掉地上,再拎起来,用外形带到它。在细微中用精神领会,这才是内家拳。(上来时不能借力,放空。下要下到底!!!)
2、童儿送书,水磨相反转动,上下不能散开,一雌一雄要搭住对牢。(原先路径不对,重来。)
3、踏雪探梅,手透出去一点,技击用法,十字括横。老师拿罗建军演示技击,只见老师瞬间进身,建军一下子飞跌出去。经老师指点,我右肩总算有点透出去了。(右肩意识太重,过犹不及。)
肖力行老师指点国燕师姐:
1、开合幅度的关联。
老师拿闭门推月接拨云见日一记的开合,与瓶花落砚的开合做对比。大开大合,小开小合。不能过,没有那么多好开。大臂(肩与胯一段)的开合带动小臂的开合,一枝动百枝摇,动得合理,匹配。(注意肩、肘!)
国燕师姐问老师有时会打的不一样,老师知国燕师姐看得多也想得多,为我们再一次强调: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那是这个时间节点对你的要求,因材施教。
2、高山流水,提,脚尖也要翘起来,不能荡下来。
我以前问过老师这个问题,老师回答说脚无所谓。其实当时我就不以为然,但老师既然不说,我也没再去注意。今天,因国燕师姐程度到了,我终于知道了答案。
老师说,指点脚尖翘的前提,打高山流水能提起来了,如果前提没达到,老师没必要讲脚尖的问题。一提都要提,不好这里松一点,那里松一点。老师说,就像凌老师常说的,八仙桌再牢,日常四面也要把榫头“乓乓”紧,榫头敲牢。否则东也松一点,西也松一点,就瘫了,再牢的八仙桌也没用。打拳也要围绕一点来。
教学要循序渐进,一口吃不成胖子,我想以后我在教拳的时候,也会按照老师的师范来做的,即使被学生误解,甚至责怪,也在所不惜,否则,内家拳传承不下去。
我回去按老师指点的练习“穷幽极海”,手指再往下插人就站不住了。心想,内家拳真的是很吃功夫的,老师年逾70打穷幽极海还是轻轻松松一蹲到底,可以想象年轻时下了多大的功夫呀!
老师今日用起势中的欲上先下来与幽极海下到最底来教我们体会过程不断与定式打停之间气感状态的区别。用拨云见日与瓶花落砚的开合幅度区别来教我们体会一枝动百枝摇,两手肩、肘、腕、指的关联的动。又用八仙桌每个榫头敲敲牢的比喻来教我们“一提无有不提”。于细微处用精神领会,老师以极为高超,史无前例的教拳方法,引领我们进入内家拳有趣而深奥的殿堂。
晓舟 20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