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对松与紧的三层认知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对松与紧的三层认知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960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对松与紧的三层认知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61
经验:1555
金币:1555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对松与紧的三层认知

对松与紧的三层认知

 

受疫情影响,肖力行老师对国燕师姐,晓希和我的水浪拳系统指点在持续了五周后停了下来,这三周时间我一边按老师指点的每日练习,一边反复咀嚼老师前五次的教拳种种,温故知新,受益甚深。尤其对内家拳老生常谈的松紧问题,通过肖师的指点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如果用两个字来表达中国的哲学思想,大概可讲阴和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用两个字来表述内家拳呢?曾听肖力行老师讲,懂得了拳中的松紧,也就能明白阴阳之道。由此,我想是否可以说“一松一紧之谓拳”呢?

查了很多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见解,读下来对什么是阴阳依旧云里雾里。然而,在肖力行老师的指点下,通过十年练拳,我对内家拳中的松紧却是有了些许体悟,身体的感受和反应是实实在在的。

第一层体悟:拳,越练越松。

每天清晨,我通常会练三遍水浪拳,当中则挑几记十大形单操。一上来,身体总是相对较紧,打到后来身体则会感觉到越打越松。

练了几年后,原来要打到第三遍才能达到的松的程度,一上来就有,如此这般,持之以恒,越练越松。刚开始学拳时,肩胯都比较紧,加之动作不熟,所以只会动手动脚,不会动肩动胯。难怪乎,肖师教拳从来不对初学者讲肩、胯。如果老师一上来就乱点肩胯,学生只会越练越僵,南辕北辙。

随着功夫的提升,经每天的锻炼肩胯越练越松,动作也越来越纯熟,逐渐自己开始意识到哪里是肩、哪里是胯。到这一节点,肖师会适时地对如何动肩动胯进行指点。一开始,学生完全是模仿老师的动作,肖师领打时,在打到特别需要动肩胯的动作时会放慢速度,把细节演示给我们看,方便我们照着学。学生一上来动肩动胯往往都是怪模怪样的,然而,先有意识,再以模仿,慢慢从不自然到自然,这是学拳的一个必经过程。不怕正确意识下的怪模怪样,只怕没有意识下的装模作样。

当练到能有意识地动肩动胯了,应该说已是上了一个大层次,从此之后,锻练的效果比单单动手动脚会有质的提高。然而,这是循序渐进的,是建立在经过一段时间正确地锻炼,有了一定程度的松,才能按要求地动肩动胯。否则,你连肩在哪,胯在哪都弄不清,别说按要求去锻炼到特定的部位了。

拳,越练越松,而松,则是会动肩动胯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是我对松紧的第一层认知。基于这一层认知,我一个劲地朝着松的方向去练,一练十年,日有所松,乐此不疲。

第二层体悟:随波逐流,由紧到松,由松到紧。

我第一次对练“松”心生质疑是在去年的4月份,肖力行老师在源深体育馆给我看了水浪拳上半套,指出不够内敛,并以自身的拳指点我要注意拳中的内敛。我突然意识到练拳也是要有紧的。可是,怎么做到紧?恰好前一次训练,肖力行老师对国燕师姐指点了松不离掤,于是乎,我便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内家拳的“松”。

今年530日,肖力行老师开始给国燕师姐、晓希、我进行系统的水浪拳全套指点了。当日,肖力行老师给我看拳,从水浪拳起式打到临崖勒马,(2021.5.30)肖师给我指出的第一个问题是随波逐流形于手指出现的错误。我打到浪的最高端,手指会无关联地过渡卷曲,手形与一枝动百枝摇存在明显地脱节,“松掉了”。肖师演示正确的动作给我看,手形的动应该是与身体联动,我在打到浪的最高端,没能“hold”住,散了。因此,形于手指,最明显地看出了问题。同时,老师还纠正了我意识中的一个错误,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因为我没有做出来,打后面一个动作的动力没了,所以人为加了一个“起”,导致动作变形。回去练,经老师指点后的正确意识,加上对老师动作的模仿,我打到随波逐流浪的最高处手指恰如其分联动,身体马上就感觉到越抽越紧,与以前练到此刻一下子松掉的状态截然不同,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应该打出的是“紧”。

2021.6.5)肖师第二个给我指出的问题是在随波逐流的过程中,中轴线(尾闾到百汇)没有前后平移,人前倾后仰地在动尾闾却在原地。回去练的时候,我意识到在打随波逐流的过程中,我原以为自己挺松的,实则根本没有放松,反而胯僵住了,导致中轴线不会移了。然而,当我按照肖师的指点做“起”,打出了紧,顺势而下的时候反而感觉松开了,中轴线自然地随着浪的势头往后平移过去了。此时此刻,脑海中突然闪出肖师拳理要旨中写轻步站的一句“好整以暇凝神气,前三后七随君移”,一凝、一移,真是太形象、太妙了。

肖师以随波逐流一记指点我,让我体悟到了水浪拳的这记最像浪的拳在浪起和浪绝之际的“紧”,以及在“随波逐流”过程中的“松”,我终于有了由紧到松,由松到紧的对比参造,体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松,真正的紧。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肖师所起的“随波逐流”这记拳名的深刻内涵,真是为内家拳的修炼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古往今来,确也只有肖师能抓住水浪拳的这记拳,并起出如此恰到好处的拳名,也只有肖师能这样教我,让我开悟。

我对松紧的第二层体悟,行拳当松则松,当紧则紧,而能练到多少松,就能达到多少紧。如果说在当紧时紧不了,问题出在还没有真正放松;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在学拳或练拳时,一听到松,就要马上想到紧;一感到紧,也要马上想到松。于是,我对松紧有了第二层认识。自身体悟得来,我觉得大约也可用此去认识一点阴阳之道。

第三层目标:混沌开基到归元混沌

2021.6.5)肖师指点晓希时,讲了对水浪拳起势与收势的命名,混沌开基与归元混沌。肖师讲,从混沌开基到归云混沌,此即如来之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水浪拳,从最初的最放松的状态开始,到放松至极点,中指指尖意识一动,愈沉愈紧,两手经翻转而轻轻起……最后两手缓缓落,一节一节松,回到最初的状态。对于肖师所讲的意境,虽尚不能至,却心向往之。我想这是我今后练拳的方向,也许哪天我练出自己的体悟了,也就能真正明白内家拳的松紧之道,或能验证中华哲学的阴阳之道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肖力行老师给我们每一次的指点下,温故知新,从一点点认知,到一步步长进,文武双修之路越走越踏实。向真知的殿堂一级级攀登,人生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此。随着我们功夫的提升,肖师讲解的深入,如今老师一次的指点需要我们反反复复的练习和领会才能慢慢消化,反而指点频率降低,效率会更大,相信同学们也有同感。因此,请老师勿以我们为念,疫情期间安心在家,切勿两地奔波,安全第一。我们会勤思勤练,按您的指点努力提高拳艺。

 

                          晓舟 2021.8.3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1/8/3 21:17:19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1 11: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