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鸟趋林——2021-06-19 学拳笔记引鸟趋林——2021-06-19 源深拳课笔记
肖力行老师每次教拳,都是殿堂级的内家拳课堂。百思不得其解之问题,老师往往寥寥数语即拨云见日,直达本质,震撼心灵。每次上课,我都精神高度集中,深怕错过老师一句话。今天源深的拳课,又是精彩纷呈,令我获教良多。
拳课从建军的提问开始:
水浪拳有的是腰动、有的是胯动,那么何时该动腰,何时该动胯,何时腰胯一起动?标准是什么?
老师随即回答,我理解记录如下:如何动,先证拳名,按此动,就是对了。所谓的标准,我教拳时都会对每个学员说一个要求,但通常仅在我的视线范围之内有效,离开了我,往往要求就失效了。不然,为啥我要一遍一遍给你们看拳呢?因为离开了我,你们打的拳会走样了。打拳有三个层次,形似,神似和自是。等到何时你们打到自是了,你们的拳不会走样了,那你们就达到标准了。
我进一步理解,等自己打拳打到能体会出拳名的意境和内涵,自我体悟与拳名相符,那时自然就知道是哪里在动,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然后老师指导我、晓舟、国燕教练水浪拳,接上次,从右临崖勒马到张弓搭箭,尚能“如是我闻”的,记之如下:
荷叶承露:中指领劲,到头顶时,中指相对。同时要注意从脚踵升起,想象后背贴墙而上。老师说,这就是“吸壁功”,以你们现有的功力,可以逆督脉而上。记住吸背这个词,慢慢就会打对了。
今天最令人激动的,是有幸得听老师公布新拳名!
平沙落雁后——转身朝正东——双手向前平出,左腿弓步——收双手回到胸部——双手一起伸向前——边转身边转双手——双手向正西平出,右腿弓步。
老师加以示范,流畅地转身出手,一气呵成,透出一股气势,随着右手的转动,从正西方被引过来再送往正东方。不禁想起老师取的拳名,“迎来送往”,这完美体现了动作的过程和要求。
出乎意料的,老师说,现在我把这记拳定名为:引鸟趋林。一听之下,击节赞叹,何等高妙!
老师说感谢我买了一套李敖主编的《中华名著精华全集》,他花了一年又一十八天看完全套,这个拳名,灵感来自重看了全集中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七“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你花了那么多的钱买,我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看,有此一得,值!
根据拳的要求和意境,改“归”为“引”,加入了拳者的主观意识,乃“引劲落空”之意。保留了“趋”字,因为“趋”表达了动作的方向感。四个字的组合,画面感呼之欲出,引人遐想。
最早老师为了教学方便,多年前拟定了拳名“逆来顺去”,前两年改为“迎来送往”,今天最终定其名曰“引鸟趋林”。相比之下,新拳名何等高雅,又具想象空间。为了一记拳名,老师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追求更高境界。
再次体会到取拳名之难,要用高雅的四个字,说明动作,给人形象思维空间,还要表明拳的意境,还要是动宾词组,非文武双修之大家,不能为也!
首先,拳要打到炉火纯青、融会贯通的境界,每记拳都要有深刻而清晰的体悟。没有最高境界的体悟,要取最高境界的拳名,那是无根之木,毫无可能。然后,再去寻找恰当的字词来表达那种体悟。一段话都未必能描述好一记拳,何况四个字!取一般的名字很容易,但取符合肖师要求的拳名,则十分艰难。取名,否决,修改,再否决,再修改。十年磨一剑,十年未必得一名。这次老师能够取得“引鸟趋林”这记优秀的拳名,赞叹之余,也深深地为老师感到高兴,老师肩头的历史使命又卸下了一个小点。
而我们能够体会到拳名的高妙,说明我们打拳打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了相当程度的体悟,对文字的理解力,也有了一定的程度,否则不会产生共鸣。
老师用自己几十年的文武修为,为了传承内家拳术,呕心沥血,引鸟趋林,引导我们大家,趋向内家拳的殿堂。回首自己和同门们的进步历程,更加坚信,只要认真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假以时日,必定成才。
晓希
2021-06-19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21/8/31 10:32:49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