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2019-04-27学拳笔记
拳意的内涵
这次训练,老师的讲解相当丰富,任意撷取一点都获益良多
坠肘
丹凤朝阳,意识在肘,需要坠肘,坠者,向下也。从燕子斜飞上步时,右手有上挑之意,拇指与食指侧平。老师指导时强调了要坠肘,所以右手从手至肘竖直向下,两臂不是直角,小臂略上抬一点。清怡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既然是肘击,为什么不小臂向里屈,肘尖向前凸出呢?”老师用一句拳谱作为回答:“拳打三节不现形,若见现形不为能”,如果是像清怡说的那样就暴露出攻击意图,对手就会有防备。右手臂竖直,就阴阳未分,敌不能知道我之意图,,这样才能攻其不备。也就是轻步站中说的“无拳无形有真意”
在之后的翻江搅海时,老师特意纠正了晓希右手的动作,肘要坠,勿外翻,下落之时以肘带动,犹如春风拂面,起时左手在什么位置,右手落下时就在什么位置
手形
老师特别注意我们的手形,倒骑龙背前一记,我们都做得不对,需右手虎口向前向下,左手虎口略高,与其平行,可已两手食指为参考,这招使用是为左手抓住敌手臂,右手虎口去叉。这招感觉和孤雁出群后一记有点像,可能是其扩展用法。记得全弟理事长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见义勇为,擒住一个扒手,用得就是孤雁出群。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这招脚的动作。
拳意的内涵
这次老师对我们单独的指导,从截手双推至猛虎回头,上半套至此已经结束。我打到琵琶遮面时,老师说,打得不错的,表扬一下。全部打完后,老师说要提高一点要求,我打得平铺直叙,抛石头之后,转身藏匕首左右手相合这下,动作要快点。另外燕子衔泥抛石头那一记,左手握拳向前之时,以肘为轴,轨迹为向上向前的一个弧形。
前段时间自我感觉腰,髋骨这里比以前松了一些,对尾椎这里也清楚了一点,一晚在家练习水浪拳时,小燕在旁说:“你怎么在喘粗气?”,这时我才发觉,呼吸很重,完全不是以前那种若有若无,而且拳打下来胸口有点闷。不禁有点纳闷,我的功力上升了,为什么呼吸反而退步了呢?那一段时间练拳时,打的拳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自我感觉比较差。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尤其是上次课老师指导我龙吊膀要提胯,我回来就专练龙吊膀,步法得到一定的提升后,呼吸又顺畅了,而且拳打完后,那种水火交融,心手通畅的感觉更为强烈,没想到这一点提高没逃过老师的眼睛。总结一下,主要是功力提高后,尚未稳定,我又不自觉地降低了拳架,身体还未适应,所以动作气息就经常断,从而影响到呼吸。当我专练龙吊膀,步法再提高一点之时,下盘进退之间就比以前流畅,动作就连贯一些了,自然就带动呼吸绵绵不断。这可能也是以外带内吧,在我目前这个阶段,动作可以影响到气息和呼吸了。
另我再斗胆猜测一下为什么老师会这么要求,这一招是匕首技,为近身搏斗。如同荆轲刺秦王需要樊於期的人头一样,这一招,左手在前,也有诱引敌攻击之意,是损失、牺牲,只为了能够近敌之身让后手一击得手,故后手出击之时要狠、准,出击后,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快速撤退,不然容易陷入敌手的反扑。经过这么一分析,那么这招就有藏、击、退三个动作,藏要隐,击要准,退要捷。所以右手和左手合时动作要快。另外老师要求左式与右式不一样,需要轻描一点。
再者我想老师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希望我能够通过动作的快慢,打出节奏,打出拳意中的内涵,如同燕子斜飞要求我们两手微内扣一样,同样是以鸟命名的拳,鸿雁双飞、平沙落雁、燕子斜飞两手动作各不相同。国燕教练曾经发过一张图片,老师说那就是自然界中的燕子斜飞。我想象形取意,两手取意为鸟儿之两翅,鸿雁双飞为携飞之翅,平沙落雁为折收之翅,燕子斜飞为束收之翅,所以两手各不相同。
虚心请教
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是关于蜇龙现身中的步法。老师说,这种步法是好的,优点是可以很稳,但是它是特定条件下使用的,我们不要食古不化。老师还教导我,对于别人指出问题时,要虚心向他人讨教,问问为什么。我性格内向,脸皮薄,纳于言辞,老师正是指出了我的弱点。
老师还讲了志者,师者,隐者。听得不是很明白,刚开始还记录错误,经过国燕教练的更正,又看了晓舟教练的小记才知晓其意。期待大家更多的小记。
整堂训练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从动作细节到拳理无不解释得清清楚楚,简简单单,不深奥,不玄乎,我们听着听着忽然发现怎么多了几个不认识的人,原来是从旁走过的路人,被老师讲的内容吸引,就停留了下来,这一停留就移不动脚步了,直到我们训练结束。
罗建军记于2019年4月29日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9/4/30 12:46:17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