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2018.10.13学拳小记高山流水觅知音
2018-10-13学拳小记
经过了国庆节的休息调整,这次继续在源深体育场进行训练,接着修正上次的驽马回头开始到踏雪探梅。
驽马回头接瓶花落砚,需要注意瓶花落砚的前手手掌要竖起,守住中线,后手举起在右耳旁,手指向上,比前手略高,不能耸肩,双手拉开后撤步的时候注意不要抬后撤脚,是直接后退步。
在左右各一次瓶花落砚之后接穷幽极海,注意下蹲之前是两手提起手指向下再下蹲,需要做到一气呵成,穷幽极海一式比较难,首先蹲的时候身体要正,后脚跟不能抬起,目视前方,左手在前要直着往下,不能歪,右手在后要和左手形成呼应,成一直线,并且不能耸肩。
穷幽极海之后接高山流水,这两式身体跨度较大,穷幽极海要蹲到底,高山流水要往上伸,但手不能笔直,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肩膀和手肘要透出去,需要注意,不管是左边的高山流水还是右边的高山流水,下面的手是虚拖在上面手的手肘下的,不是实的。
同时,两次高山流水之间的转换动作特别要注意,比较难。首先,上手下的时候要和下手相呼应,也要和脚相呼应,手指向下,如瀑布一般水流到湖面再向前流出,同时下手的掌心由向后随着上手的动作转至手心向前,与此同时,抬起的腿往前方四十五度跨出,随双手动作成弓箭步,此时身体配合手脚有一个略微转腰的动作,这一点很重要。
随后前伸的手下压略微收回再转换成高山流水,共右左右三次。
高山流水后接童儿送书,双手转换的路径要清晰,前手伸出时虎口要张开,高度在自己的眉毛位置,同时和后手的后拉至腰部动作要呼应,在双手送出之前前后手同时翻掌,前手回拉至后手所在的腰部位置,然后打出童儿送书的定式动作,这一动作的高度同样在眉毛位置,需要注意前手手掌向上,是平的,后手手掌竖起,用虎口和拇指托着前手手掌,同样的,要透出去,但身体不能歪,手臂不是直的,是靠肩和肘透出去的。
先右一次童儿送书,再左一次童儿送书,两次动作的身位成九十度夹角。然后接踏雪探梅。
我记得老师之前说过,踏雪探梅的动作来自于枪法,要领是手臂的绞和前出像棍子一样,绞的时候动作幅度不能太大,前出的时候要正,要做好不容易。
路径动作就记录到这。这次修正路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对高山流水一式的完美演绎,让我感叹颇深,整个动作和高山流水这四个字协调无比,感叹内家拳的美,感叹古人的智慧,用简单几个动作的肢体语言就能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画面,或许这就是天人合一的一个体现吧。
再展开一些,伯牙鼓琴遇知音,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故有高山流水之称。有诗云: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 焦尾声断斜阳里,寻遍人间已无琴。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当知音不在的时候,宁可琴断音消,因为知音死了,就好像自己死了,这个世间,再无人能懂自己。
在此无意感叹知音难觅,因为对于可遇不可求的人和事,我们能做的很少,但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要觅到知音,是否要先懂得自己,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所为所求呢,不然又怎么知道什么样的人和自己有共同点呢。
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了要寻求别人的认同,父母的、同学的、老师的、朋友的、同事的、领导的……而后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习惯按别人对自己的要求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渐渐地,别人在买所以我也买,别人孩子在学,所以我的孩子也要学。然而,自己的所为所求又是什么,是否自己买的是自己需要的,是否孩子学的是他喜欢的,却是模糊的。而这恰恰决定了人生是充满快乐,还是充满焦虑。
小凌老师说,人生先要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能让自己充满快乐,甚至能够自娱自乐,那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了。学习内家拳,为己而练,目的明确,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打磨自己,再辛苦也是为了自己好,所以好像就不那么辛苦了,继而遇到挫折就不那么容易放弃了。文武双修,从多种渠道去开拓自己的眼界,互相印证,从而明了自己这一生的所为所求是什么。
从穷幽极海到高山流水,如果看做是一种上下的求索,行拳时,要做到立身中正,虚灵顶颈,进而做到外三合内三合,那么这何尝不是一种明了呢,因为失了这份明了,那就不是拳,而是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