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6-23学拳小记2018-6-23习拳小记:
本次学拳是周六的源深,到的时候依然是小凌老师和储教练都已经到了。简单的打了几下踩步,一起去练水浪拳。
水浪拳
这次的水浪拳是“鸿雁双飞”、“开枝散叶”、“孤雁出群、“无用之用”的细节纠正。发现平时不注意的地方还真多。
“鸿雁双飞”-身体是三七开的,我是五五。
“开枝散叶”-以前一直没有注意从“鸿雁双飞”侧身,右手自后由下到前的过程,手在垂直地面的时候,已经转臂手心由后转向前方。王国燕教练特意多次演示纠正了大家的这动作,应该是手臂垂直地面的时候,依然是手背朝前,在提臂穿左手的过程中,逐渐转动手掌,将掌心朝前朝上穿出。
这个右手掌从左手掌下穿过去的,注意是水平前穿,我是向斜上方穿出,不对。穿出的时候还要注意要腕平、手掌穿出。小凌老师特意指出,有的同学手腕不是直的;还有的同学不是手掌穿出,而是手“爪”(手指是弯的,呈爪形)穿出。这个都不对,要注意。
“开枝散叶”后的“闭门推月”脚步不是丁字步,而是后脚略微带扣。
“孤雁出群”-“孤雁出群”后,双掌重叠,向前推顶。我打的在高度在胸部,不对。小凌老师演示的是在腹部。
“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前转身,不要随意转,手臂翻转后转身,这个过程中两个手臂要绷住(建军记得是HOLD住),不能散掉。
转身后,王国燕教练强调,两个手掌中指相对,若怀中抱物,有沉重感就对了。
十大形
“一头碎碑”
小凌老师指出我动作1右手手臂刻意下垂,不对,自然放下就好。回家看了一些以前自己的视频,对镜子看了一下动作,发现自己动作1手臂下垂的时候,肩部特意下垂,手臂去下面捞那么一下。自然下垂的话,其实手臂直接放下,肩部保持就可以了。
在边上练,金星特意跑过来和我说,手臂下垂后,右手自下而上,向前划圆而起的动作。我的手臂是完全伸直,应该是手臂略弯呈带角度的L形,这样才能起来后用手肘打人。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自己打,一点也没觉得。他这么一说,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这里谢谢金星好几次指出我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抡劲”
储教练指出动作1,宝剑入鞘的动作,其一手要自胸口下;其二手和身体要有轻微的接触,贴身而下;其三宝剑入鞘后,手腕不要弯,有时候手为了贴身,手腕就不自觉弯了。不对,不能弯。我自己体会,还是侧身不够,侧身侧好了,好像就不会手腕弯了。
“穿拳”
“穿拳”的转身,老唐、郭博士、黎明和我之间有一些小的争论。就是穿拳转身,大家都知道最后是转270度。但是在具体怎么转上,大家有了分歧。黎明认为是脚和身体同时转270度,然后完成动作1、2、3;但是老唐他们则认为是脚转180度,完成动作1,然后身体再转90度,完成动作2和3。不是一步到位的直接转270度。其实差别就在于,转身的时候动作1是180度还是270度。
带着疑惑找到小凌老师,打了2种差别给小凌老师看,结果说都对的。没有本质区别,因为实际应敌的时候,对方不会站的正南正北给你打,按实际需要转角度。
后记
1. 左右对称动作的差别
小凌老师问大家在水浪拳“孤雁出群”的两个上步是否一样。大家不是很确认。(当时想起以前讲过“风卷残云”左右对称打的时候,着意点都是右手,因为右手是习惯手,有力量。不是左右对称的着意。)小凌老师的回答是不一样,主要是第二个上步要给后面动作起到承上启下的左右。后面因为是双手重叠向前推顶,所以第二步要向侧面跨一点,留出空挡。
2. 建军问“拨云见日”两手报圆,手臂不在一个高度,怎么能中指指尖相对?
小凌老师答曰,双手抱圆,这个圆不是和地面平行的,是有一个斜度的,这样双手不在一个高度,但是指尖还是可以相对。
3. 侃希问“临崖勒马”前后手的相对位置。
小凌老师说前后手一个平面,后手中指对前手拇指。
4. 本次学拳,小凌老师正式介绍了2为新加入的同学。一位是已经训练过2次的Lucia;另一个叫韩骏,是律师,从安徽芜湖过来学拳。这个就真的比较远了,以前侃希从江苏南京过来,已经很远了,结果韩骏同学需要垮过江苏,从安徽过来学拳。这个实在是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