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1学拳笔记2018-3-31 学拳笔记
今天是农历2月15日,花朝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白居易诗云: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举酒还独倾。不过我们没有举酒独倾,我们一班同学跟着老师和教练一起学拳,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其乐融融。
今天老师指出我的问题:
1) 起势部分,第一记临崖勒马后,脸望向身体右后侧,右手右臂不要往后拉,就从原来的头部右侧位置直接往前压下去,同时丁八步变化为弓箭步,重心从后脚移到到前脚。
2) 无用之用二后的起身站立,双臂要抱圆举起,我的双臂没有抱成圆,老师把我的双肘往上顶了一顶,稍微抬高一点双肘,顿时感到胸部打开了,呼吸饱满顺畅了很多,此时依然是手指高过手肘,但是手肘是打开的状态,肩膀和上臂连成顺滑的圆弧。
跟着老师后面打拳,能感受到很多细微之处, 很多手的姿势,很多运动的节奏,我看到了,但是我打不出来,跟着老师后面可以勉强做出一点意思,但是等到打完全套停下来,想要复打,又都想不起来了,因为打不出来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慨叹自己记性太差之余,也明白自己还有太多太多东西要向老师学习,同时也为自己感到一点点高兴,因为我越来越能看到一些东西。
教拳:
带打了闻同学、赵同学从无用之用一到川流不息。川流不息她们怎么也打得不像。老师后来过来指导我们说,有的拳教的时候可以讲得清楚,讲了以后学生回去打就可以打出来,有的拳是讲不清楚的,要让学生跟着后面多打几次,他们就领会出来了。川流不息就是这样一记拳。要靠打出来,而不是讲出来。老师领打以后,果然她们打得像多了。
我跟冬雷也讨论这一记拳,我觉得冬雷是脚步都停好了以后才挥动手臂,而老师是手脚同时到位的。我一说,冬雷马上领会,再打出来就比之前看上去舒服了很多。
跟任敏主要讨论高山流水,我纠正她:第一手臂要举得高一点,有一种高山的气势,其次脚落地出手的时候,身体要略微往手臂的方向转一点。
还看了范晓莉打拳:我觉得晓莉的问题是很多动作都被吃掉了,虽然路径一直在走,但是很多手势,定势,都没有做出来,就直接往下了。比如起势的时候,临崖勒马一之后右手往前压,然后右手要再往后收同时重心也往后坐,然后再从后面出手向前同时后脚并步到前脚。但是小莉把“右手要再往后收同时重心也往后坐“直接省略了,没有做这一个动作。我让晓莉要加上这个动作。
今天上课尝试了远程视频教学,跟新疆的兰馨,海南的正翔,福州的桂云,都进行了视频教学,让他们打给老师看,然后老师指出他们的问题,老师再示范给他们看,总体来说还是可行的。老师说虽然这个模式还很稚嫩,但是效果超出他的逾期,老师说我们凌氏团队在18年花朝节开始了这项创举,很有纪念意义。老师还要求说下一次在视频教学时,要搞两个发起人同时播,防止一台手机掉线了,另外一台可以无缝切换,保证上课内容始终在线。老师上次跟我说过这个事情,要我这次试一下的,很不好意思我忘记了,还是老师用心,老师记住了。下次老师交代的事情,我要用笔记下来,免得忘记。
老师说源深体育中心的场地,不适合练十大形,因为地面太滑了,打的时候总是有所顾忌,不可能做到勇往直前。所以下面调整一下,每两周一次的水浪拳,还是在源深,一周一次的十大形,改到大宁公园,那里是泥土地,便于操练十大形。十大形要靠练出来,纸上谈兵一点用处没有。老师表扬了童金星,说他打出来的十大形,已经超过了一些老学员,就是因为他回去以后练拳了。来上课是学拳,练拳要靠自己回去以后练。
最后把花朝节百度出来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夏历二月十五祭日、八月十五祭月。周历改为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所以周礼以来,二月十五一直是和春分同等地位的仲春之气。帝王在春分祭日,更多在礼法和宗教上,由于民间不能随便祭祀日月,因此民间对春分秋分的热情和美好庆祝逐渐转移到古夏历,既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上。并赋予了百花生日(花神生日)和中秋团圆这样的地位,所谓春花秋月,世间最美,花朝对月夕,一春一秋。花朝,在二月十五,是春天中最美的日子;月夕,在八月十五,是秋天中最美的日子,他们分别以春花和秋月画出了最美的一首诗,被民间所接受乃至憧憬。可惜唐宋以后,花朝逐渐被清明所代替,活动也转加在了清明上,春天中的大节日无论花朝还是上巳都集合在清明上;只有秋天中的七夕、中秋、重阳还存在着。
关于花朝的日子,由于被春分所替代,民间对古祭日的概念并不是十分确定,因此日期有很多,但都在仲春,有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二月十四、二月十五四种说法。准确应是二月十五望日,因为从与中秋对应的角度上看,比较合理。
晓希 2018-3-31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8/4/4 21:31:54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