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2018-3-10学拳小记学拳小记2017-03-10
在上一次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我的收式动作有误。经过一周的练习,在这一次训练的时候请师兄们帮我看收式。
最后踏出的那一步完了之后,一旁的理事长就指出了我的问题:
一是架子太散,用理事长的话说,“打的乱七八糟的”;二是落地震的太厉害,容易伤身体却不容易出功夫。
随后理事长借此给我们讲了昔日卢前辈的典故,在武术交流会上其他师傅打拳噼啪作响,霸气十足!唯有前辈打拳没什么声音,结果打完一趟拳都没人鼓掌!
起落开合,没有声音,恰恰是对身体掌控的一种极致的境界!
前辈的故事,不由让我想起小凌老师的《内家拳与外家拳之区别》,深有感触!
“然几经传承,拳术异化,成为表演之用。走上舞台,走向江湖。目的不同,内外之分随之产生。为表演、为搏名、为谋生、甚至拿来骗人,不足一一道来。”
假的见多了,见着真的反而觉得假了,昔日武林如此,如今更甚!
按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去分析问题,无外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
我之前对所谓“内”与“外”区别心存疑惑,也探索许久不得解。我一直认为,所谓“内”,便是如心意拳这般,劲儿整,如猛虎一般,以身(躯干)带体(四肢),练久了身康(经络四通八达)体健(有力);而所谓“外”则可能只停留在体健这个层面。现在想来,暂且不说正确与否,我这种理解最多只停留在“术”的层面上。而且,有一点我不能说服自己,因为我所理解的“外家拳”中,比如拳击,高手跳跃步一样可以瞬间到对手面前进行打击,从这点来讲,“内”“外”并无分别。
文章里的一段话,解答了我的困惑:“也不难知道,內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与拳之刚柔无关,与拳之名称无关,只与学练者追求之目的方向有关。”
老师这篇文章,揭露了“道”的真谛!而大道至简,一句话便概括了“内”与“外”之区别:“內家即家內也,外家即家外也。在家內打拳,用得着给外人看吗?”
窃以为,老师以“内”与“外”之区别,揭露了“真”与“假”之区别!
按现在的话讲,“道”是客观规律;对“道”的认知,是世界观,对练拳来讲,世界观可以确定我们的最终目的;“法”是方法论,告诉我们是要“外”练还是“内”练;“术”是方法论基础上的技术层面的东西,便是我们一直在学与习的拳;而”器”是工具的选择,比如,我们训练场地的选址。
了解了正确的“道”,才能确定正确的“法”,才有了正确的“术”“器”,不至南辕北辙;
反而推之,在老师的正确指引下不断学习,才有可能去慢慢摸着“法”与 “道”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