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心意六合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5 ) --- 不可持赠君----一次意义非凡的旅行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986 )
作者:于一碧诗
作者:于一碧诗 我们路过的第一座桥畲家廊桥----安福桥 老师亲自下车,为我们探路。 群山重叠深九进 我们的度假村 我的氡泉房 畲家乌米饭,老师很喜欢的。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6/30 12:03:01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泰顺廊桥,世界屈指可数,看得我们流连忘返。泗溪镇颇有世外桃源之感,老师、理事长、德榜赞叹不已。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6/29 10:15:20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6/28 14:08:42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很有特色的畲家古村落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6/30 12:04:46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飞云湖在高山之上,原始森林环抱,水质清澈,碧波荡漾。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6/29 10:45:53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老师得知飞云湖在文成县,第一时间想到这是叶大密老老师的家乡,说其它地方可以不去,老老师那里一定要去祭拜。沾老师的光,我们也算老老师的隔代子弟,更应如此。老师和老老师还真有感应,我们还在寻找,只听老师说,就在这里,下车一看,果不其然。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恭恭敬敬的祭拜了老老师。
老师的虔诚,我们的师表!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6/29 13:32:19 编辑过]
作者:晓舟 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风光此地独好!德榜师兄真有眼光,感谢全弟师兄、德榜师兄、国燕师姐不辞辛劳长途开车带师父师母游此佳境。 看到师父对叶大密老老师的铜像虔诚地行鞠躬礼,肃然起敬!忽然明白了师父此前给我讲的《论语》中的鬼神论,人就是人,没什么鬼神,但人的一生走完,能有遗德在民即为神。祖师留下遗德,后世拜祭,实为感恩报恩。在礼敬先祖的时候,同时在想,自己又能为后世留下什么?这应该才是华夏祭祀礼典千年流传的真实用意吧!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说,不可持赠君。既如此,还是很想有机会能随师父同行呀!
作者:叶绍东
作者:于一碧诗
楠溪江果然名不虚传,美不胜收。老师望着群山上升腾的岚气,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氤氲之气。随即念了一首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可持赠君。”我觉得这里颇有讲究,问老师?老师笑了笑,没直接回答说;“你大有长进,算没白跟我这么多年。虽现在不明白里面的言下之意,却还知道里面暗藏玄机。老师因材施教,这首诗就是因你现有的功力和状况,读给你听的,只要给你点一下,日后就会自明。此诗作者是陶宏景,是一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也是一位道家的顶级人物。道家崇尚简单,言简意赅。明白这首诗的真正含义,对你练拳和教拳都有帮助。”(这几天,时时在想里面的玄机,写到这里,恍然大悟,老师的学识智慧非同一般,老师的教授之道妙不可言,老师的内家拳造诣深不可测。1500年后能真正读懂这首诗的人,恐怕只有老师了。理事长对老师的赞叹恰如其分,真是知师者也。) 这几天浙江频发大雨暴雨,我们所到之处却是一路风调雨顺,天从人愿。德榜说就是我们想要的天气,我说吉人自有天相。老师说由于我们的真诚心灵,得到老老师在天之灵庇佑! 一路上听他们三位智者聊天,妙语如珠,真是佩服不已。全弟师兄和德榜对老师的关爱溢于言表,当德榜听说老师想去看看洋山深水港,马上就说,下星期就陪老师去,顺便车渡嵊水,把那里也玩了,老师说待有空吧。而我们理事长接口,邀老师8月份去恩施玩玩,放松放松。老师说好的,到时安排一下,让德榜和我一起去。这次出行,德榜一如既往劳苦功高,理事长和我做做下手。 这次旅游,意义非同一般。我不但享受了无与伦比的美景,还听到了理事长问老师的一些问题,老师都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我在一边,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教诲,美极了。 谢谢老师!谢谢理事长!谢谢德榜!
作者:于一碧诗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6/30 11:05:56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师母说;“三年前在仙居的山庄里,看过全弟打过拳,这次在楠溪江上又看到全弟打拳。没想到全弟这样的年龄,还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足见他平日练拳不辍。”问老师评价如何?老师答;“见解正确,不枉看了几十年的拳。小朱的拳跌宕昭彰,抑扬爽朗。长处于此,短处也在于此。他日能兼霞散成绮,江静如练之境界,必定又是一番新气象。”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6/30 11:13:55 编辑过]
作者:晓舟 我看到师父打拳的地方身后便是岭上多白云(是不是就是氤氲之气,二气相交。易经里念过: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一直不知所云。如果能听到师文讲解,大概能读懂了。)山比岭更高,反倒看不到白云了。不知道在看了这张照片后,这样去读这首诗对不对?师父哪天高兴了,能告诉我吗? 师父说,霞散成绮,我没查出来绮是指什么,我感觉网上能查到的解释在这里都不对,很想求教师父。不过,霞散,还是蛮有画面感的。练,又是什么?绮和练都是同一偏旁的,是指布制品吗? 每次读到师姐的游记都很羡慕她能有那么好的机缘,得到师父绝妙的指点,恳请师父以后也带上我吧,我来给大家开车,下车找路,端茶送水,样样事情都能做!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7/7/4 15:21:27 编辑过]
作者:晓舟 周六训练后的答疑 师父一上来就骂我,这么晚发贴提问,什么时候不好问,以后再这样,就不回答。虽然挨骂,但知道师父是关心我,心里还是暖暖的。师父说,他当时就和国燕师姐说,不可持赠君这首诗的真实含义周佳怡应该知道。我也没读明白,直到师父说了“天人合一”四个字,才恍然大悟。师父真是心交上古师呀! 后来我问师父,怎么会去注意这首诗?师父说,与内家拳有关的都会留意。他年轻的时候读到,知道作者陶宏景是一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又有很高的道家修为,故特别关注。但从书中查到此诗是陶写给皇帝的,那时就觉得这种解释有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写这样一首诗去给皇帝看。从此,一直把这个疑问放在心里,历经多少年的质疑、求证,当自己身体反映如此明显时,终于探知了其中的真谛。师父跟我说:以你现在打拳的程度,应该也能想到了,如真能明白,对你练拳和教拳都会有帮助。 跟在师父身边,常常能听到师父对不少古诗文中“未解之密”的真知灼见。我问师父,为何能这么厉害,跨越时空去揭开本质。师父说,这没什么,作者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有他的道理,譬如你提问的‘岭上有白云’、‘霞散成绮’、‘江静如练’,其实都是作者在某时某地看到了一种自然现象,结合自身的体悟写出来的。如果你能到现场看到这样的场景,而且你也得到过同样的体悟,自然就懂了。现在的很多解释坏就坏在既没有实地去看,更没有体悟,仅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背离作者的内心,自然解释不通,更不可能得到一以贯之的释义。 师父那种求真的精神、质疑的态度让我深深的触动。师父在文的方面都能如此,武方面的投入更是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高度,以武证道,一览众山小。 师父还结合练拳的时辰,给我们讲了“氤氲”之气究竟是什么,从中对太极、阴阳做出了饱含哲理,又极有逻辑的解释,绝非玄而又玄,让了听而忘俗。 我能成为师父的徒儿,聆听教诲,真是此生莫大的福分。师父还同意以后带我去山水之间探求内家拳的真谛,师父说,拳打到一定的程度,需要去投身自然,在山水中体悟天人合一的境界,我知道哪里可以看到这些意境,会带你去看。 徒儿会好好珍惜,万分感谢师父!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7/7/4 15:28:26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我师是拳中之神! 对全弟师兄拳的评价恰如其分,深入骨髓,妙不可言。 这几天每每想到老师说的:“跌宕昭彰,抑扬爽朗。”眼前立马呈现出师兄练拳的样子,就是这个样子,活灵活现。不是文武双修之人,不是心与意合之人,不可能作出如此切合的考评。 拳如其人,老师对师兄的赞赏应该还包括他的为人。令我敬佩的同时,问老师是否可对我现在的拳进行评价?答曰:“到目前为此,只对小朱。其他人就免开尊口了。” 是啊,“是吾弟”三字!岂是我辈能有。羡慕啊!但丝毫不嫉妒。 这种评语古今之所未有,不知以后是否会有?令我脑洞大开,极为兴奋。看到了竟可以如此评价一个人的行拳风格。 “跌宕昭彰,抑扬爽朗。”我情不自禁地从内心对老师发出赞叹!!!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7/4 13:10:4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