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8 蔡欣珂 学拳小记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亲子班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9 )
--- 2017-03-18 蔡欣珂 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928 )


作者:范小莉
发表时间:2017/3/25 12:26:56

学拳小记

 2017/03/18          星期六                   阴

今天上午,春雨连绵,我和妈妈去太阳岛度假村学拳。

小凌老师和国燕老师早就来了,因为已经1100了,所以只好先去吃饭。吃完饭后,我们开始学习新的内容,然后老师叫我们单独打,我们能竟落荒而逃了。次日,老师给我们放视频,让我们先互评,再让小凌老师评,我感觉我是打酱油的。

学拳真好玩呀!

                   蔡欣珂

 

[此帖子已被 范小莉 在 2017/3/25 12:27:46 编辑过]


作者:郭明虎
发表时间:2017/3/25 18:49:31

郭楚宁练拳


作者:郭明虎
发表时间:2017/3/25 18:53:10

郭楚宁学拳


作者:于一碧诗
发表时间:2017/3/25 21:24:31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3/25 21:29:20 编辑过]


作者:于一碧诗
发表时间:2017/3/25 21:33:02

新民晚报资深记者朱全弟师兄特地到太阳岛为每个家庭签字送书

[此帖子已被 于一碧诗 在 2017/3/25 21:36:21 编辑过]


作者:天阙
发表时间:2017/4/4 19:35:12

<div>
</div><div>我在和大家聊木兰辞时,问了二个小同学一个问题。第一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在当时的情况下,能不能听到机杼声?</div><div>
欣珂说:“听得到”。而楚宁在小记中回答“听不到”。</div><div>
二个小同学的答案正好相反,请大家看看,谈谈各自的想法,也算身教和言教吧。欣珂和楚宁如还有要补充的意见,可继续发表,参与讨论,也算互教和自教吧。</div><div>
即日写于沙巴皇宫酒店
</div>

[此帖子已被 天阙 在 2017/4/4 19:38:45 编辑过]


作者:王钧
发表时间:2017/4/4 20:37:59

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刚开始是有机杼声的,但后来木兰因为心急代征兵的事情,就只顾叹息了,停下了织布,所以只听到木兰叹息了。还有一种可能是,木兰是边织布边叹息,作者因为要写出木兰的焦虑,所以想表达木兰叹息声音很沉重很响,盖过了机杼声,也就是机杼声是有的,但声音不及叹息身响,不仔细听是听不到的。<div>
</div><div>     我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div>


作者:陈清怡
发表时间:2017/4/5 0:07:30

古人的诗词曲,个人揣度(未考证过)大多并不是完全写实的,通常是以诗言志、咏情、叙事,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那么这里既然是“唧唧复唧唧”,就应该是能闻机杼声的。只是心有所挂,叹息不断,诗词表述出木兰焦虑的心境。


作者:陈东雷
发表时间:2017/4/5 8:51:26

没有听到小凌老师的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猜一下:<div>
<div>声音应该是有的,可能是被当成了背景音。当音量,音频,节奏稳定时很容易被专心想事的我们忽略。</div><div>
</div><div>就如同在摆钟旁呆久了,会注意不到钟摆的声音。不过生人一来肯定是能听到的。</div></div><div>
</div><div>有趣的是如果把钟移走,习惯久了的人会马上意识到。</div><div>
</div><div>又想到习惯的东西你可能不在意,但一旦失去就会意识到。</div>


作者:shutjy
发表时间:2017/4/5 9:22:11

个人觉得没有

木兰当时的情况内心是非常着急的,代父从军这个决定在当时属于前无古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木兰自己都不清楚,所以虽然坐姿织布机旁,可能无心织布,只在那里叹息,自然没有“机杼声”。


作者:xiejianxiong
发表时间:2017/4/5 11:06:21

个人理解:"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主要是用来表明当时木兰应该在做何事,所以有声无声并不是很重要,第二句就是你在织布啊,应该唧唧复唧唧啊,可是听不到.只要叹息声,用来强调当时木兰的心情.所以觉得听不见机杼声,更好.类似:推敲二字,敲字更好.


作者:罗建军
发表时间:2017/4/5 16:26:52

有一种说法,唧唧是木兰的叹息声。理由如下:
1.形容织布机的声音多用札札,《古诗十九首》里就有诗句“札札弄机杼”,白居易的《缭绫,念女工之劳也》也有诗句:“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2.唧唧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叹息声,或者动物的叫声。如《琵琶行》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伤寒论》里“声唧唧而叹者,身体疼痛”
3.辞后面也说了“不闻机杼声,但闻女叹息”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7/4/5 16:39:00 编辑过]


作者:刘运杰
发表时间:2017/4/5 23:09:00

是否听见机杼声,要从何人的角度来看。当时纺线应该是进行中的,从木兰角度来看,忧虑其父参军,心思不在纺线上,是听不到机杼声,所以词中说惟闻女叹息。如果从旁观者角度,是能听到机杼声的。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7/4/6 12:32:10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眼中的花木兰

经师父讲解,方觉得读《木兰辞》真有意思。

 《木兰辞》中开篇就写到“唧唧复唧唧”,后面怎么又变成了“不闻机杼声”?那到底是听到还是没听到?师父为此问了亲子班的小朋友们。孩子的看法往往最直接。欣珂马上回答:“听到了”,楚宁则回答:“听不到”。可惜,当时我不在场,否则倒要问问她们各自理由。

 楚宁小小年纪,却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竟然就在学拳小记中写出了“听不到”的缘由。小凌老师又在沙巴发帖,请大家共同探讨,以此来看看大人们要如何身教、言教;孩子们又是怎样互教和自教。

 读了提问后的跟帖,单从问题来看,我个人比较赞同运杰的观点,至少能解释通。

 在师父的启发下,反反复复地读《木兰辞》,我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心情。对于“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惜”一句,我觉得的此处“叹惜”,不是一种消极、低沉的唉叹,更应是一种激动、感慨发出的激叹,内心则带着豪情和欣喜。正是这种激叹,才盖过了“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正如后面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句,气概非凡,胸中吐万丈长虹。

 木兰代父从军,对其本人来说,或许并非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豪情,可以像大儿那样为父担当,驰骋沙场,保家卫国,施展抱负。木兰正是凭着这股豪情壮志,方能“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相信这样的凯旋绝不是委屈和无奈能够换得的。

 十多年后,凯旋归来,木兰无意功名利禄,只愿奔赴家乡。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恢复了女儿本色。

 “质本洁来还洁去”,从豪情万丈的代父从军,到性静情逸地返乡换装,木兰才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怪不得宝玉会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4/11/28 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