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小记-内功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心意六合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5 )
--- 学拳小记-内功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828 )


作者:赵丹
发表时间:2016/11/21 17:33:54

昨天夜里刚下过雨,今天空气湿润,很清新,适合练拳。今天复习了上次课学习的高山流水,童儿送书,樵夫担柴,天官指星。其中樵夫担柴当中有一点没有做好,应该两手反掌向上,然后向两侧撑开,这时候背要撑开,肩要内敛,眼看向前手方向,重心后坐,似樵夫担柴状。       

 小凌老师说,练功时,腰背部要练及腰肌,背肌,颈肌,这三个部分也是现代人们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很多人以为腰椎病,颈椎病是腰椎和颈椎出了问题,其实不是的,是腰部和颈部的肌肉劳损了。以前人们从事体力劳动,没有这么多问题,现在社会发展太快,这些肌肉都用不多了,所以容易出问题了。同样的,现在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也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也变化很大,身体的变化跟不上环境的变化,就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开设亲子班的原因也在于此。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干过体力劳动,不能充分体会腰肌,背肌,颈肌的用力方式,需要多多练习才行。

 今天学习了五云捧日,托天盖地,燕子抄水,其中五云捧日中要注意两手抱圆走直线,当手划到后面的时候可以向后看,再托起来,这一式课上没有掌握太好,回去要多练习体会。托天盖地要注意右手从上向下划圆落在腹部,以腰胯带动手臂。燕子抄水前面是一个鸿雁双飞,这是第二次出现鸿雁双飞,与前面一个不同在于,前面一个从下往上出,这个平出。燕子抄水中右手从胸部穿到左手下面,翻掌向上,转身划圆,分掌提腿,踢腿推掌。小凌老师说,现在这样一式一式学,断开练习,是方便学习,水浪拳打起来要连绵不断。水浪拳每一招式都可以单练,整套拳是刚性柔化后形成的,学练当中要不断深入体会。

有一位师兄问小凌老师“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怎么解?老师说,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功”,功的半边是“工”就是要工整,规矩,练功就是规规矩矩去练习,比如天天做菜,菜做的很好,就是功。有人说,练功练了三十年,要看他是每天在练,还是三十年内有时候练,如果是前者是有功的,如果是后者就不一定了。这样想想,我们每天在做的事情,其实都是有功夫的,比如每天坚持学习,日积月累,就会有长进,这就是“功”。那我们只有踏实练功,多年坚持下去,即使到老了,也不会是空的,功就是在不断的坚持习练当中增长的。

小凌老师说,现在大家对补钙的看法是错误的,钙在人体的增长是从儿童到少年,青年锻炼当中增长的,中年以后钙的量就不会增加了,所谓补钙是补不进去的,很多补钙的说法都是商家为了赢利宣传的手段。小凌老师还提到一种错误观念,人们往往通过锻炼来平衡每天摄入的卡路里和排出的卡路里,认为摄入的热量和排出的应该相同,其实是错误的,人体是一个能够自己调节平衡的整体,有正常的吸收,消化和排泄功能,食入多少热量再去锻炼消耗多少热量是个谬论,估计也是商家为了赢利而做的错误宣传,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很相信这个说法,认为很科学,其实很荒谬。

我们每周日上午到大宁公园跟小凌老师学拳,不仅拳艺增长了,知识也增长了,这些都是在练“内功”,我们内在的功夫一点点得到增长。每个人“内功”增长的程度取决于自己对老师教授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老师说出的话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自身的条件有差异,接受能力就有差别,好比阳光洒在大地上是一样的,但是每种植物接受阳光的能力有差别,所以生长的不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练习,增长功力,让自己长成参天大树,更好的去接受阳光。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6/11/22 20:23:54

                     倾囊相授 只知耕耘

 

自我入门以来,从来没有看到过师父这样教一个人水浪拳。可以说,师父这次是集数十年的教拳经验,将水浪拳每招每式条分缕析,倾囊相授给赵丹。至诚动天地,赵丹因缘具足,得此福泽。

师父给赵丹从水浪拳起式开始,每节课精讲一段,就三、四个招式全部拆解开来讲细讲透。每次两小时的课,师父几乎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在给赵丹讲拳,亲自带赵丹打拳,以前师父教一个学生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十几、二十分钟,无论是谁。将一节课几乎都花在一个人身上是史无前例的。师父给赵丹所指点内容更是非同凡响:

(1)   把每一记招示运行过程中打定的点全部拆分出来,演示,带打。

(2)   把每一记定式动作的外形要点,意识所在,可重点锻炼的部位及如何锻练到,还有对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如何去避免等都全方位的展开讲解、示范、纠正,直到赵丹弄懂学像为止。

(3)   把招示中的技击用法现场演示,进行单操,让赵丹一目了然。

这次看师父教赵丹,让我对学练了56年的水浪拳有了焕然一新的认识,方知自己之前对这套拳的了解是多么的肤浅。不得不让我羡慕赵丹有师如此厚爱,初学水浪拳就能将全貌和一斑尽收眼底。同时,我也非常感谢赵丹,让我也能有幸沾光将这套拳重新学习一遍,对路径、意识、到位等很多地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几次下来,使我不但对自己如何练拳有了超过以往的感悟,还能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学习师父怎样教拳。这样的机遇对我来说弥足珍贵!

然而,却听师父对赵丹说:“你不用谢我,我现在这样教你拳,可能以后你还会说我不好。这也不奇怪。我教拳几十年下来,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人在我教他的时候,如何如何的感谢我,说我多么多么的好。一旦我去教别人,就说我当时没好好教他。还有些人,为了自夸,对外号称练了几十年,其实学了以后,根本不练,当然也就毫无自信,要靠贬低老师和同门来抬高自己。其实,对老师来说,就是因材施教,学生在老师眼里只是代号,根本没有区别。老师对每个学生就是按照他当前的情况,用对他最好的方式去教他。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管学生感谢不感激我,或者说我好不好,我这么多年教拳下来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不会为之所动的。因此,我现在教你拳,你说我好,以后教别人了,你可能也会说我不好。对我来说,只有四个字,只知耕耘。”听师父这番话,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悲凉,难怪六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师父,觉得师父的气韵中透着“高处不胜寒”。其实,每次师父只要来教拳,我们都是所获满满,只是自己用什么心态去学。在老师这里每个人都有被指点过、被答疑过、被关照过、被表扬过、被批评过……而且,老师教给我们的都是外面无从听闻的真知灼见,是他自己数十年潜心钻研的宝贵成果,那样无私地传授给我们,只知耕耘。我实在想不出我们有什么理由对这样的老师还要不满呢?更甚至是背后不敬呢?

老师在教自己的时候,自然很开心,可是,更要领会老师的用心,记住老师的恩情,学得认真,练得刻苦,练好之后就要把当初从老师身上得到的这份爱传递出去,把这套这么好的拳教给后学者。同时,也要感谢身边的师兄弟姐妹,他们可能有人比你练得更勤、功夫更好、悟性更好等,虽然羡慕你,可还是支持老师教你,帮助你学得更好。

老师在教别人的时候,更要理解、要珍惜,因为老师是为了传承、为了团队,其实也就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以老师的睿智,所做的决定自有道理,我们现在不懂,是因为我们的程度没到,境界不够,更应当自我精进。在老师教别人的过程中,我们有时还能以一种“旁观者清”的角度获得更好的领会效果,而且,还能从被教者的身上看到和学到很多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这也是老师对我们的恩情。

在老师的教导下,每一位师兄弟姐妹的进步,都是团队的进步,都是拳艺传承的希望,我们应当为之高兴,更应当深深感恩老师!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6/11/22 20:25:03 编辑过]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6/11/23 11:49:59

小凌老师教拳中的文武双修,涉猎广博,不仅含文史地哲,还涉及到中医理论、健康学、心理学、美学等。

 

这次,老师针对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增加骨密度的问题,告诉了我们事实的真相。师父说,骨密度只能在青少年时期,通过锻炼促进吸收,发挥潜能,使骨密度上升到理想的高度。到里一定的年纪之后,骨密度只会往下行,日趋流失,越来越低。年轻时的积累,可以使基础点高一些,持续的锻炼可以使降低的速度放缓。如果要通过补钙来增加骨密度,是根本补不出来的。

 

跟了老师三十年的栾兆怀师兄,今天突然又问了老师“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问题。虽然,之前网上已有过老师对此句话一字纠偏的文章,但老师还是给兆怀师兄耐心的做了解答。

 

老师说:“什么是功?非天成为之功。练拳本身就会产生功,因此,没有练拳不练功的说法。应该是“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我16岁出来教拳,有很多学生,但是跟过、学过、练过,这三类有很大区别。有人跟了我30年,但没好好去学;有的人学的时候蛮认真,但并没真正去练;真真跟了、学了、练了的人,就会明白一层功夫,一层境界的道理。”老师说到这里,不客气地骂了兆怀师兄一句:“你就属于跟了我三十多年,却没好好练的,不就是到老一场空吗?”兆怀师兄已是快70岁了,年纪比老师还大,听了老师这样当众的批评,竟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连连点头道:“是呀,是呀,我在家里就是照顾女儿,确实没好好练,但我就是喜欢听老师上课,看老师教拳,跟老师学习这是我最大的爱好了!”

 

老师对跟、学、练三字区别的讲解,值得我们深思。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6/11/24 12:58:49 编辑过]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6/11/24 12:51:52

赵丹习练鸿雁双飞

小薛习练五云捧日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16/11/24 13:23:13 编辑过]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16/11/24 12:58:07

一个字的哲学

                           作者:柳蘅  2009.10

的确,在没有见到凌汉兴老师和肖力行老师之前,我对于武术或者武学还停留在一种迷恋虚构武侠的阶段,总觉得那些风生水起的江湖岁月、义薄云天的侠义人物离现实很远。

然而,让我改观的不是凌老的仙风道骨,也不是满席弟子的尊师重道,而是肖力行老师的一个观点,几句话。

很多习武之人一定知道一句话,就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甚至此时此刻,还有人正说着这句话。但是,这句话正确吗?也许没人想过,只除了一个人——肖力行老师。

肖老师的观点是这样的:

在这句“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里,最重要的是三个字,即“拳”、“功”、“空”,只要正确理解了这三个字,自然就能看出这句话的错误之处来。

那么,何谓“拳”?意为徒手的武术。而何谓“功”?意为非天生的东西。而这种非天生的东西从何而来,自然是需要练。练什么?当然是武术。那么,拳作为一种徒手的武术,既然练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功”,又怎么会无“功”呢?既然有了“功”,又怎么会“空”呢?

所以,这句"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话,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提法。但是换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变了,道理上也就说得通了。就是把第一个“练”字,换成“学”字,即——“学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就对了,也许最早的原话就是这样的,可能是后人误传了。

肖力行老师的这番见解独到新颖,仅是一字之差,就带出两种态度,其中饱含的哲学思想更是耐人寻味。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国的武术如此令人着迷,这不是几套招式、几种门派所带来的,而是由这些招式、这些门派背后所承载的人文哲学思想带来的。如果没有这些思想的注入,武术就是一种苍白无力的表演,而不会成为一种具有凝聚人心力量的精神,一种可以传承数千载的中华文明!

所以,这次与凌汉兴老师和肖力行老师的见面虽短,但给我的感受却是震撼的。

也许他们不再快意恩仇,也许他们不再笑傲江湖,但他们藉由武术所表达的东方文化与哲学,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武学宗师!


作者:王涛
发表时间:2016/11/28 10:06:13

 

原来拳是应该这样练习

                    ——天官指星单练体会

2016年十一月第二个周日,凌老师在教学员打水浪拳时打到天官指星这一动作时,为了力求动作更加准确规范,我向老师求教天官指星的用法。

老师告诉我们任何可用的拳必须是单练,天官指星亦如此。这一动作可以单练,在实战中颇有技击效果,但演练此动作需注意平时须反复练习,否则偶尔练习容易造成身体不适,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讲单练已不适宜,但为了能让我们看到天官指星的真实内涵,老师毅然演示了这一单练动作。

只见老师左手一撩,右拳随即从肋下冲出,双胯下沉呈前后状,其劲由后足发起,传递至双跨,如缠丝般经背部、肩、肘传至右拳出击,其拳带着丝丝杀劲走中线呼啸直面而来,疾如闪电。此拳一出,众人皆惊,原来天官指星竟有这么大的威力看!看似文质彬彬的水浪拳,柔弱典雅,竟蕴含着如此凶猛的拳法,如在实战中运用,如果训练得法,当威力无穷。此时,看了老师的拳,对于老师说水浪拳是各拳种集大成者有了更深的理解。

老师在讲解天官指星要旨时指出此拳练习必须要加强速度训练,半分钟出拳次数不少于30次。初期练习时可能腰部有点不适,可循序渐进,逐渐增量。要练好此动作,必须每日练习,拳须斜出走中线,胯要沉,人不能起伏,经多日练习,日后随着功力长进,逐步会觉得某个部位有不适之感,那是因为之前动作呈放松状态,最后一击突发整劲所致,如练到这种状态,说明你的动作已做到位了。

听了老师的细心讲解及演示,回家按要求演练数日,果然如老师言,腰部肌肉有点酸痛。虽然动作要领还远未达到老师要求,但我相信假以时日,只要认真反复练习,在训练速度的同时,力争动作的规范化,总有一天会逐渐领悟天官指星这一妙招的深意。

 

                                            王涛


作者:王国燕
发表时间:2016/11/28 22:08:46

博大精深

 

谢谢赵丹、晓舟、涛涛,把小凌老师这次教拳过程,各用不同形式记录了下来,让我又一次受到体会。我也写一点自己的认识,争取多一点保存老师教拳的内容,那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真经啊!当然我知道无论我们怎么记,给我们“贪污”掉的还是很多很多。我每次自认为把老师教的重点都记下来了,当回头再看时,才发现差了很多,才明白那是要自身文武双修的功夫决定的。凌氏内家拳是能一辈子学练的,是需要一辈子学练的。

因为赵丹不但是中医医师在医院给人治病,还是中医的老师在课堂给人上课。老师给她说,用节食的方法急速减肥,有害健康。如果用我们练拳的方法,不用减食,就可以减肥,还可以健身,效果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水至清则无鱼,水至浊也无鱼。在一定范围内,是有自洁能力的。同样道理,是一个活体,是有自洁能力的,还很强大只要本体健康,内循环畅通,需要的吸收,不需要的排泄机器,没有什么吃进多少卡路里,就要消耗多少卡路里,否则就肥胖,就是不懂科学的人在卖弄这是伪科学。看一下人类的发展过程,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同样道理,现在上海的食品来源那么广,正常饮食的话,根本不会缺钙关键是现在的孩子缺失锻炼,学校都不敢上体育课了运动量大减少,对骨密度的需求也大大降低进废退,只有通过锻炼,来增加骨密度。既然你自身不需要,那吃进去的钙,白白排泄掉,造成骨质疏松。而骨密度到了中年以后,是不会增加的,只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要减少骨密度的流失,只有坚持锻炼,使之减缓流失速度。凌老师今年100岁,不所谓补钙,没骨质疏松。二年摔了一跤爬起来一点没事。老师前二年被车撞了小腿,膝关节一下整个小腿全部发紫,医生说,肯定骨折了,老师说没有。那个放射科医生看了片子后,不敢相信这是一个60多岁人的头,还以为搞错了,亲自出来问老师,当确定是老师的片子,是这个年龄,腿部是这个情况,和那个看病的医生一起这是第一次看到。(那次训练回去,老师从地铁座位上起身,我看他好像有痛苦感,才知道此事。就是伤到这样,老师一声不吭,仍旧来公园教拳,一次都没有缺席,老师的精神让我感动,让我心痛。)

家林问老师,最近练十大形,力气还有,而心气已浮,打不下去,是什么原因?老师回答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是生活中来的,还告诉他如何避免这样的现象。家林连连点头,老师真是神了。

涛涛请教老师天宫指星的用法,老师说那是要功夫的。通过单操,练出劲道,练出速度。在涛涛的要求下,说现在的境界可以给你演示。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师刚柔相济,疾徐,七八记拳已经打极了内心不由自主的冲动起来,跟着打起这记涛涛打打看,一口气能打多少记?老师说现在打到半分钟,30记,就可以了,以后功力增加了,按涛涛的年龄,不要超过2分钟。过犹不及,否则有害健康。告诉涛涛,这记拳打好了,打对了,身体会有某种反应,现在给你说,切不可外传。同时说为什么拳经上说,不传虚假之人。那是因为虚假之人,并没有练到这种境界,而说自己已达到这个境界去骗人,学生无法识别,而被误导。

于是读秒,结果涛涛23秒打出30记。我当时想,老师年轻时最快1分钟打81,算下来记数也差不多,当然质量不可相比。现在想想觉得相差太多了,涛涛这23秒差不多已经到极限了,而老师要练数分钟啊。涛涛还没打,结果都被老师的言中,不得不由衷服帖老师,真才实干,教学经验炉火纯青。

老师每一次来教,内容都是那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二个小时的,我用个月也消化不了。只好请大家一起努力,尽可能多记些保留下来吧,给自己和后来者帮助请赵丹、晓舟、涛涛看,是否以这次为契机,我们的写一些肤浅的认识,汇总成一篇实记如何?当然算不上名副其实的。题目就叫文韬武略 博大精深---老师一次普通教学的实录妥否?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6/11/29 9:58:38 编辑过]


作者:赵丹
发表时间:2016/11/29 13:03:42

我能够得到小凌老师的厚爱,觉得非常荣幸,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缘,既是我的机缘也是大家的机缘,可以有这样好的机会系统的详细的学习水浪拳,非常难得。晓舟老师说的非常好:“老师在教自己的时候,自然很开心,可是,更要领会老师的用心,记住老师的恩情,学得认真,练得刻苦,练好之后就要把当初从老师身上得到的这份爱传递出去,把这套这么好的拳教给后学者。同时,也要感谢身边的师兄弟姐妹,他们可能有人比你练得更勤、功夫更好、悟性更好等,虽然羡慕你,可还是支持老师教你,帮助你学得更好。”这是对我的提策。王国燕和晓舟两位老师能够上承师父,尊师重道,下助学员,促其进步,完全为了整个团队的发展,而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这在一个团队中是非常重要的,实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非常赞叹!学拳的团队中不缺少有悟性的人,也不缺少勤奋的人,缺少的是能够顾全大局,凝聚大家,促进团队积极向上发展的人,两位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8 10: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