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生长性适应——记6月21日水浪拳线上讲课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2342 )
作者:王国燕 生长性适应 ——记6月21日水浪拳线上讲课
6月21日凌氏水浪拳集训线上讲课,恰逢华东政法大学期终考试,张蔚社长代表同学们预先向晓希老师请了假。凌氏同门一如既往踊跃上线,可见线上教学对大家的帮助很大,也可见大家对晓希讲课的高度认可。人员来自全国各地,除了上海,有来自山西、南京、北京,还有香港的,涵盖了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凌门弟子。
本堂课有个重点讲了声东击西这记拳,学员如何打出符合拳理要求?为师如何教?展开了讨论。晓希分别截了婉舟、向雪、耀东、建军视频作业中的这记拳,四张拳照体现出了不同的功力。建军的声东击西整个身体向西侧的倾斜度大于135度,头、躯干、左腿呈一线,难度非同一般。其学生耀东的这记拳也不错,小凌老师一直说,耀东人品端庄,行事大气,果然体现在拳上,也无愧建军一手培养。相比之下,晓希的学生向雪、婉舟这记拳打得较为欠缺,细看之下,还是有某些优点的。
晓希感觉建军对这记声东击西特别有感觉,谦虚地向建军讨教,如何打好、教好这记拳的诀窍?建军笑答:“某日观小凌老师在指导他人这记拳时,一时感触很深,体会到了这记拳的要点,此后每天去练,一点点打出来的,不是一下子就打到的。”老师对每个学员指导都是一样的教,为何建军领会了,而同时在场的他人未能有相同感受?显然那时建军的功力到了,观老师教拳,令稍缺火候的他,一下子领悟了。老师常说,不同层次人观我教拳,理解程度会完全不一样,有些人一知半解,有些人收获匪浅,对初学者来说,当时能理解一成就不错。老师教拳,常似在教当事人,实是在指导旁观者。
无论年龄还是身体素质,建军有明显的优势,老师对他的要求自然高于他人,寄予厚望。当侃希问建军打这记动作,如何控制自如的做到高倾斜而不倒,建军轻松答道,练出来的。我想起几年前,我为纠正这记拳头部过于前倾的问题,花了近半年多时间的反复纠正比对,逐步打出了标准,当右手从东下随身体引向西上时,内在的气血直冲百会,体感自然产生。
老师一直说,教于当教,止于当止。练好拳的秘诀之一,是生长性适应。同样每周花七小时练拳,每天1小时练习与一周一次花7小时练,取得的功效完全不一样。前者肢体关节活动,在日积月累生长中逐步契合,后者相对会差很多。我想好学、善察、聪慧,每天习练从不间断,成就建军今天的拳艺高度。然能把生长性适应总结出来是打好拳的关键之一,古今也只有小凌老师了,想想也是,还有谁有老师这样的学拳经历,这样的学拳背景,这样的习练经历,这样的教拳经验。
线上教学每年一期,二周一次,今年是第四期了,越办越好。对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教学意义,我每次都有收获,乐此不疲。线上教学的某些优点,好像是线下教学无法替代的,感谢小凌老师与时俱进的举措。
对比小凌老师线上讲课,我们还是有天壤之别,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真不可同日而语。这次老师标准化集训,十次课下来,不但让我们对全套拳的标准掌握了,对于讲到具体打好某记拳,让我每次都有开窍的体悟。虽说如此,我还是只能领会形而下的,老师用十次课讲了什么样的标准。而形而上用十次课,分三个层次逐步提升,教我们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我却没有在第一时间体会到,反复看了老师讲课的记录,有些模模糊糊的感觉,还是不能提纲挈领,真是懊恼。这也没办法,层次不够,希望哪天顿悟,不负老师良苦用心和智慧的教育之道。
王国燕 2025年6月24日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25/6/25 14:59:49 编辑过]
作者:王国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