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2024.07.07上海大宁公园拳课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2138 )
作者:晓希 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2024.07.07上海大宁公园拳课小记
之一:指导清怡
昨日小暑,今天天气预报气温39度。好几个同学前几日都托我转告对老师的关心,请老师这么大热天就不要来上课了,老师说,酷暑季节是调整身体的最佳时节,对现在的王钧来讲很要紧,不可错过。 我开车送老师,到达公园,离场地还有百来米,清怡一眼就看到了老师,连忙跑步来迎。清怡很是担心老师吃不消,老师爽朗大笑,说:我还没那么弱!来吧,上课! 老师照例先问秘书长,团队工作方面有什么要问的吗?清怡把做鹰熊斗志雕像的情况做了汇总汇报。老师说,谢谢清怡搜集整理这些信息。水晶内雕体现了时代潮流,如果水晶内雕做一个和做很多个价钱一样,那辛苦清怡先做一个出来,看看效果。好的话,未来凌氏拳艺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拳照做成水晶内雕。铜雕是经典,综合考虑我们做青铜的。有需要的同学,向秘书长报下名,汇总之后有个总数量再与厂家议价。 随后老师带打了全套水浪拳,接着指导了4位同学。老师的指导,总是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四个同学,从四个角度去教,每一个角度都出乎我的意料,完全想不到老师会这样去教。在我为找到了学员们拳脚上的毛病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老师则在拳脚之上高几个层次,对学员对症下药,触及灵魂,效果巨大。佩服之极!相比之下,我教拳与老师差距实在太大。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里我写一下我个人的理解。 首先是对清怡的指导。 老师着重指导了沾衣翻翅后,双手合、拎左脚起这一动作。老师说这记拳双手拎是一线牵,两手中指重叠成一条线,把会阴处往上提。意识是在两手的中指,其他手指都放松。清怡的两只手错开了一定距离而且所有手指都很用力,提的时候不是一线牵而是一板牵了,那根线不存在了,不会有内在被提起来的现象。老师说,“脏腑精微,隔垣洞见”。就是说人的五脏六腑是很精巧很细微的,如果你外在动作不在这个路径上,或不够精细的话,根本就感受不到他内在有什么变化。这里只能一线牵,用一根细细的线,把它吊起来,你才能有所体会。所谓隔垣洞见,是说高人隔着如墙壁一样的肚皮,也能看到你脏腑的变化。老师可以看到清怡身体内在的问题,所以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拳,细致入微加以指导。 比如鱼窜镖击,老师说,对清怡现在的要求,不是追求前后手同时到,不是追求前手快速出击,而是前后手慢慢拉开到最大距离保持不断,想象两手之间有一根糯米线,不管怎么拉,这根线不可以断。清怡双手拉开的时候,前面半程我可以感觉到他糯米线在手中,后面半程线就断了。 老师认为清怡先天经络稍有问题,主要是坎离之交不通畅,希望通过打拳方面的调整,增加其横向气血径流量,使之健康完美。
作者:晓希 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之二:指导王钧 老师看王钧打拳,从起势打到临崖勒马,说拳打得不错的,但是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他的气都涌在头部,上去的多,下来的少。确实,老师一说,我是有所感觉,我的气跟着他走,往下行的时候比较滞钝,不太容易下去。老师不说,我的体会模模糊糊,老师说了就明白很多,也知道我的感觉是对的。 老师说,气血总是集中在脑部,下不去,神经就紧张,造成他思虑过度。进而影响睡眠,影响食欲,严重影响健康。造成这种状况的,是他整个的生活环境,工作的生活的各方面的因素综合造成的。我只能从打拳方面帮他做一些调整,对策就是着重把他的气往下引,第一个药方:打拳时注意每一记用脚的动作,通过关注脚,强迫意识下行,带动气下行。第二个药方:打拳每到定势之时,注意以意导气,气沉丹田;第三个药方:喝茶喝水时,每次咽水,要同时想——我把气顺着水一起沉下去。这是生活中的以意导气,是一个被动的放松精神的做法。通过行拳和生活中的以意导气、引气下行,放松他头部的压力。 老师说人有三种气,一个是自然呼吸之气,一个是左右流通之气,还有一个是上下贯穿之气。清怡是左右气血流通不好,王钧是上下之气升降不畅。对症下药,开给他们的药方是不同的。对清怡是用糯、疏的方法。对王钧,是用引气下行的方法,这是现实版的因材施教,其他同学没有这些问题的,不必去学这些打法。 但是对我们做拳教师的,那是极为生动极为珍贵的教学示范,以后我们碰到类似的学员,就会想起老师曾经如何施教,从而可以帮助到他们。但老师能够看出学生健康方面的问题,实在是我们难以企及的。老师的课堂,其深度、精度、广度、高度,远远超过一般大学教授对博士的指导。 老师说,大暑天便于调整内机,挥汗如雨,彻底排毒。从现在开始,三个月的功夫花下去,到了秋天,王钧的身体有望步入上升通道。此时,我看到王钧的眼中有一种光,充满信心、希望和信任的光。得遇小凌老师,是王钧的福分!
作者:晓希 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之三:指导汪家林 汪家林打了踩步、抡劲、龙吊膀。老师说,你的十大形的拳打得挺好的,你学十大形有10多年了,打拳的水平应该在我们这里很多人之上。但是你现在踩步的后脚出去很怪,很不自然,你本来没有这个毛病的。 这就是认识出了问题。凡是我没有说你有毛病的,你就保持一直那样打。有时候有的人给你指出所谓的问题,不一定是真的问题,只是他认为的问题。你要先判断一下,给你提问题的人是不是掌握了标准?如果他自己还不清楚标准是什么,你却听了他的话去改,无异于自废武功,误入歧途。如果什么人给你提问题你都去改,那你的拳就打不好了。你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在心中,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你才去改,符合这个标准的,你根本不要去改。 老师说,踩步应该自然而然,象走路一样自然。人走路不需要去想的,自然而然走得很好。踩步也一样,你一去想你的脚怎么摆,你打出来就怪了。汪家林问怎么才能打到自然,老师说,你就给我打,打打打打,不用刻意去想就自然了,所谓“渐进自然”。
作者:晓希 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之四:指导郭晓菲 小凌老师自海南回来后,一直忙个不停,身为招商银行某分行的总经理郭晓菲也是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是他们第一次见面。老师抓紧时间给晓菲看了拳。 我在一旁很想看老师是如何指导的,好多学点。没想到老师只是看,并不说话。我感觉晓菲拳有进步,瑕疵还是不少,几次想说还是没有发声。奇怪的是,直到打完老师都没一句指导,这个现象是我跟老师十年来的第一次。 拳毕,老师对晓菲说:你拳架挺好,身材修长,学好了可以为凌氏拳艺多作贡献,今天看来你最近练得少了点。然后喊国燕师姐过来,责备地说“迷时师渡,悟了自渡”,晓菲是你的徒弟,你要多关心、多鼓励。 我赶紧上网问了AI,通常的解释是:在迷茫时需要师父的引导,在悟道之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行。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讲的。但是小凌老师的意思显然不是如此,而是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在迷失中而不自知,就要主动施教,去督促他、推动他,引领他前进,那就是师渡。当学生已经觉悟了,教师就不必管他,让他自己努力,那就是自渡。 两相对比,显然觉得老师的解释更符合逻辑,更有说服力。如果说迷者师渡,是学生感到迷茫了要求老师指导,那这个学生不能算是迷者,知道求教,这样的学生不糊涂,不让人担心。真正糊涂的学生,是不知道自己在迷失当中,不知道自己正走在错误的路上,自然也不知道求教,如果教师不及时出手纠偏和教育,他就越走越偏,最终会完全失去方向。 所以这两句话,是对教师职责的要求,而不是对学生状态的描述。联想到自己,多少年每日早晚二练,悟了自渡,已成自然了,所以老师从没夸奖过一句,倒是常劝我练身体是一生的事情,不用操之过急。检查自己为师的表现,好像也没做到“迷时师渡,悟时自渡”。 老师这样不顾炎热,长途跋涉教我们,就是看到我们面临的问题,如果他不来指导,我们看不到,更解决不了,老师就是来渡我们的活菩萨。感恩老师! 临别,晓菲一反常态,殷殷地问老师下周会来吗?满怀期待。给我大大地触动,相信晓菲从此会有一个新的起点。老师今天并没在拳艺上具体给出指导,效果之大却不可想象,这种直指中心的教育之法,妙不可言,非我师不能为。 一堂课下来,大家身心愉悦,文武俱进,世事洞明,笑声不断,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事呢! 晓希 2024-07-07
作者:晓希 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之五: 后记 每次看老师上课,收获都是十分巨大,很兴奋。终于在晚上12点之前把当天7月7日的学拳小记写完,一清早发给老师,请老师看一下,有没有原则错误,要是没有的话,发网站。 没想到今天上午收到老师的来信是这样的: 一、文章第一时间抓紧完成,印象深刻,这样的作风很好的。但未必要第一时间发帖,最好能让昨天直接受教的同学先写。你可拾遗补缺。 二、文章写法一如既往,面面俱到,还行吧。但认识维度没提高,对自己和他人帮助不大。 三、如能找到我为什么这样教的出发点,受教同学的反应,进而比较教学效果,会对自己和大家帮助更大。 供参考。 天阙7月8日。 感谢老师一针见血指出我的问题。确实,如果我只是满足于真实全面记录老师的教课内容,那最多就是起到了搜集素材的作用。我所缺的是对素材进行分析思考,做形而上的总结,找到老师教拳的出发点和目的,并留意受教同学的反应,那样才会对自己教拳提高有帮助,也会对其他人更有益。 回顾老师对四位同学的指导,四位同学问题各异,功夫有别,老师的指导方式完全不同,着手点也不同。 随即联想到我香港的学生婉舟,和晓菲有类似之处,身高腿长,身材苗条,又极聪明,一点就通,问题也是练拳太少,我应该向老师学习,对她采取“师渡”,想一些办法,激励她多多练拳,直至实现“自渡”。 通过看老师教拳,认识到教拳远远不止纠正拳脚上的偏差,那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是教拳的初级阶段。在我为找到了学员们拳脚上的毛病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老师则在拳脚之上高几个层次,对学员对症下药,触及灵魂,效果巨大。老师也纠正拳脚,但绝不是为了拳脚而拳脚。纠正拳脚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比如对清怡、对王钧拳脚的纠正,就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而且老师会用纲举目张的办法,所有的办法,提炼成一个最基础最易入手的:关注手、关注脚。如何才能提炼出如此简单易行的办法,那是学问,非几十年教拳功力不可为也。 四个同学,四种教法,四个切入点。背后都有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爱,不仅为他们的身体健康着想,也为他们的精神健康着想,全方位地给与指导,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老师的传授,其深度、精度、广度、高度,更有那一颗慈悲之心,都远远超过我所亲历的大学教授的课堂,包括北大和复旦。 这是现实版的因材施教,对我们做拳教师的,是极为生动极为珍贵的教学示范,以后我们碰到类似的学员,就会想起老师曾经如何施教,从而可以帮助到他们。只是学生各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能够看出的实在太少,自己本身也还有很多很多问题需要师渡。唯有珍惜每次跟师教拳的机会,认真学习,认真领会,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晓希 2024-07-08
作者:晓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