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力行老师拜师仪式发言:一堂风义仰诸卿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心意六合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5 )
--- 肖力行老师拜师仪式发言:一堂风义仰诸卿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2111 )


作者:凌氏心意沙龙
发表时间:2023/12/12 14:47:46

在我讲话之前,热烈欢迎我的世钦世兄、沈医生、小玉世妹的到来,热烈欢迎绍东世兄的到来!拜师是我们凌氏团队门内的事,从不请外人,你们是自己人!

作一个说明,清怡秘书长要我做45分钟的发言,我普通话不行,讲得慢,又很累,达达关心我说:“这个讲话因为内容太丰富,即使您说普通话,大家也是要看大屏幕上的文字,才能慢慢理解的。还不如讲上海话,这样您好方便一点,省力一些。”我觉得有些道理,也算为自己开脱吧,图个省力。下面我就用上海话讲,给听不懂上海话的同学们添麻烦了,尤其是外国的同学,不好意思,请谅解。

 

一堂风义仰诸卿

------ 热烈祝贺一个崭新的传承模式诞生

今天,20231021日,武术史上将会铭记这一天。凌氏拳艺第二代传人国燕、晓舟、晓希、建军同时举行了收徒仪式,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一个崭新的传承模式正式诞生,向他们师徒表示热烈祝贺!这是凌氏拳艺传承上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凡事开头难,这种拜师形式,前无古人,我们是第一个移风易俗者。                           从无数前人的因循守旧中沿革出来,用新的模式,适应现在新的情况,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扩大了意识的边界,有先见性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会产生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义无反顾地提前安排,加以实施。任何一种创新,都会有无数不可知的因素,我们可以接受失败,甚至无数次的失败,但绝不言放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才是唯一使我们可以不断前进的方法。

没有这种能力,没有这种见识,没有这种格局,不可能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走向衰亡。这种崭新的拜师形式产生,是现实的需要,是历史的选择,是今后拳术传承发展的方向。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凌氏团队有这样的条件和基础,有这样的团体文化,成就了今天这样的拜师形式。让我们为之叫好!为之鼓掌!

 

站在这个凌氏拳艺发展的历史节点上,回首往事,我心潮澎湃。我16岁开始在社会上教拳,30岁应邀到武术协会教拳,独树一帜,盛况空前。几年后因某种原因退出武术协会教拳。问自己,这样的教拳方式,除了能在经济上取得一些利益,对爱好者有所裨益,对传承究竟有多大帮助?此后用了20年时间反复斟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要使内家拳得以正确传承,发扬光大,师资必须做到三项原则:一、确立传承宗旨是,崇德、健身、自卫,且先后不可颠倒。二、确立传承精神是,文武双修,日日弘毅,学而为己,行且有恪。三、确立传承模式是,把凌氏拳艺无偿引进国内外大学,并培养出学校自己教拳的造血功能,使之生生不息。

2005年我再次出来教拳,按此规划用了近20年的时间,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知其苦,不计得失,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做过各种尝试,有过失败,有过挫折,最终上天眷顾,和大家一起打造出现在这支高素质队伍。得以使内家拳传承有了这样优秀的厚实基础,我们有了这样一支精湛的师资队伍,就有进大学教拳的资本,接下来我们就要为进大学教拳全力以赴。多年打拼,得偿所愿,由衷地为你们为自己感到自豪。

这支队伍是凌氏团队几十年里锻炼出来的精品,他们沉淀了团队文化的精华,是文武双修的典范,品学兼优,非常可贵。这是内家拳传承下去的必要条件,没有这样的素质,内家拳传承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到现在众志成城,群贤毕至,内家拳由此转危为安。今天凌门第二代弟子走到第一线,名正言顺地开府建牙,担负起传承心意六合拳的重任。可以相信,在你们的培养和带领下,会有雨后春笋般的优秀教师出现。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同门,共同为传承内家拳来奋斗。与凌氏拳艺高度相符的快速发展时代,很快会到来。

2017年我们在这里举行新的拜师仪式后,2021年又在这里举行了增加主管教练的新拜师仪式,到今天再次在这里举行了集体收徒的新仪式,渐进的稳定进入了凌氏拳艺新的传承时代。现在凌氏拳艺第二代将帅们纷纷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齐头并进,这是内家拳史上一个伟大的时刻,预示着其将来的蓬勃发展。严格意义上来讲,期盼已久“后凌彪时代”的传承模式,今天正式开始!

曾国藩说:“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今天由“凌门七子”先行共图,以后会有更多的凌氏拳艺第二代弟子进入教师团队。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们团队的期望。大家要不失时机地抓紧学习,齐心协力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更希望在你们第二代的努力下,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第三代传承人来,使之代代相传,让中华优秀的文化惠及大众。

何为天命?行道为职,即是天命。历史的重任落在你们身上,是一种福分,也是一种艰辛,相信你们担得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今天这个使命顺利完成交接,我感到身上担子瞬间轻松了许多。

 

人问我,为什么这次首开纪录的是他们四个?其实这是内家拳文武双修必然选择,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必然现象,是他们一直来虚怀若谷,孜孜不倦追求学习的结果,是他们长期来独立开设教拳场子教拳的结果,是他们多年来为凌氏拳艺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结果。

这里我简单说一下他们拳路的历程。

国燕198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拳龄18年,教拳10多年。开创了凌氏拳艺历史上多个第一。以创编水浪拳《展示版》而成得道之师。先后开设了凌氏拳艺三林路培训班、御桥培训点、文昌培训点、周浦培训班、申园培训班等

晓舟2005毕业华东政法大学,拳龄13年,教拳9年多。以主教练身份把凌氏拳艺推向社会,先后开设了凌氏拳艺复旦大学中文系国学班水浪拳培训班,第一分会培训班、虹桥培训点等。

晓希1989年毕业于东华大学。拳龄9年,教拳5年多。先后开设了凌氏拳艺南京培训点、香港西九龙培训点,香港帝峰皇殿培训点。还把凌氏拳艺介绍到北欧、南美等。

建军200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拳龄8年,教拳4年多。先后开设福州、宜春远程视频教学,嘉定培训点等。

有人说,相对而论,建军刊登的文字薄了一点,拳龄短了一点,是现实。但是我们来看看建军武的感悟和文的修为,各举一例,或能更说明问题。

拳术方面,我记得建军前二年一篇学拳习作,对某一记拳的描写,有“落凹槽”之说,体悟非常正确,没有真功夫,根本无法体会得如此精准。喜之曰:“可与之言诗矣。”

文字方面,他常常有好多对拳艺的独特见解,发在微信群里,只是没有发帖而已。他曾在微信里试着为六合八法拳中的一式取名,“沉蚌吐珠”,喜之曰:“可与之有为也。”

窃以为珠生于蚌,蚌生于海。夜深人静,蚌升海面,张口对月,吸其光,以滋珠明。皓月对明珠,明珠对皓月。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上下相济,取名“沉蚌吐珠”,形、意切合,可也。

拟改“吐”为“献”, “沉蚌献珠”,“献”比“吐”更具方向性,意象更清晰,建军意下如何?也请大家讨论研究一下,可以的话,把这个名字定下来。谢谢建军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争取早日完成六合八法拳全套动作的命名。

我们很需要这个方面的工作,六合八法拳,大都有拳无名。到目前为止,一个世纪以来,除了我好像只有建军在考虑此事。建军单凭这记拳名,就可跻身一流拳师。没有对拳艺的深刻理解,没有相当的功夫,不可能起得出这样的拳名来。

鉴于建军在武术上的天赋,又喜专研,多说几句。武术书籍“蔚为大观”,好多东西往往是后人穿凿附会的,不懂装懂的,假的太多了,糟粕远远多于精华,引起的混乱不胜枚举。好多连最基本的什么为太极原理都不懂,却大言不惭,开口闭口,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一套陈词滥调,好似万试万灵的狗皮膏药。说来说去,实际上都是不切正题,不着边际的玄而又玄,其实只是不停地在泥潭里打滚,毫无新意,就是垃圾,有的甚至欺师灭祖。

这几年来,建军能够通过自身对拳艺的体悟,理性地分析问题,科学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很不容易,天资聪慧,无容置疑。建议建军和想对拳艺有所作为的同学,用胡适的“截断众流”法,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法,去做探索,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借鉴。去伪存真,拨乱反正,有益于确立正确的前进方向。

练之而不记,习之而不察,无以为传。望建军谨记,他日之成就,可胜为师一筹。

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他们四位德才兼备,堪以大用。要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之。

 

讲到这里,想起凌门七子中另外三位,王涛,1992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5岁时跟其父亲王泰东医生来我们这里学拳。 7、80年代就先后跟我转战于虹口公园、闸北公园、复兴公园、人民公园、浦东公园等地,后又跟了其他名师,学过太极拳、八卦掌、回春功等,50年来见识和功夫自不必多说。举一例,前几年我为一记拳起名字,用推波助澜还是随波逐流?举棋不定时问了王涛,他肯定地回答我,随波逐流。一句惊醒梦中人,从此六合八法拳有了这个富有意义的拳名。

随波逐流,一般用来比喻没有原则或主见,只是随大流,跟着别人走。我们作为拳名来用,取其字面上的意思,作为健身来解:波者流之形;流者波之根。随其形而追其根,意气达四梢。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流者根也。作为自卫来解:波者势也;流者趋也。随其势而趋其流,拳技可日臻。

达达,2010年上海大学毕业,学习凌氏拳艺十五年了,十大形和水浪拳打得标准规范,前几天中秋节拍摄的水浪拳定型照,他的拳艺超过我的预期,大喜过望。他是我们《凌氏艺海》杂志的首位主编,功勋卓著。他那篇“教学相长”的文章,短短900多字,警句频频,如:人学拳,拳塑人;成果若不能巩固,则难免不进则退;在经常质疑中求对与错,在不断反思中寻教与学,深得做教师之三昧。可惜今天我的得意弟子晓蓓教授不在,否则与其探讨探讨,可有同感?就达达这三点认知,足可为做拳教师的指导原则。以后我们要与之相适应地编纂《为师必读》,把它列入其中。请清怡空下来时,组织人员,把《习拳必读》、《为师必读》,形成范本,以利后人。

清怡1995年浙江大学毕业,学习凌氏拳艺九年了,日前看了其一篇习拳小记,用《金刚经》里面说的一句话,“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还原了我当时教拳的意思,作了精准的比喻。不得不由衷赞美他,是文武双修的榜样。舍我团队,谁与争锋?

就凭这种的境界,清怡担任我们凌氏团队秘书长,实至名归,并非浪得虚名,为我们团队有这样的领导感到十分欣慰。

五千余字的《金刚经》,归结起来无非“无住生心”这四个字,也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多少年来好多所谓高僧大德、学者大家,对此作了浩如烟海的解释,其实并不理想。没想到我们的理工男清怡,竟有如此深厚的佛学修养,用得极其妥帖。以原文“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对原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作了正确的注解,让人一听就明白。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话讲清楚,是最高境界。

 

说几句看似题外的话,这使我想起了人称诗佛”的唐朝著名诗人王维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极有此禅意。我记得晓舟喜欢这句话,经常用。其实苏东坡与佛教的渊源,对佛学的理解远超王维,倒没人说东坡是“诗佛”,可能是前人已把此头衔先给了王维?有机会可以留心一下,王维何时得此头衔?何人第一个给王维这个殊荣?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更有此禅意。从现实生活中,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作了注解。苏东坡这类诗、这类事还有很多,你们可以去看看。其实论语里也有类似意思的话,这里不展开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如果是苏东坡来翻译佛经,我认为语言上的通顺,文字上的简洁,意象上的明了,肯定比鸠摩大师好多了,不会那么晦涩难懂。鸠摩大师中文再好,智慧再厉害,毕竟是外国人。说孔子、说东坡、说胡适,他们都是有一个相同点的,也就是不会食古不化。一个文化要传承,应该有方法上的创新,有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人们只知道胡适用了“截断众流”法,让人大开眼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而不知道早在2500年孔子就创建此法,胡适只是拿来用了而已。孔子把诗经、周的礼乐等经典的意思,用当时人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成为论语。把历史用春秋笔法记载下来,等等,就是“截断众流”的方法。要是没有时代沿革,恐怕到现在我们平时还是要用诗经、周朝的语言来说话了,那真的要吓死人了。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次拜师的七位同学:

李来贵:1989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拳龄30余年,进入凌氏拳艺5年。

郭晓菲:2008年上海理工大学毕业,拳龄2年。

褚红珍;1995台州师范学院毕业,拳龄2年。

薛海兰:2003年江苏海洋大学毕业,拳龄6年。

唐耀东:1995年武汉理工大学毕业,拳龄2年。

周丽斐:从小到大,都是最好学校里的学霸。2010上海世博会大学生形象大使。2013年美国菲尔莱狄更斯大学毕业(全额奖学金)拳龄3年。

王婉舟:从小到大,都是最好学校里的学霸。2017年香港浸会大学毕业,拳龄2年。

他们质地优秀,极具天赋,尊师重道,人品尤佳,以后都会是凌氏团队里极其重要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我对他们寄予无限憧憬,望他们拳不离手,手不离笔。天天习练,就道德之实,成文武之才因为他们优秀,所以要做好他们的拳教师很不容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胜任教拳,毫无问题,此外则未必。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一起把我们传承的队伍打造得更加辉煌。

 

这里我讲三个忠告,第一个是给大家的:养其身以有为!

为了你们自己、为了你们家人、为了我们团队,务必重视身体健康。我5月18日感染中招,39度,一周不能打拳。刚好些,没想到病毒侵入鼻子,又患上急性鼻窦炎,又是二周不能打拳。三周后打拳,一开始腿有点抖,想坚持打完上半套,打着打着感觉好点了,就把一套打完,结果右大腿肌肉撕裂,又停了一段练拳的日子。

7月中旬好些,打的拳功力大幅度退步。青岛回来,不知什么原因,腰又出问题,坐下去后一下子站不起来。人必须保持每天健康,否则拳就打不动。这次疫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每天能练拳是一种福分。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天健康,要当心身体。

由于这次患病,顿悟了曾子说的:“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大都书上解释是:曾子要走之前,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几十年来每次看到这样的解释终觉得牵强,这次身体不适,不能每天打拳,突然领会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你们要像我一样保护好手和脚。一连用了三个小心谨慎,用手脚来表示健康。有健康才能有所作为。”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三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原本用在政治上的。曾子在这里把它用在注意身体健康上,可谓重视至极。反过来讲,健康有问题,就会影响每一天的学习、工作、生活。也就做不到《易经.乾卦.象曰》要求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强调的是每一天都是健康运行。曾子在这里告诉他的弟子们,他这一生每天都小心翼翼保证健康,所以他这一生每一天都能弘毅。这是我的理解,对不对,各位姑且听之。

心意六合拳旧谱说:练谷化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就是告诉大家,通过这四步的锻炼,就能做到身体每天健康。其要求保持人体每天健康与曾子说的差不多,区别在于曾子是从思想精神上去要求。说这些是希望你们珍惜生命,而珍惜生命的第一要义是重视身体健康,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第二个是给你们做老师的一个忠告,教学之法无穷尽!

你们的拳艺没有问题,也知道你们会持之以恒,不会“坐大”。你们的拳艺到了这种境界,与时俱进丝毫不用担心。希望你们以后的教学能力和自身修为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教学要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普遍性的基础上,发现每个人身上原点的个性,在不矩的情况下 ,有人爱好一面的展示。我们这里的为师者,必须万分矜持,千分点检,否则难以胜任。为何?因为你们好多时候不但是教师,同时还是某一个培训点,甚至几个培训部门的领导。教育有二种方法: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学生能理解最好,不能理解者,请他们谅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可包容则包容之。

 

第三个是给同学们一个忠告,学,必求其心得!

习武者,能为智者之所不能为,不愿为。练,必须有体悟;学,必须有心得。否则上不了层次,悟不了道。没有达到习拳标准时,享受习拳过程的快乐,达到习拳标准时,享受结果的快乐。艺无止境,一层功夫,一层境界,故可以终身享受快乐。学习有二种功夫,致知是一种功夫,力行是一种功夫,用功不可偏。偏一边,则另一边病。致知是文,文胜质则史;力行是质,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武双修,相辅相成。

日去其非,以著其是,可致妙境。也就是陶渊明说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也就是我经常说的,要在学习中不断否定自己昨天的正确,才能不断进步。要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最多也就是一个滥竽充数的三等货色。

 

为了做好传承,这18年来我除了拳,视其它一切如浮云,传承之事,则终身相许。在你们面前毫无隐瞒,没有什么事不和你们一起做的。夸奖一下自己,我怎么说就怎么做,做到了言行一致,我们凌氏拳艺的媒体上,可以一一得到验证。孔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我非敢比孔子,只是也按这一条做了,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我退下来之后,做什么?怎么做?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古时为学业精进,提倡游学,既然有游学,我想理应有游教。我不知是否有“游教”?“游教”是否属“往教”?“往教”是否一定不可取?

鬼谷子“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 这句话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求学者要发挥主动性,积极向老师请教;二是老师自身要维护师道尊严,不送“货”上门。第一层意思没错,第二层意思我觉得这里有待价而沽之意,格局高不到哪里去。

《礼记》上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即按照礼法,只有学生前来老师处学习,没有老师前去学生处教授。若如此,有可教之才,岂不是因种种不便来学而荒废了吗?何谈有教无类?何说普度众生?何讲道济天下呢?

孔子周游列国14年,虽然主要是为了推行他的政治理念,但中途也没有停止讲学,这应属“游教”吧。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也就是走到哪里,弘毅到哪里。孔子垂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难道还要有先决条件吗?君子不辱使命,唯义所在。以此激励自己,老有所为,不敢懈怠,有条件的话,我还是会“游教”抑或“往教”吧,只要对内家拳传承有帮助,誉之不加劝,非之不加沮,一如既往,身体力行。此刻,我想起童安格的一首歌《把根留住》里面的几句歌词多少岁月凝成这一刻一生只为这让血脉再相连留住我们的根

感谢国燕、晓舟、晓希、建军为传承凌氏拳艺当仁不让于师!感谢李来贵、郭晓菲、周丽斐、薛海兰、王婉舟、褚红珍、唐耀东为凌氏拳艺首创的拜师模式!尤其是李来贵的拜师视频,纯洁庄重而又赋予时代感,堪称经典,可为以后提供一种国内外网上拜师的新形式。感谢为我们这次会议成功举办的经办同学们!感谢所有今天到场和没到场的凌氏同门!是你们大家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才有我们凌氏团队一路走来的辉煌。历史将会不断证明,这个拜师模式对传承的重大意义。

 

我的讲话就到这里,秘书长交办我“公务”完成了,最后做一点“私生活,”写了一首“退居誌喜”

习武授艺五十春,已是人间七十翁。

内播金科契宗旨,外传玉牒定乾坤。

凌门七子今开府,后贤汪洋继规箴。

一堂风义仰诸卿何需策马啸长风。

不妥之处难免,请大家指正,让我能学习进步。

                                天阙  2023年10月21日

 

又及,谢谢黄腾达对本文的润色!谢谢陈德楹对这个讲话的点评!德楹对这个发言的分析,对我帮助很大,也希望德楹的真知灼见对大家以后写作有帮助。

附录:德楹对这个讲话的建议,及我与德楹关于本文的微信交流记录。

一、文章太长,没有人会有这么长时间的注意力的。

二、师生的介绍删去,可以通过其他地方表示,也可以通过附录形式。

三、我了解你,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你要讲你有的,而他人没有的看法,你要讲你可以讲,而他人不敢讲的,你要讲只有你好讲,而他人不能讲的。这样的讲话更好,简明扼要。

四、“后凌彪时代”结束,这句话有问题。应该是“凌彪时代结束,“后凌彪时代“正式开始。

[此帖子已被 凌氏心意沙龙 在 2023/12/12 14:51:45 编辑过]


作者:凌氏心意沙龙
发表时间:2023/12/12 14:53:54

<div>
</div><div></div><div>
</div><div></div><div>
</div><div></div>


作者:晓希
发表时间:2024/7/6 19:19:06


侃希父亲刘爱邦手书《退居誌喜》,时年87岁。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24/7/6 21:33:16 编辑过]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4/11/25 17: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