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精神永在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心意六合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5 )
--- 先生精神永在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582 )


作者:柳家明
发表时间:2021/9/13 20:36:00

先生精神永在

——缅怀恩师凌汉兴先生

2021817日清晨,闻恩师于16日深夜仙逝,享年105岁;21日上午参加了追悼会,恩师遗容看上去是轻松的,眼角、嘴角向两侧微微延伸,双目闭合,仿佛微笑着睡着了…… 

到了我这个年龄,瞻仰过很多遗容,我肯定,老师的遗容是印证走完完美人生的那一种…… 

凌氏拳艺的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有相同的,也或有差异,下面是我点滴感受:

1、和老师的不解之缘

1975年我由高培华老师引荐入门凌氏拳艺,经常跟随其拜访凌老师,接受教益;直接跟随老师,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自那至老师仙逝的36年间,和老师的接触、联系从未间断。                               

特别是2008年遵肖力行老师指示,建立凌氏拳艺人民公园培训点,此时凌老师已过九旬高龄。自那时起,我们人民公园学员和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师没因年高隐退,仍关注学生的拳艺进展,时长由师兄弟陪同来人民公园场子观摩指导。

20108月盛夏,烈日当头,94岁的老师一个人来到我们场子,我又惊又喜:惊,一个人从桃浦来到人民公园,这么大年纪万一出了事怎么办;喜,一直以老师为傲,老师莅临指导自然高兴。我告诉老师以后不要一个人出来,老师轻松地说没事,我心里有数的……

我们人民公园培训点延续老师以往主持凌氏拳艺的习惯,每年的4月、10月组织一次聚会,届时都会请老师参加;前些年考虑到老师年高,我们把老师请到近其住处的“江南春大酒店”聚会,近些年老师不便出门了,我们改为上门拜访老师。

老师是一位知识、阅历丰富,诲人不倦的智者,师生见面除了谈拳,关心学生的工作、生活,总要上一些人生教育课。这是老师一贯的风格,从二十几岁就跟随老师,到目前六十几岁的我,人生教育课就没有停止过,这实在是一种幸运。我要告诉老师,这些课没有白上,对我们是有用的。

特别是近些年,每次见面,老师都谈到了要我们坚持的人生哲理。

今年417日是我们最后一次拜访年近105岁的老师。即便过了百岁,还是魅力四射,说话声音响亮,气场很大,被他的谈笑风生和风趣幽默所吸引。这次拜访,老师又提到了要我们坚持,不要放弃,还讲了一句令我们顿生敬意的话:每个人都需要提高,我也需要提高……

105岁的长者还在说“我也需要提高”,是一种何等的境界啊!

近些年,我多次和学员谈到:老师现在讲的,是一位百岁智者生命历程的沉淀和浓缩,都很金贵,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2、教拳记考勤  ABCD

几十年来,凌氏拳艺一直秉持每周一次集中教学,平时学生自己锻炼的做法。

每到周日上午,总会有十几个、二十多个学员来到锻炼场地,时间到了,老师拿出考勤簿开始点名,此刻我总是期待老师报到我的名字,说一声“到”。

每次锻炼,老师是有程序安排的:考勤之后,接下来不是练拳,而是“思想品德教育课”,诸如“形势教育”、“法制文明教育”、“年轻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等,学生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静静地听完。

接下来才是练拳。老师指导练拳,也不是简单地让你练一下,纠正一下动作、姿势,点评几句了事的,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做评定记录。老师会用英文字母ABCD来记录每个学生的拳艺状况。

无论寒暑,年迈的老师,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站在学生面前,一边报学生的名字,一边记录着考勤;一边指导练拳,一边凑近本子做评定记录,神情是那样的认真、专注、执着。几十年过去了,我脑海里每每浮现这些画面,内心还是会泛起阵阵波动。

这种认真、专注、执着,影响到我青年时代的工作、学习,影响到我现在、将来……

3、“我一生学了许多拳  最后归宗到了心意六合拳”

为探究拳艺真谛,老师曾经跟多位有名的拳师学过不同的拳。

老师的逻辑:“好的拳师,他有十分功夫,我跟他学,打个折扣,可以学到七、八分;一般的拳师,本身只有七、八分功夫,我跟他学,再打个折扣,只能学到五、六分功夫了。但拜名师是要花钱的,为了学拳,我不知道花了多少铜钿(多少钱),当然这算不了什么。”老师说。

一次,王效荣先生用有点夸张的北方口音对老师说“卢嵩高这个老头厉害得不得了啊!”。老师想,你少林拳是有名气的(老师当时正随其习少林拳),你也把卢嵩高说得这么厉害,那我一定要见识一下。从此,老师跟心意六合拳结下了终身之缘。

某日,老师来到当时的震旦大学,慕名观摩卢老武术表演。卢老前辈最后一个出场,只见他先是一个“鲤鱼打挺”,整个身子撞向一根柱子,只听咣嘡一声,震得挂在上面的扩音喇叭都掉了下来,惊动四座。

然后开始演拳,老师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地给我比划着说:“只见他(指卢老前辈)两只脚嚓嚓嚓地向前移动,唰唰齐(很整齐)。我看到过交关(很多)拳师打拳,从来没有见识过拳打得嘎能好额(这么好的)。”

老师表情严肃地看着我,语气很重地对我说“卢老师这个拳打出来和别人是不一样额(不一样的),这个功夫是赫煞(吓死)人啊,别人是打不出来额(打不出来的),否则我哪能会去跟伊(跟他)啊。”

“我花了交关铜钿(许多钱),学过许多拳,看了卢老师的拳,才晓得(才知道)这个拳才是真正好用的。”显然,卢老前辈的拳使老师受到了震动。

老师继续说,我随后就直接到卢老师面前,表示要做他的学生,跟他学拳。卢老前辈用浓重的河南口音说“我年纪大了,已经不教拳了(推算起来卢老师当时已过七旬,确实年事已高)”,老师说“你出来教吧,有什么要求都可以说的……。”

“最后卢老师接受了我,收我为徒。”老师说。

老师回忆说“当时卢老师从我外表上看,象是有点身份的人,学拳可能是心血来潮,过一阵子热度退了,也就过去了……。”

“卢老师没有想到,他晚年收的这个学生子,学拳是咯能(如此)肯吃苦、咯能(如此)肯下功夫……。”老师说这个话的时候,语气很重和眼神非常坚定。

接下来的几年,卢老前辈是花了专门时间单独传授技艺于老师的,我也听到过圈内人是这么说的。

而老师也没有辜负卢老前辈。老师花了巨大的心血,把卢嵩高先生传授的心意六合拳艺,用文字原始地记录了下来,在1953年成书,于1994年初正式出版。

当今,出版武术书籍的人不少,但是毫不夸张地说:以嫡传弟子的身份,把卢嵩高先生这样的公认的新中国第一代武术大家的拳艺原始地记载下来,予以出版,象老师这样的拳家兼作者,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

我师在心意六合拳领域的贡献和地位:

先生是卢氏门内,唯一以嫡传弟子的身份,原始记载卢嵩高先生的拳艺,并正式出版其著作的作者。

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心意六合拳领域,唯一以嫡传弟子的身份,原始记载象卢嵩高先生这样的一代心意拳大家的拳艺,并正式出版其著作的作者。

晚年,老师仍在思考和揣摩心意六合拳真意,“最近我一直在研究‘踩步摇闪把’另一种练法和用法……”时年已经98岁的老师这样对我说。在后来的一次聚会,我向老师演示了他讲的这组拳,并拍了视频。

老师说:“我一生学了许多拳,而最后归宗到了心意六合拳”。

4、“卢老师待我跟待别人是不一样额”

老师晚年经常谈起的,是和卢嵩高先生的交往。在谈到卢老前辈对他好的时候,总是愉快地说:

“卢老师待我跟待别人是不一样额(不一样的)。”

“别人要是向他请教这记拳哪能练哪能用(怎样练,怎样用),卢老师会当场出手,把这记拳用到他身上,问的人虽然尝到了这记拳厉害,但疼痛得吃不消,下次就不太敢问了。”

“我向他请教,他总会尽量讲把我听(讲给我听)。我要写卢老师的拳,有些地方就要追根究底地问清楚;可能是卢老师河南口音重,有些话我难以听懂,也可能是文化程度的关系,有些地方卢老师解释起来有点困难,有好几次卢老师被我问得发急了,就用河南话冲着我喊:我的爷!”老师接着说“要是换了别人,按照卢老师的脾气,老早(马上)就一手一脚上去了……”

年过90旬的老师笑着对我说“可能卢老师一辈子也没有碰到过像我葛能(像我这样)问问题的学生子。”

“后来我说服卢老师出来教拳,他年纪大了,主要由我来教,每个礼拜两次,礼拜三和礼拜天;收来的钱,全部都给卢老师。卢老师经常说:你这个人好!”老师这样回忆到。

5“金子埋在地底下  100年后挖出来还是金子 

上世纪80年代,国内掀起武术热,各种媒体经常有涉及武术的人物事迹介绍,我当时年轻,不黯世事,总觉得我老师的为人和对心意六合拳的贡献远远超过这些报道,为什么就没有人宣传呢?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我们在中山公园练拳结束,出公园的路上,憋在心里已久的这个想法没处说,此时只能对老师说了,老师听完以后,用平静语气说“是金子,埋在地底下,100年以后挖出来还是金子。” 

追随老师46年,老师和我们谈的是拳艺、健康、做人,从来没有涉及拳与名利挂钩的话题。

我对老师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书《心意六合拳艺传真》是推崇备至的,在上面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如果你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其文字凝练,含金量足,拳艺价值极高。也许,只有在心意拳练到中等及以上程度的时候,才是研读这本书的最佳时机。

中华武术千年流传下来的技击精髓,至新中国第一代武术家(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代武术家)止,就开始逐渐走向湮灭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技击性武术能否得到传承关键时期,因为新中国第一代武术家大多还在世。

此时把这一代武术大家的拳艺原始记载保留下,避免失传,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后学者才能从中找到更多的中华武术的技击精髓。

而我的老师正是做了这一部分的工作。对于中国武术来说,卢嵩高先生一脉的心意六合拳艺是幸运的,老师的功劳是了不起的。

可是老师一生淡泊宁静,从来没有在意过对心意六合拳的贡献,在老师看来,他只是完成了一件应该由他来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正人君子,唯我老师!! 

6、一段往事

老师《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于1953年完稿,五、六十年代“社会运动”多,老师担心受冲击而致书稿遭殃,曾将书稿交于一位做皮匠的师弟保管。老师说“这位做皮匠的师弟老实,出身好,书稿放在他那里比较安全。”

师弟去世,他媳妇并未将书稿及时归还老师。后来知道,是门内几位师兄弟(即我的师伯、师叔)把书稿拿去拆开,分别用复写纸誊抄,然后再合起来,人手一本。

之后原书稿回到老师手里,但“文革”中书稿又遭散佚。

本世纪初,我在网络上搜到了当年老师的师兄弟(我的师伯、师叔)抄写的那本书稿,内容完整。该书稿用铅字打印,是以PDF文档上传于网络的。其封面右侧上款(竖版):心意六合拳艺传真;其封面左侧落款(竖版):卢嵩高传授  凌汉兴整理。该文档前些年还有学员在网上搜到。 

我将其下载打印,交于肖力行老师备案。 

前些年有国内外同门(或心意拳爱好者)将老师著作中的某些内容据为己有,或改头换面出现在一些媒体。我师伯、师叔这个网传的1953年版本,其内容、风格与1994年出版的版本一致,佐证了老师著作内容的原创性。 

7、“最近我身体有点不好  所以让保姆陪我来” 

谈到带领学生练拳,几十年来,老师是我们这个集体中出勤率最高的。跟学生约好练拳的日子,从不缺席。 

本世纪初一个夏天,署热难挡,为了带领我们,一次老师在保姆搀扶下来到中山公园场地,对我们说“最近我身体有点不好,所以让保姆陪我来。” 

时年,老师应该是8586岁了,为了培养学生,老师没有把年迈、身体不适等困难放在眼里,一直在坚持、坚持、坚持……。 

回想当年此情此景,至今还是让我非常感概。老师为人师表名副其实!! 

“拳艺运动,可以…奋发精神、锻炼意志,检验品德”。这是《心意六合拳艺传真》之<凌师寄语>之言。无论寒暑、刮风、下雨、下雪都要坚持锻炼,这是老师的精神、意志、品德。 

小青年的时候,周日集体锻炼遇到了雨、雪、台风,要不要去,我犹豫了,打电话问老师,老师说“要锻炼的,风雨无阻。”并且老师总是如期到场。 

几十年下来,也成了我的理念。在雨、雪、台风、雾霾天气锻炼,对我来说没有犹豫,没有障碍。当然不是在雨、雪、台风、雾霾之中锻炼,遇到这种气候,要选择合适的场地、环境坚持锻炼,要坚持、坚持……。 

如今我当教练了,遇到这种情况,有学员问我要不要锻炼,我的回答和老师是一样的。

我领悟到了习武的功用:不只是为了自卫、强健身体,如果在遇到问题、困难的情况下都能自觉地做到坚持,那么就会从中培养出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德。

老师一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成功地影响了象我这样的学生。

8、“我在克服身体不适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一般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老师90岁生日时,提出了豪迈的人生目标-----“攀越百嶺”。寓意在迈向百岁之巅的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要象征服一座座山峰那样,再难也要攀越过去……。

无论寒暑,老师晚年仍坚持锻炼。在老师百岁将至的那年初春,气候寒冷,我去看望,老师精神矍铄“最近我在社区的室内场地活动,过100岁没问题”老师笑着对我说。 

“我是快要100岁的人了,身体条件并不比别人好,我在克服身体不适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一般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然而我提出‘攀越百嶺’,就一定要做到!”老师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非常坚定、严肃。

老师两次跟我谈起过“艰苦卓绝”的话题。老师说“我对‘艰苦卓绝’有不同的解释:‘卓’就是‘卓越’,是最高、最好的意思;‘绝’就是‘最’、‘到顶’;‘卓绝’就是最最高,最最好的意思”。老师继续说“只有非常吃得起苦,经历过艰难困苦,最后战胜艰难困苦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最最好的成就。”

我把这些话理解为是老师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是老师百岁人生的真实写照。

老师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战胜了“一般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困难,践行了“攀越百嶺”的诺言,为我们树立了刻苦和意志坚定的榜样。

9、“我这个人就是有葛能(这样)一股子戆劲”

这些年拜访老师,聊到开心时,老师常常会得意地说:“嘿嘿,我这个人就是有葛能(这样)一股子‘戆劲’,任何事体(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老师的口气开始是轻松的,而后面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

接着老师向我伸出食指、中指说“我这个人一生别样嗯啥啥(别的没有什么),只有两个字——-坚持”。

老师讲的“戆劲”,是指那种“始终坚持”的精神,就是指那种“任何事体,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的坚定意志。

从我以上讲述的往事中看到,老师的“坚持”,实际上是包含了“认真”、“刻苦”这些内涵的。

试想:

如果不是“认认真真”地去对待一件事情,没有“一丝不苟”的精神,而是低标准、低要求,马虎随便,怎么可能把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直到做成功!

如果不肯“刻苦”,没有战胜艰难困苦的“坚定意志”,碰到一点问题和困难就想放弃,吃不起苦,怎么可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直到做成功!

在我个人看来,老师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归结为“坚持”,是一位百岁智者人生经历沉淀、浓缩,实在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它为我们做人指出了走向成功的方向,我会沿着“坚持”这个方向走下去。

谨以此文缅怀恩师凌汉兴先生。

柳家明

2021911


作者:柳家明
发表时间:2021/9/13 21:47:58

 

[此帖子已被 柳家明 在 2021/9/13 21:58:23 编辑过]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4/11/30 18: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