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8.21学拳小记)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传承 (8.21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565 )


作者:晓舟
发表时间:2021/8/24 19:58:58

传承 8.21学拳小记)

前个周日(8.15),上海大雨,肖力行老师为拳艺传承从苏州一大早赶到大宁公园来给我们教拳。繁忙的团队工作和辛苦的教拳指点,还为能照顾到每位学员,老师又一次延长了教拳的时间,直到筋疲力尽。

第二天,肖力行老师身体很不舒服,晓希说肖师一整天都没出门,这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原以为是教拳累了,没想到当晚(8.16)凌汉兴老师无疾羽化。我因前一夜加班,第二天起得晚了,早上7点多才看手机微信。此时,“凌汉兴老师纪念小组”微信群里晓希、达达、建军、清怡、国燕师姐、全弟理事长等已经投入到老凌老师的讣告发布工作了,从挽联、照片、文字、微信H5小程序,网站、公众号、博客等各项工作在晓希的主持下,凌氏团队各工作组负责人的带头下紧张而有序的开展着,与此同时,全弟理事长和国燕副理事长均在第一时间分别对文字和照片予以审定。当晚,上述所有工作完成。我想,老凌老师在天之灵看到肖力行老师为凌氏拳艺带出这样一支高度纯洁而极具战斗力的队伍,应能安息了!

肖力行老师常说,对于凌汉兴老师他有两种身份,一是儿子,一是学生。子承父业是谓大孝,徒继师志是谓大忠,自古忠孝两难全,而肖力行老师却于两难中求两全,义无反顾地挑起了传承重担。

传承之路何其艰辛,内家拳难传难教,肖师以其超凡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十年规划,培养出了又一批新的师资阶梯。学生们百人百性,肖师以悲悯之心,耗费了无数的精力,打造了一支传承队伍。凌氏拳艺有了传承的基础,有一批合格的教师,有一批合格的教练,有各地的培训点,有年轻好学的门人,但是,内家拳博大精深,要塑造出高素养的优秀拳教师,却是难上加难。可若培养不出优秀的拳教师,又如何能肩负起内家拳的塔尖凌氏拳艺的代代相传?

为此,近56年来,肖力行老师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源深培训点的建设中,在完成了对每位学员一对一系统指点后,肖力行老师这次借着给国燕、晓希、晓舟系统指点水浪拳之机,让年轻弟子们有机会对高境界的内家拳艺有亲身学习的机会。

上周六(8.21)上午,肖力行老师参加完凌汉兴老师的大殓后,赶到大宁公园训练点,毫不间断地给大家教拳。

接上次,老师从五云捧日给我们看到踢腿转身一记。

晓希手伤未愈,学拳心切,肖师给予其特别的关怀和体谅,让其不要超过临界量,提醒即使有伤在身,打拳也不好“扭”,同时,给我们指出了打拳“扭”和“散”的区别。两者虽然都是违反了“一枝动百枝摇”,但其成因和现象却是不一样的。以后,我们教拳或看拳,一看到类似的情况,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什么是“扭”了。

老师今天着重给我指点了三记拳:

1、五云捧日,要打出不同意识的排列组合。

2、托天盖地,老师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了我在转手的时候,意识在小臂,老师演示了如何用肩带,两臂尽可能朝前透出去一点。人要中正,但要含胸。

3、燕子抄水,注意后手,不可朝后张开太过,把含胸做成了挺胸。两手要有呼应,要感觉到两中指相连。老师这次还说,你的功夫可以的,拳也可以的,就是右肩开得过了,打拳的要求不是挺胸,而是含胸,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拳好上一个台阶。

回去后,按照老师的指点单操托天盖地,调整拳架,蹲高一点,下盘中正安舒,两肩透出,右肩放松,不僵不软,两掌呼应。只觉双手像是抱了一个大气球,且是一个正在充气的大气球,正在同时向上、向下膨胀,难怪这记拳的拳名中有一盖、一托。而脊椎似也随之上下撑开,上气经过头颈升至百汇,下气则冲开尾闾到脚后跟。后脖颈处有筋骨拉伸的微微响声,只觉脖子挺直了,头脑瞬间有清朗之感,同时前脖颈也被撑起来了,而下巴因重力的原因略感沉坠。这不正切合了老师改“劲”为“颈”,所匡正的“虚领顶颈”吗!只有“顶颈”,才会有“虚领”,这是身体自然的反应。气感通畅,身体中正,头部就好像恰好摆正在了脊椎上,整个人也随之轻灵了。老师要求我练拳时必须养成的习惯——“中轴平移”,习惯成自然,水到而渠成,终于找到了主心骨,有了定力。

肖力行老师匡正的“虚领顶颈”这四个字千真万确,与我的体感丝毫不差!要不是学拳伊始,老师指导我写过虚领顶颈的文章,对“虚领顶劲”做了纠错,真是不晓得如何去认识了。十年有如此一得,开心之余,又有些好奇,为什么老师指点的是肩,我明明练的也是松肩含胸,打出来的感觉却是虚领顶颈呢?转而又细想,也许这就是老师讲的,我功夫差不多可以,但可能原来因为右肩意识太重,自碍通归,导致气血的上行受阻,没有达到最上面。可见老师对我们的指点也是全息的,一通而百通。虽然我只觉神奇,尚不十分明就里,但老师看拳的细致入微,指点的立竿见影,让我终于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地做到了内家拳虚领顶颈的要求。因为有了虚领顶颈,双肩反而解放了,动起来更自如。倘若没有老师对这四个字的匡正谬误,没有老师循序渐进的指点,我想我练一辈子拳也不一定能打出“虚领顶颈”来,不得其门而入,更不要说登堂入室了。

老师指点国燕师姐时,还给我们讲了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的由来,太极拳究竟能不能打,螺旋劲到底是什么,水浪拳中有没有螺旋劲的运用等等,真是闻所未闻,大开眼界。老师字字句句不仅饱含哲理,更让我们对内家拳有了全面而系统的认知,完全颠覆了现在的很多流行的论调。不了解这些本源,又谈何内家拳的传承。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以前和人交手,虽以叶底藏莲一记瞬间化敌之踢腿,一拳将对方打倒在地,但因提前告诉了对手自己不用脚作为礼让,反而险些受伤。回家后,老凌老师用《孙子兵法》关照要吸取教训,兵不厌诈。我们对肖力行老师的年轻时的潇洒和坦荡,赞叹不已。老凌老师对肖力行老师的看重和疼爱,更让我们感动不已! 

肖力行老师从12:30教到14:00一刻不停,气候异常的闷热,老师的白衬衫早已湿透,却不顾因老凌老师仙逝,连日的难受和操劳,坚持带领大家打了全套的水浪拳。为了传承,肖力行老师十几年如一日,披荆斩棘,带领凌氏团队一路朝前。

源深培训点、虹桥培训点等好多学生从来没见到过老凌老师,然而,因为肖力行老师对凌氏拳艺的传承,使他们对老凌老师非但感到十分地崇敬与爱戴,还感到非常亲切。正如肖力行老师在“凌汉兴老师千古”一文中写到的那样“只要凌氏弟子团结一致,发奋有为,继承发扬凌氏拳艺,藉甚不渝,人亡业显,想忘却凌汉兴老师这几个字都不可能。这就是‘死而不亡者寿’,这就是千古。”而正因有了肖力行老师那样承担起传承重任并恪守使命的人,中华武术文明才能越来越厚重,一代代的武林前辈宗师才能千古流芳。

谨以此文缅怀凌汉兴老师千古!

                                     晓舟 2021.8.24

 

[此帖子已被 晓舟 在 2021/8/24 20:03:05 编辑过]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4 4:5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