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21-08-8 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556 )
作者:陈清怡 2021-08-8 学拳小记 本周小凌老师继续过来指导水浪拳国燕教练和晓舟的水浪拳,晓希因为肩膀老伤发了,没法打,在边上一起观看学习。简单记录一下我自己看老师教拳的体会。 五指随想 看老师教拳,今天感触比较大的是手指的形或者劲。 以前看了很多网上打十大形踩步的视屏,大家的手掌都是和蒲扇一样,五指张的非常开。储教练教我们十大形的时候,虽然没有特意强调,但是五指也是分开的。后来老师还是储教练说过,这个要有个绷劲在里面。比如自己觉得踩步动作3是食指领着劲串着前手。 水浪拳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水浪拳老师和小潘说水浪拳“注坔贯月”的时候是食指领。前几个月指导我“凤凰展翅”的时候说到了拇指,我现在自己打有时是拇指和小拇指一起张。今天看到小凌老师指导“青龙三探爪”的最后一探爪的时候,感觉那个劲在五指就是个活生生的龙探爪啊。回家想想,是不是脚也要这样,估计脚是做不出这个脚型的。还有一个讲解就是“点篙摇橹”的手形,以前讲过。 脚的动 以前老师不太提脚的转动,一记拳,大家有转有不转的,看个人的松紧情况,不太一样。这次老师说(非原话)以“伏虎听风”到“声东击西”的转折为例,指出脚掌是要和自己的身体配合着动,不要脚不动身体动,这样就别着了,要是随着一起动,始终是正的。 手臂的透 老师讲解的是“声东击西”后的转臂转身,动作由慢到快的过程。我自己体会,和“五云捧日”非常类似,手臂要尽可能透出去转。 张博士的水浪拳 张博士的水浪拳,这次是纠正“张弓搭箭”到“无用之用1”的动作,补充了记“无用之用2”没有教新的内容。主要的问题是“云横雪拥”推出去的手应该是上下手,而不是前后。其后的转身不是很清晰应该怎么转。“无用之用1”定式的时候双手要托。“无用之用1”到“无用之用2”转身的过程手的位置纠正。 本周习拳 本周习拳如常,没什么大变化,踩步摇的时候,可能左右手臂是连着摇的,一个整体。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21年8月8日学拳小记 因为出差,缺了一次课,这次上课的时候,看到老师也来了,大家还拿着新一期的艺海。 这次的艺海,是建军的A组完成的,B组这次也做了,但是质量的确不如A组,而且侃希给我提的一些意见,还未及时修改,做事有始有终,这些教训我需要吸取。不过有了这次制作的经验,下次B组的制作质量一定比这次的好。 老师这次依旧给王教练和晓舟教练看拳。晓舟教练打到“顺水推舟”的时候,老师提出了打拳要有松和紧的观点。我自己的看法,松和紧要根据拳的要求来,拳有要求,就要打得紧,没有要求,就打得送。在向大家演示“顺水推舟”的时候,老师让我双手用力抓住他的双手,然后左手往后一抽,右手迅速地攻击我的下盘,我整个人的重心瞬间就失去了,这就是“一巧化千斤”吧。两记“顺水推舟”,推出去的时候都是紧的,在转身的时候,则是松的。有了松紧的变化,才是拳。老师上次给我看拳,说我打得“囫囵吞枣”,那次小潘也指出我打的拳没有什么力道,当时我给自己找的借口是疫苗打完还没过24小时,但是今天听了老师的话才明白是自己打的全是松,没有紧,那自然没有力道,打得也就是“囫囵吞枣”了。 从伏虎听风到声东击西,右手绕大圈左手绕小圈的时候,脚也要跟着动,这个过程中,脚要跟着手和身体一起动,老师带着王教练打,我在一旁也跟着打,但是像老师这么动却很难做到,看来功力还是不行,还要多练。 拳的速度也不是一成不变,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打完第一个“声东击西”之后,右手从肩膀向下到腹部在上到胸部,这半圈要打出“涩味”,就应该打得慢;然后从胸部反转右手向下,则应该打得快,意识放在右手腕关节处。 老师这次给小潘看拳,说了起势和收势,老师给起势取名为“混沌开基”,就是在没打拳之前,自己的状态是放松的,因为一开始打拳,身体就不会如自然状态那样放松;那么收势也是,打完之后,也要回复到打拳之前的放松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