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力行老师教拳的法门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肖力行老师教拳的法门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379 )


作者:晓希
发表时间:2020/2/25 19:39:08

多蹲两公分

        ——肖师教拳的法门 之一

 

日前观摩肖力行老师远程视频隔空教拳。见肖师对年轻学员周俊说,你打得还算熟练,有点问题。先问你一下,你多大了?腿脚关节好不好?以前有没有什么伤病遗存?周俊答曰,20多岁,关节好的,没有什么伤病。老师接着说,那么,从现在开始,你打拳要站了低一点。你很年轻,身体条件不错。你看我年过70,该蹲则蹲,脚跟也没有翘起来。你以后打拳要往下蹲,下去2公分就行。

 

我听了有些疑惑,老师在指导我和其他一些同学的时候,都是让我们立了高一点打拳,以利行气。为何看了周同学打的拳,一反常态,一句没教,只要让他打得低一点?特地请教老师。老师说,教拳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问题不同,个性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样。作为老师,一定要考虑,针对此人此事此时,当用何种方法最为有效。同样的拳,对不同的人,亦或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均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人是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不可以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教。对于小周,他打拳的问题过于松,过松则散。要让他紧一点起来,但我如果对他说,你太松了,你要紧一点,只会让他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不要说他刚学拳几个月,就是好多学了几年十几年的人,对于松和紧的理解都不一定把握得了。所以我用一个简便的方法,让他蹲低一点,就2公分,这个要求易懂易行,初学者做起来毫无难度,但是在做的时候,为了要蹲低这个2公分,他的全身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紧起来了,目前他的最大问题也就自然得到了纠正。

 

我豁然开朗。这个下蹲两公分,原来是解决他此时松散问题的法门。

 

同时我也理解了,对于我这样年纪偏大的,还有其他一些同学,打拳不是偏松而是偏紧,而且我们蹲低有难度,所以老师让我们站了高一点打。也明白了,老师给出指导前,为何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好比医生看病,一定先有问诊,然后对症下药。

 

老师教拳,随手拈来,皆为妙着,针对性之强,效果之显著,叹为观止。

 

晓希

2020-02-20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20/2/25 19:59:42 编辑过]


作者:晓希
发表时间:2020/2/25 19:41:15

练拳当得法

            ——肖师教拳的法门 之二

 

练习水浪拳四年多,虽说进步明显,但还是有很多问题。

 

年前肖力行老师指出我打的童儿送书一记,味道不对。春节期间,我每天都专门练习这记拳,费时甚多。一个多礼拜,自以为过关了,谁知肖师一看,说,打了反而不如从前。顿时茫然失措。肖师随即说,这记拳,你先放下,不要再特地去练习了,你钻在里面,欲速则不达。保持练习,过一段时间再说。

 

我觉得奇怪,练拳不是以深入钻研,反复练习为佳吗?为何碰到难点要放下?

 

肖师说习拳和读书一样,都会碰到瓶颈。读书读到难处,一时不能理解,可以先放下,存疑。继续读完整本书,当初的疑问或已自然解答。也可能在读其他书的时候,受到了触动,那个疑问亦随之而解。只要你持续读书即可。习拳亦然,碰到难以提升之处,暂搁置之,过一段时间,整体行拳水平提升了,你再回头看这记拳,自然就懂得如何改进。又或者,某天在练习其他段落的时候,突然有所触动,一下对这记拳有了新的认识,立刻打出了正确的感觉。这样的情况,在我几十年的教拳生涯中,屡见不鲜。每个学生的瓶颈都不一样,你之难处,可能是他人之易处。以此法应对,莫不有效。

 

练拳当得法,此即法门之一。若非肖师指点,当不知多走多少弯路。看肖师指点过的学生,莫不立竿见影,进步迅速,盖因老师有万千教拳之法门也。

 

 

晓希

2020-02-20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20/2/25 20:02:37 编辑过]


作者:晓希
发表时间:2020/2/25 19:43:52

高山流水的手与胯

          ——肖师教拳的法门 之三

 

今天看老师远程视频指导东雷水浪拳。

 

东雷打高山流水,手往下拉,身体下蹲再到起立,感觉他动作幅度太大,不太像老师打的。如何纠正?如果是我,我会说:东雷,把手的动作放小一点,然后再示范一下,其他再无计可施。且看老师如何纠正。

 

老师说:你的下手划了一个大圈下来,不好。在学拳初期这样打是可以的,满师之后,要求要提高,以前都不跟你们讲胯,因为你们的程度不够,还不能明白,现在可以讲一点胯。这记拳,要让手动和胯动一致。外形上看,手下来时,胯也在往下。其实是胯下带动了手下。胯的活动范围天生窄小,而手活动很方便,所以很容易会有手动远远大于身体动的问题。你要有意识地控制手动范围,使之与胯动匹配。身体下多少,手就下多少。手动可以放大一点点,但是等比例地放大,与胯动成比例,而不是手和胯各归各在动,那样就散了。

 

随后老师放慢速度示范,胯下带动手下,胯起带动手起,手动范围只有一点点,与胯动浑然一体,细致精妙,清楚明白,叹为观止。东雷连连点头,明白了明白了。

 

想起以前老师说过的一动无所不动,一枝动百枝摇,这该是具体体现之一吧。

 

 

 

晓希

2020-02-22

 


作者:晓希
发表时间:2020/2/25 19:50:10

问问题的哲学

       ——肖师教拳的法门 之四

 

今天在远程视频课堂上,金星向肖力行老师提问在教拳时碰到的问题,肖师回答金星说你是对的。为什么金星碰到问题,没搞清楚,老师反而说他是对的呢?

 

老师说问问题,表明你教学的方法没有问题。不问问题,恰恰说明你就有问题了。你们现在教拳不可能没问题的,问了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就没问题了,不问问题,解决不了,就有问题。

 

在教学经验还没十分充足时,如果教了拳认为没问题就不正常了,就是不知道出了问题,或自己原本就不懂,所以也不知道有问题存在,也不可能达到教学相长。

 

出去教拳回来要总结,会发现问题是很多的。

第一,对自己拳的问题,假设一记拳有3个分解动作,2个清楚,1个不清楚,那你会问1个问题。3个都有疑惑,你会问3个问题。假设一个问题都不问,那就说明你不知道自己有问题,恰恰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第二,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发现不了,就是有问题了,发现了如何解决又是问题

 

今天你来问我问题,说明了你是对的。假如你没有问题来问我,正好说明了你有问题了。换句话说,我就知道你比没问题来问我的教练教得好。

 

老师的话,充满哲学意味,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教拳的问题,当改进之。

 

晓希

2020-02-22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20/2/25 20:00:32 编辑过]


作者:晓希
发表时间:2020/2/29 17:28:43

教拳以敬

——肖力行老师教拳的法门 之五

 

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无奈之下只得远程视频教学,有幸作为现场助手,辅助肖师进行远程隔空教拳,得以近距离观察肖师上拳课的前前后后,自认为又寻得一老师教拳的法门。

 

每临教拳日,教拳是当仁不让的头版头条,任何其他事务都为之让路,老师逐一检查设备、软件的运转,试验影像、声音的效果,直至确认全部通畅。

 

教拳当天早上,老师仿佛进入战备状态,严肃专注,不苟言笑。老师会再次与我试验投影、声音的效果。提前半小时,老师即已全部准备完毕,9点一到,准时开课,精神饱满,中气十足。

 

因为眼镜坏了,又没有店铺开门可以配换,老师只好戴一副有近视效果的墨镜上课,担心给学生不好的感觉,开课即向大家打招呼,请大家见谅,谦恭有礼。每个学员出镜,老师都聚精会神地看,有时还在手边写几个字的提纲。随后给与每个学员一针见血、深入浅出的指导。并且十分留心每个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力求让自己的讲话、示范的细节都清楚地让学员接受到。因为看到大屏幕上深色皮鞋在深色地板上不太突出,担心学生看不清楚示范时细微的脚部动作,老师特地对大家打招呼,暂停片刻重新换了白色运动鞋。

 

第一次上课完毕,问老师累不累,回答不累,就是喉咙有点累。问老师为何说话时不小点声?老师说,教拳时怕大家听不清,用丹田发声。果不如此,建军来问我,老师的讲话声音怎么那么清楚,是用了什么设备?是不是用了话筒?也想借鉴一下。我说没有用话筒,是老师用中气在讲话。因为听到有些同学的声音传过来不太清楚,担心自己的声音传播过去也如此,所以一改讲话方式,运用丹田之气来讲话,甚为耗费精力,在所不惜。上远程视频课,老师比见面上课更累,盖因用气太过之故。

 

每次下课以后,老师都要总结这堂课的得失,自己先归纳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然后会问大家觉得哪里有问题需要改进,随后综合众人意见,下次上课加以调整。

 

课前充分准备,上课全力以赴,课后认真总结,身为内家拳宗师,教拳已臻炉火纯青,每次上课,老师依然如此慎重其事,认真对待。亲朋好友以及多年的学生都知道老师有一个习惯,除了上拳课,平时生活里一般不谈拳,老师认为拳课以外的场所随意谈拳,对拳有失敬意,所以不谈。

 

几十年来,老师只要一涉及到拳,不论是练、是教、是试、是说,立马易色。始终对拳充满敬意,一以贯之,不懈追求,所以老师的拳课才能总是那么引入入胜,精彩绝伦,让人翘首以盼。

 

我想,一个“敬“字,当为老师教拳的不变法门。

 

晓希

2020-02-28


作者:晓希
发表时间:2020/3/8 14:42:59

教拳以真

<div>——肖力行老师教拳的法门 之六 </div>

“犀牛望月”是水浪拳里动作难度比较高的一记拳,两腿交叉下蹲,上腿前伸,大腿面与地面平行,身体前倾下伏,双手在头顶前面交叉,呈牛角状,与甲骨文的牛字十分相像。这就需要下蹲比较深,腿、腹、腰都要有较强的力量方可为之。

我刚开始学拳,无论如何蹲不到前腿面与地面平行,即使年轻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难以做到。肖力行老师说,不要着急,保持练拳,蹲低有困难,就蹲高一点,避免受伤,随着功夫上升,慢慢就会达到的。我在不间断练习水浪拳近3年以后,才做到了神似。

看老师指导“犀牛望月”的视频,老师轻松下蹲,一步到位,而且蹲了很长时间,稳稳地好比坐在凳子上。这个难度极高的动作,时年69岁的老师完成得无懈可击。随后老师语出惊人地说:“这个动作,我现在还可以打出来,不知道哪一天,我就做不出了,但你们一定要做到。”听后令我感动备至。有这样胸襟,这样高度的武术大家,不知还有第二人? 一代武林宗师,坦然告诉弟子:今后的我一定不如现在的我,也不如成长起来的弟子。真人真言,一以贯之。从第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功夫会越练越强,但是,是在符合人体机能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身体发展,是一个抛物线,到达顶峰之后,你再怎么练习,身体机能也是在往下坡走,只是下降的速度快慢而已。即使每日练拳不辍,80多岁的拳师,也无法与3040岁的拳师比了。在老师这里,没有年纪越老功夫越深的神话,只有对科学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老师教拳,只为传承,无涉名利,所以坦荡,所以真实,所以有无数追随的门生弟子。

我想,教拳以真,是老师教拳的又一不变法门。

晓希

2020-03-08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5/14 2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