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9-05-25学拳笔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278 )
作者:晓希 今天是我出差南美近一月后第一次上拳课,看到老师同学们分外亲切。 我跟肖力行老师汇报,老师交代我的任务——拳打一席之地,已经在此趟旅行中自拍完成,选录了四次不同地点打的拷在U盘上请老师审核。老师很高兴,说作为对你的奖励,我给你看一段拳,看看你的拳到了什么程度。我打了两遍密州出猎,老师指出以下问题: 龙形裹洪:后右手手指朝向身体前面不是朝向身体侧面。 拨云见日:右手要往身体前方伸一点,也就是右手臂要更抱圆一点,随后变化到声东击西的过程中,右手要始终托住不可泻掉。 看老师指导大家从平分秋色到雁字横斜: 平分秋色:右手从左腿外侧划过去,而不是从左腿内侧划过去,然后到左脚尖处定住; 魁星献斗:脚后跟蹬起的力把手臂送过头顶。接下来的转身45度:右脚跟为轴转一点点,双臂自然挥向右下。此处的难点是转45度,如果转90度或以上反而好转,因为转了幅度大就必须动右脚才好转,但只转45度因为幅度很小,很多人就不转右脚了。接着再转身到正西,定势时是左肘朝前。 燕子穿云:意识在右肘,而不是在右手指。中庸很难做到,此记拳可以打了过一点,右手可以穿了高一点,过头,记住击打对方的是右肘即可。 燕子横斜:双手先合拢在腹部,然后向前向上分开双臂向两侧,意为拨开对方手臂以让对方中腹暴露易于进攻。此记拳我打的方位是西北而大家打的都是正西,黎明问老师为何不指出我的方位不对,老师说:“在起初学拳时一定要有规矩,一定要讲究方位,但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方位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敌人所在方位就是我的方位,随心所欲不逾矩。晓希的拳打了是对的,我一点不觉得别扭,而且打这个方位接下记拳难度更高,她接了很顺,所以虽然方位跟大家不同,我不与纠正” 看老师指导黎明、建军、达达、晓舟下半套起势到流星赶月: 旋转乾坤:双手在一个垂直平面上转圈,不可以一手前一手后,想象是在一张薄纸上转,不可把纸推了动或者脱离了纸,想象手心里有一支毛笔芯在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画圆圈,如果手太低了笔芯就朝下了,所以手的最低位置应在腹部以上。 风摆荷叶:荷叶是整体摆动,大荷叶摆了幅度大,小荷叶摆了幅度小,如果忽大忽小就不对了。 琵琶遮面:身体要后退,但退到一定位置不好再退,中线不让。身体不退也是不对的因为这是一记防守型的拳。 2019-05-25
作者:刘运杰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5月25日,我们一起练拳和参加清怡、建军的谢师宴,受益颇多。受益一,小凌老师提出的“不忘初心”及后来大家对有关问题的讨论,让我感觉到,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必须心里有方向,有原则,才能找准道路,带领大家更好地前行,传拳教拳是这样,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目标明确,聚力前行,方有可能取得些许成绩。 受益二,在讲解“燕子横斜”时,小凌老师说因敌而变。转到我身后,而脚踩在我的脚上,老师若用力,我肯定摔倒。这是创造一个支点,来进攻对方。不具备条件或形势不佳,通过运动、转化使形势改变,我等需细心琢磨体会。 收益三,最近练十大形时,右脚内侧很痛,请教小凌老师原因,老师回答,不用多说,这是在水泥地上练习的结果,水泥地不会“让”你,你需要在草地或者泥地上练习。练习者切记。 打踩步时,储教练指出来,动作2要放松,我还是力量在自己肩上;动作3要后手搭上前手后,再双手齐到,不要后手追前手;动作1的拓法胳膊太直,要稍微弯曲,后手贴肘要虚贴。龙吊膀的问题是手臂没有弯曲,还是太直。抡劲的时候前手不要太直。总而言之,我的手臂有点僵硬,力量太过,注意放松。 另外,水浪拳的“平分秋色”,右手从腿的外侧走。 “魁星献斗”,右腿膝部蹬力使人挺直。之后转身放手,手自然放下,右脚跟轻转45度,再转身注意肘部朝前。
作者:renmin 学拳小记
这节课国燕教练和老师帮我们纠正了从“平分秋色”到“雁子横斜”这几式中存在一些问题,先来记录一下:
平分秋色 右手的轨迹是沿着翘起的左腿的外侧沿划过。打这记拳的时候我们如果不注意 ,可能会走捷径,右手打开的时候容易划进左腿的内侧。
魁星献斗 举起的双手向左前45度方向落下的时候,除了身体的转动,右脚的脚尖方向也要微调。因为这个角度有点小,调的话是有点难度的,那么怎么调呢?老师告诉我们是以右脚的脚后跟为轴转动身体,试了一下果然容易很多。这里调整脚尖我的理解是为了保护关节,也是为了让后面打的更顺畅。 转身后也有几点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左肩肘朝前,左肩对的方向应该就是假想敌的方向,肩要透出去;二是两手握拳,切面是对应的,两臂的连线是一直线,左(前)低右(后)高。
燕子穿云 定式的时候,这里老师重点帮我们强调了意识在肘的概念,右手在上在前,看似指尖发力,关键时刻却是肘击。水浪拳很多地方都能体现出这种虚中有实,虚实转换的精妙。 一个肘打,其中也是奥妙无穷,可以是肘尖,也可以前臂尺骨末端靠近尺骨鹰突这段等等,手臂摆放的位置略有不同,都会影响最后的发力效果,这些都是老师帮我们反复一点点的在做微调。
提手七星 右手右脚提顿的那一下要注意同步,打出气势。
这次的学习是老师帮我们整体系统性纠正的最后一节课,这段时间的教学耗费了老师大量的精气神。因为我们每个人学拳的程度不一样,要同时打给老师看,他要发现我们共性的主要的问题,然后根据我们现阶段的领悟性帮我们进行指导纠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距离老师的三年之约没几个月了,后面的时间应该更加珍惜跟随老师学习的每一次机会。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9/5/27 21:38:43 编辑过]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9-05-25学拳小记 本周进行水浪拳的学习。 这次课从“平分秋色”开始,到“雁字横斜”结束。 “平分秋色”,应记住右手从左腿外边过,而不是从里面。“魁星献斗”的时候,在右手往上伸的时候,右腿也要跟着一起伸直,这样手和脚就成为了一个整体,在下一记的时候,就能以右脚为轴,向左转45°。“燕子穿云”,右手手肘要正,做到“坠肘”,这一记可以打得过一点,右手可以往上伸一点,但是意识要放在右手的手肘,是用手肘去击打对方。“提手七星”,弹腿之后,腿要记得收回,目的是为了下次进攻做准备,不能把腿伸在外面,这样就成了别人的靶子了。“雁字横斜”双手先合拢在腹部,然后向前向上分开双臂向两侧,用意为拨开对方手臂以让对方中线暴露以方便我方进攻。 这节课后,因为满师的原因,秘书长和老罗宴请老师和大家,这里先谢谢两位的款待,并恭喜两位率先满师。老师说应该是我们大家祝贺他们,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大家应该一起祝贺那位满师的同学,这才是师兄弟之间应该有的情谊。 席间,老师谈了为什么两位能够满师,清怡是因为“单把”满师,之所以能够打好,是因为在练习的时候想法纯粹,只是想把拳打好,不做其他想,所以能够把拳打好,这是从“武”方面达到了满师的要求;建军则是从“文”的角度,通过文字,把自己练拳的感受写出来,所以满师,两位分别从“文”“武”两方面有所成就,因此满师。老师也希望我们能够努力,未来都可以从“文武”两方面都达到满师的要求。 老师在回答我关于如何打出拳的精神这个问题时,说我的问题正好问到了儒家关于个人要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慎独”。何谓“慎独”,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任何时候都是自然而然按原则去做,“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就是儒家的最高境界。老师正是自己以身作则,一以贯之的“慎独”,才让我们大家内心衷心敬佩。因此,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在自己独自练习的时候,也要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就如同老师在一旁代打那样,也难怪老师后面对我说,在十大形方面要我多向秘书长学习。 最后说到宣传册的制作,老师强调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原则,不能忘本,要牢记师承,不要至尊宝通吃,只求站在金字塔顶端。金星师弟在这个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见,强调在宣传册中要写明我们的传承才能够吸引普通大众。老师听完后大加赞赏,当即宣布金星师弟满师。在此,恭喜师弟满师,也为自己能够有老师这样的名师而感到高兴!
作者:陈清怡 2019-5-25 学拳小记周六早晨因为儿子有门课全市统一中考,以为要晚到训练场,结果还好准时到达。依旧,储教练和师兄弟们已经热火朝天的练开了,跟着他们打踩步热热身。
这次训练完,因为建军和我满师,大家和小凌老师一起聚餐,以感谢老师和教练的辛勤付出。其间,小凌老师和大家聊了近3个小时,难得有这么长的时间和老师交流。说的、讨论的东西也比较多,尽管小凌老师批评晓希的以前的文章啰啰嗦嗦,什么都记没有重点。我觉得能够啰啰嗦嗦把老师的东西记录下来,让没有来的师兄弟看到,也是不错的。下面我就啰啰嗦嗦记录一下这次的东西。
开始和结束的小仪式 群里晓希提到,她在智利教一个小伙子拳的时候,小伙子学完对她微微鞠了一躬以示谢意,深有感触。于是提议是否我们学拳也有这么一个小小的仪式,获得一致赞同。商议着,每次上课开始的时候,列队,学习委员喊“上课”,大家对小凌老师微微鞠躬,说“小凌老师好!”。结束的时候,依旧列队,学习委员喊“下课”,大家依旧对小凌老师微微鞠躬,说“谢谢小凌老师!”。
这次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实践了一下,还可以,大家整齐划一。忘记在哪里看到的,说十大形的单式,往返加上起势和收势,有了始终就是一个套路拳了。现在练拳加这么个小小的仪式,也算是有始有终,成套了。
为什么可以在短时间打好单把 因为满师,和小凌老师和师兄弟汇报了一下自己平日里十大形的训练情况。想着自己都能短时间打好单把,师兄弟们比我年轻、比我努力,是一定能打好十大形的。小凌老师听完汇报,解释了为什么我能短时间打好单把的原因,实则就是“多则失之,少则得之”。因为平日训练没有贪多,也没有要练成什么样的想法,反而练的时候能静下心来。而且跟小凌老师打过单把,看到过小凌老师的行拳,有了印象。静的时候不自觉会模仿老师的行拳。所以是机缘和合,才短时间有所突破。我自己的体会,练拳还要有一个“敬”,这个挺重要的。
拳练什么 自己练拳,一直是迷迷糊糊,跟着小凌老师和储教练走,往左边拨一点,就往左。往右边拨一点就往右。一直也不清楚拳到底是什么?要往什么方向上去练。这次就这个问题问了一下老师。小凌老师说(非原话,可能理解会有些偏差),尽管我自己不清楚拳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但实际上拳是有目的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也不同。
十大形,是以技击为目的的。练拳就是要在各式里面都做到一步三曲,我在单把上面有突破,做到了。那么就要把这种意境(我理解是意境)带到其他式里面,这样就有了。古时候,行走江湖的人,技击上都有一门深入的一两式,就是古人说的有两下的意思。比如把一个单把练好,就能和人较量了。而水浪拳,是以健身为目的的。我现在46岁,随着年龄增加,练拳的目的就要慢慢往健身上面转。
回来体会小凌老师的话,回想自己的问题拳到底练什么?凌氏拳艺的6字原则 -崇德、健身、自卫!其实已经明明白白的说清楚了。练拳的最终是崇德、是修身。
金星满师与文武兼修 这次谢师宴上,小凌老师宣布金星满师。同时解释了我、建军和金星满师的原因,我是因为十大形单把,“武”上有突破而满师。建军是水浪拳的体悟真,文字好,是“武拳文练”而满师。而金星不仅十大形打的好,能够感受到老师拳的神,文字亦佳,是“文武兼修”而满师。下面是小凌老师对金星满师的评价。
小凌老师写金星满师评语 - “一个“正”字,可见武艺境界不低,三个“阶段”亦知文化修为不俗。“正”字之体悟,“阶段”之领悟,文武兼修,远超一般人满师之程度,金星满师就在此刻。感谢礼贵、全弟为金星的辛勤指教!” 老师问,同样看老师打拳,为什么金星能够感受到老师拳里面的“正”,而大家却没有呢?国燕教练在论坛的评价也许就已经回答- “能感觉正者,自身必正。”
这里恭喜金星满师!
慎独 嘉严问,如何打出拳的精神?老师说要“慎独”。老实说,这段我听的不是很明白,大概的意思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看看其他的师兄弟怎么记录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次的谢师宴,说是聚餐,感觉更像是一次讨论会。期间大家就凌氏拳艺的宣传册制作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看法,大家都殷切的希望能把拳艺推广出去。但小小册子,放什么,不放什么?意味着未来的受众第一眼能看到什么。是弄个什么东西,博眼球,先把人吸引过来?还是迎合现在人的趋势,想要什么我就给什么?还是突出师承,介绍自己?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
其间,小凌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老师教拳和大家现在学拳到底为什么?大家一下愣住了。(非原话,是我对老师发言的理解)。
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把拳艺传承下去吗!小凌点醒大家道。那传承就要把自己好的东西传下去,不能削足适履,做一些似是而非的改变或东西去迎合别人!因为这那和外面作假的没有区别了!因为我们的东西一旦出去,就会被别人改编的和初衷本意不相符。如果我们自己也做,那不就迷失了自己?传播出去的东西还是我们根本的那个东西吗?还是传承吗?
所以,我们的拳是这样的,传承就要这样,这个才是我们的根本,也是传承的根本原则。传播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这个根本原则不能变!
听完老师的解释,大家非常震动!后面的讨论也变非常的简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老师一以贯之、以身作则,为拳艺的传承一直默默的耕耘着。像老师学习!
作者:黎明 张黎明2019.05.25 继续水浪拳的削峰填谷,集体部分从平分秋色到燕子横斜: 平分秋色:这记拳右手应该从左腿外侧划过,我是从内侧过是。实际上,之前打的时候,对这块也是无意识的,并不知道怎么是对的怎么是错的。发现很多原先模模糊糊,或没有明确意识的细节,往往是错误的。 魁星献斗:45°角接下一式拳时,需注意及时调整右脚的脚尖方位。因为这记拳的方位调整并不是很大,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不说别的,按错误的情况下,脚尖和膝盖的方向就是不一致的,这点就不符合拳理了,对膝盖也不好。 燕子穿云:这个拳的要点在于意识要放在右手肘部,同时右手掌的位置要稍高一点。这记拳,意识对了,自然而然也就做到坠肘了。 提手七星:踢腿的动作需与右手手腕的上撩同步。 单独指点部分,则正式开始下半套的指点: 起势 :双手沿两肋向上,大致为双乳的宽度。不能太窄也不能太宽。 旋转乾坤:双手不能忽前忽后,可以想象掌心有一支毛笔芯在哪里画圆。另画第二圈时,需画大圆,我两圈大小几乎是一样的。 风摆荷叶 :双手的距离,在随风摆动的过程中,需保持一致,不能忽远忽近。可以把双手想象成一张大荷叶在随风摆动,叶子是不会一会大一会小的。 枕流逆袭接琵琶遮面的后退动作:这记拳老师说侃希打的天然对,剩了十年的功力修练。大致要点是左手随身体虽有后撤,但幅度不能大,要有防守的意识,也就是要做到中线不让。原先以为,中线不让,左小臂要横向守住不能先后,这些仔细观察老师和侃希打的拳,左小臂还是有一定先后的,但幅度需控制住。演示给老师看时,说我这记拳的动作还是扁掉了。 另外说一点,最近教小孩和公司同事水浪拳时的一点体悟。 今年春节前后,经过一年的样子,小孩大致可以把整套水浪拳的路径打下来了。这段时间,在逐步的纠正其路径及部分细节方面的问题。小凌老师这次课上提到过,看我们打拳的时候,如果谁打的不对,老师能感觉到别扭。我在看小家伙打拳时,也有类似的感觉,心理会有其接下来应该行拳的路径,一旦和我心理的认为的不一样时,或者说自己平时打的 不一致时,会感觉到自己气息上的某种不顺、不舒服。 同事这边情况,他之前也有和别人学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拳。后来听我说在学凌氏心意拳,他自己从网上搜到了晓舟8个月水浪拳作业那个视频,前不久才告诉我自学了上半套,让我看一下。路径、方位、细节等错误百出就不提了。我就说,每周帮他看一下,梳理一遍吧。然后我发现一个现象,有的路径,基本很简单,说了好多遍,对方就是打不对。比如无用之用二,上下对拉。他在对拉的第二记时,会很明显的右偏,开始我觉得就是一个简单的对拉,怎么会对不齐中线呢,怎么说怎么来回试都不行。后来实在不行,面对面的带打,很神奇的,就对拉了两个来回,一下子就纠正过来了,也不知道怎么个原理。 好像老师教我们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有的时候,说几遍改不过来,就必须带打才行。当时,我就感觉到,平时每次课,老师都会给我们带打一遍,期间的潜移默化,对我们来讲是多么可贵。
作者:晓希 “今年春节前后,经过一年的样子,小孩大致可以把整套水浪拳的路径打下来了。这段时间,在逐步的纠正其路径及部分细节方面的问题。小凌老师这次课上提到过,看我们打拳的时候,如果谁打的不对,老师能感觉到别扭。我在看小家伙打拳时,也有类似的感觉,心理会有其接下来应该行拳的路径,一旦和我心理的认为的不一样时,或者说自己平时打的 不一致时,会感觉到自己气息上的某种不顺、不舒服。” 这几个月来,老师先后宣布了源深培训点的几位师弟达到满师标准,竟然没有黎明,以此可知老师对弟子考核之严格。看了黎明师弟的这段文字,和自己教拳时感受相同,也和老师说的体悟有点相似,这种感受从未见于他处提及。自己的水浪拳一路走来,有三年多时间,和黎明交流相对来说多一点,觉得他习拳刻苦,聪明能干,为人正直,对我和同学们帮助很多。昨天刚发现清怡写了一篇我读过的他本人写的最好的一篇文章,今天又发现黎明写了一篇我读过的他本人写的最好的小记,我提请老师看此文,也谨小慎微地说了自己的看法。老师阅后说:“黎明有这种感悟,实质是一定的功力体现,今天就是他满师之日。其实他早就可以满师了,为师只是多多敲打他,要他克写作之短、之懒而已,他能认识并克服这样之类的情况,会很快上一个层次的。”
晓希2019-06-03
作者:罗建军 尝的感觉
今早行拳,感觉有点不一样,在贴纱垂帘前一记,两手边向上边转之时,两脚抵地,两手上升之时感觉到了腹腔,肋骨也在涨,这种感觉就犹如雨后的禾苗在往上拔节一样。之后的行拳也多了一些细微之处的感受。晓舟教练曾经记载:“2012.5.10,从四川来的德楹师兄来沪,肖师在徐家汇的光启公园为其指点水浪拳。我有幸与全弟师兄、国燕师姐一同旁观学习。肖师在指点鸿雁双飞前面一段,双手翻掌转身从头顶放下一记,给德楹师兄讲,“这记拳哪天你打到肋膀骨抽,再从抽到不抽,就是成功了。””当我行拳到这里时,感觉到了身体侧面,或许那就是肋膀骨吧。要不是因为时间有限,真想好好体味一下。行拳结束后,走路之时对肩胛骨有了一点感觉了。
5月25日的训练,老师在讲解魁星献斗之时,说了要点,拳是虚的,脚后跟抵地,然后拍了拍肋部,我的理解这里是要长,可能就是今天早上那个感觉吧 这次的训练老师纠正了我、达达、黎明、晓舟教练从下半套起势到流星赶月。老师的指点越来越深入,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起势时,两手需要小指外侧贴着身体,沿着两肋向上,可能和经络有关。风摆荷叶时两手之间的距离不要忽大忽小。枕流逆袭向后那一记,要注意左手的肘尖以及左手向后又向前时的转动,回来自己练习时,我感觉要把这打好,可能需要腰胯在这里转动一下。
老师的指点,我觉得是要让我打出一枝动百枝摇这样的整体,这就需要对身体各个地方有感知,可以进行精微的控制。所以就需要松,我自己的体会,身体的松,需要松而不散,是要可察知可控制。可察知,我觉得老师在龙吊膀的拳理要旨里的“格转撩转意腰尝”里的尝字形容得很妙,我自己的经历,某一天突然就感觉到了,这个感觉到的过程与我们品尝食物时味道在口中散开完全一样。
罗建军记于2019年6月4日
作者:郭明虎 郭明虎2019-05-25 今天学习走马观花,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雁字横斜。 魁星献斗: 该招数后续向左下运动时,注意随着身体和手臂运动,右脚脚尖也轻微向右运动这样可以保证膝盖和脚尖相合,膝盖也不会处于扭曲状态。在随后的225度转身动作后,小凌老师指出我打的不对。意识应该在肘上,所以肘应该领前,并且和膝盖相合。同时保证左右手臂在同一个倾斜平面上。 燕子穿云:该动作体现的是穿的意识,所以动作完成之后意识应该停留在肘部。同时为了做到‘收放勿露形’,这时肘部不要领前,而是手掌在前。 提手七星:腿部前踢和手掌向上应该注意同步。 雁字横斜: 好的内家拳是要先守后攻,或者是有守有攻,为什么这个动作要门户大开?运杰请教小凌老师,小凌老师特意演示了一下,雁字横斜是强行把敌人的门户打开的动作,所以这个动作是安全的,已经把敌人挡在外面了。
作者:张耀东 今天继续在小凌老师和王国燕教练的指导下打磨水浪拳,主要复习了下半套的平分秋色、走马观花、魁星献斗、燕子穿云、提手七星、雁字横斜。
平分秋色:左脚要尽量抬高。目前我抬得还不是很高,可能因为功力还不够。听师兄弟讨论,如果胯打开了,就能抬得比较高。
魁星献斗:右手的大臂不是水平的,肘部要抬得比大臂根部高一些,以前这个细节并没有注意,所以应该没打出“献”的感觉出来。
燕子穿云:虽然手在前,但是意识在肘部。练习这势的时候发现肘部总是会往外翻,要往里控制的时候又觉得很别扭,后来发现如果把肩部透出去,效果就会好一点。
雁字横斜:上课的时候小凌老师看我两手打的太开,特意演示了这招的用法,从中路分开对方的双手。 <style></style>
作者:王国燕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9/6/18 23:24:30 编辑过]
作者:童金星 学拳小记2019-05-25 ——听老师讲拳有感 周六参加了清怡师兄和建军师兄满师的谢师宴,席间老师还宣布我也满师了,让我感到很是意外和惊喜。 期间,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拳的问题,收益匪浅,让我对拳有了更多的认识。 一、关于内家拳 在点评清怡师兄满师感言的时候,老师说了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过去,能将单把这记拳练好,就能去走江湖了,我们一般说一个拳师厉害都会讲:他手里有两下子。就这一两下就够了! 虽说“走江湖”大多是生活所迫,但这三个字,却又多少包含了一些浪漫的情怀,对于已经过了爱幻想的年纪的我来说,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遗憾又幸运的是,过去的这种“江湖”,似乎不复存在了。在这个时代,似乎不会再有签订生死状的格斗士,也不会再有凭借三尺长刃、以生命和名誉做担保的民间镖师存在。原因很简单,一是不合法,二是没必要,时代背景注定了这两种职业的消亡。 换句话讲,在过去,除了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对大部分习武之人而言,武技是吃饭的家伙,跟我们现在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一样。既然没有了这些需要刀头舔血的职业,也就不必刻意去追求武术搏杀的技能,那追求什么呢?正如老师在《內家拳与外家拳之区别》一文中所述:“拳之始立,其目的崇德、健身、自卫”,这,才是当代习武之人所应追求的东西。 想到这里,不禁感慨自己的幸运: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虽说为生计奔波,但仍能每日安心练两趟拳。更幸运的是,能够遇到真正的内家拳,遇到肖力行老师,储教练和各位师兄师姐。要知道,正因为是在太平盛世,所以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之辈甚多,对于真正热爱武术的人而言,浪费的金钱可以再挣回来,消耗的精力和养成的坏的行拳习惯是最让人痛心的,更有甚者,练坏身体的也不在少数。 某日,因工作原因与一不熟悉的业务员交谈,不知不觉,聊到了锻炼身体了,他跟我讲他在练某个拳。我很奇怪,虽说对他不了解,但是我看他走路的形,不像是练过拳的样子,就好奇跟他多聊了几句。他接下来的话让我感觉匪夷所思,大概意思是他们一块练拳之中练的最厉害的几个高手膝盖全都练坏掉了,言语间还挺得意的样子,难道是突出他们练的拳威力大? 因为彼此也不熟悉,我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应付几句,大概意思就是让他注意身体。 我真不知道他口中所谓的“高手”图什么,背离了拳最根本的目的,那还叫拳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内家拳在当今社会几乎绝迹,因为几乎没有别人能像老师那样说出内家拳与外家拳的特点,更不用说去练所谓的“内家拳”了。 所以说我是幸运的,既能得遇明师,又能安心习拳,这岂不就是过去王公贵族才能享受的生活么? 二、关于“度” 虽说清怡师兄、建军师兄和我都被宣布满师,但我们心中都有共同的疑惑,似乎我们距离十大形那“出手如电,落步人翻”的境界还相去甚远,怎么就满师了呢? 老师提到了一个“度”字,凡事没有对错,关键是对“度”的把握。 清怡师兄的单把,打出了十大形势大力沉、一步三曲的特点,通过十大形和水浪拳的练习,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较几年前大有改观;建军师兄,对“松”的体悟,则表现出在文武双修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我则是通过学习十大形,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较以前更加成熟。 得益于老师和各位教练的教导,每个人都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提升,达到了一定的“度”,所以老师觉得可以满师。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行拳正确的基础上。每次老师给我们纠正拳,都会强调,功夫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是行拳错误的话,是永远练不出功夫来的。 如何能打出“正确”的拳来,一样是要把握好“度”。对于初学者,甚至习练好几年的人而言,“度”都是很难把握的,这就需要明师点拨。就像老师指导我们练拳,从来不会一下子把所有细节给我们说一遍,往往都是看我们的拳练到一定火候之后,才跟我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就是对“度”的把握。 三、关于“功” 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体状况,对“度”的把握也不同。但我想,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练拳讲究的“手脚齐到”,其实就是不断地增强协调性,有了高度的协调,才能把劲打出来,就我目前的理解来看,这种协调性,就是“功”的体现。 没有人能够永葆青春,再厉害的保健术也只能延缓衰老。老师在点评清怡师兄感言的时候就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练习十大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上了年岁的人,体力肯定不如年轻时那样充沛,但是我想,在正确的指导下练习,“功”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反而会愈加深厚,就像老师和储教练的每次行拳,干净利落,这就是功力深厚。反观我们几个年轻人打拳,或脚下不稳,身体乱晃,或紧张发抖,自己跟自己逼劲,一身的力却打不出来,这就是“功夫”没到家啊! 这次宴席,受益良多,不由感慨:凌氏拳艺,内家拳的净土,所言非虚! [此帖子已被 童金星 在 2019/6/26 8:45:09 编辑过]
作者:刘飞 学拳小记 刘飞 2019-05-25 今天带着刘茗露来打拳,一是带她来练练拳,二也是因为家里没人带她就让她一起来。看下来效果挺好,她也有收获,小凌老师也说了“以后没人带她就带到这里来”,谢谢老师的关心。 先跟着王老师打了水浪拳下半套,从平分秋色开始,走马观花、魁星献斗到雁字横斜。平分秋色这个上次说过,手从腿外侧过走,这一个很重要,不仅是我也是很多师兄弟共同的问题,手从腿外侧走那么身体就要侧一下,不仅有提胯的动作,手的动作也要协调,这样才能体现平分的意思。走马观花、魁星献斗和燕子穿云,大家都做得不错,这几个动作在密州出猎里面也有,需要注意的是魁星献斗左手全面贴着右手肘部,提手七星这记拳我打的一直不好,甚至有些时候这个动作会划过去,提手的同时提腿向前小踢一下,然后右脚回到后面左手向前击拳,再下面就是要用拳的指尖面打人,我以前一直是立拳面打人的。这几记拳是我以前一直忽略的,打的不好,这一次在学习就好多了,至此所有的水浪拳动作老师又带着大家学习了完整的一遍,大家都有升华。 打十大形,最近还是练习老三篇,踩步有些进步,但其他还是做得不好,比如抡劲就一直两手过高,身体不向前。单把平时也练习,但是练习的效果不好,练习单把的时候右肩部始终有些拉伸的不适感,所以平时也不敢特别敢练习单把,肩颈位置还是没有打开(可能跟日常坐的时间长有关系吧)。 今天清怡和建军两人满师了,请大家吃饭,因为刘茗露还有事,所以我就没有参加他们的满师宴。他们两个是我们里面最早满师的,跟勤奋打拳有很大的关系,衷心为他们高兴,也要多向他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