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9-03-09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241 )
作者:晓希 2019-03-03学拳小记 天官指星:前腿弓步不可太前导致身体前倾,身体是中正的,右手出向正南, 童儿送书:肩膀透出去,尽量伸远一点, 穷游极海:穷是全部的意思,两只手全都拉向头部,然后一起向下插,右手中指触地 踏雪探梅:左手架在右臂边缘,力往一道使, 樵夫担材:拳头向肩膀两边砸下去, 川流不息:意识是在右手,左手是顺便翻一下。 风动浮萍:身体带动手转,上手的肘要压住不可抬起。 学到现在,老师一说此记拳是以身体带动手,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得到,什么叫以身体带动手,然后反过来用这记拳的体悟,去运用到前面的很多记拳当中,前面的拳也能够打出身体带动手的感觉,从而整体提高拳的水平。学生学拳,学到什么程度不会忘记,就是等练到有了体悟之后才不会忘记。所以老师教拳,在什么时间节点说什么层次的内容,很有学问,有的东西,说早了,学生怎么也不明白,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第四是猴束蹲,是腿蹲而不是弯腰,蹲不下去可以蹲高点。 2019-03-09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9-03-09学拳小记 本周阴雨连绵,但是老师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教我们学拳。 水浪拳从“鹞子穿林”开始,这一记一共有3下,分别朝3个方向,先是朝西北,然后是朝西南,两次的夹角为90度,最后一下脸朝西,这3下人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不能有高低起伏。随后是“赤龙搅水”,重心在后,脸和右手手肘朝正东,这一式为防守用,所以打到这一式的时候,要略微停顿几秒,目的是“观敌料阵”。“风动浮萍”前一式,上面的手肘要不可抬起,下手在裆部,两手在一个垂直平面,这一记是以身体带动手,我们学到这里已经能够很容易就体会得到什么叫以身体带动手,然后要反过来用这记拳的体悟,去运用到前面的拳当中,让前面的拳也能够打出身体带动手的感觉,从而提高拳的整体水平。 十大形训练,因为天雨路滑,没有统一训练,大家自己找地方练习。我在练习上周学的“惊马窜道”时,储教练指出3的时候,双手是从自己的胸口出去成拳,而不是两边,如果是两边的话,就打不出力道。
作者:renmin 学拳小记
本周上课,国燕教练将水浪拳后半套已全部教完。小凌老师看了我们打的拳,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重点纠正了鹞子入林,赤龙搅水两式。 鹞子入林: 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这记拳和加深印象,又去百度了一下。鹞子,又名雀鹰,体形比苍鹰略小,生活在山地林间,飞翔能力强,善于在林中穿梭飞行。记得以前老师讲这记拳的特征时好像说过,鹞子在林中可以侧飞(斜飞?),说明它非常灵敏。那么,结合到拳上,就应该打出那种迅速又灵敏的感觉。 此式拳分三记,第一记,面向西北,身体半蹲,出拳时伸左臂,同时左腿退步,左腿退到位的同时收回左臂,伸出右臂,注意,右臂是贴合着左臂下侧快速伸出,伸的同时转动身体方向,面向西南。第二记,面向西南,第三记,面向北;出拳方法方式同前,保持身体在一平面半蹲。我感觉转动身体时是以中线为轴,带动手臂的转动;另外,实战时后手藏于前手之下,出拳更隐秘更迅猛,感觉是招中有招,防不胜防。此式对手眼和身体的协调性要求性高,这一式我感觉挺适合我这个矮个子的运用。 赤龙搅水: 此式分为两步,第一步两手自下向上沿身体这一平面划大圈,右腿同时向右平行迈步,最后呈虚步(丁八步?),四六开,重心在后,身体保持中正;两手交叉于面前,指尖向上,面向东(假想敌的方向)。第二步,双手自上向下划大圈,两手于面前交叉后再打开,掌心向上;脚是先上左脚,再迈右脚,最后定式同上,同样面向东。老师说水浪拳很多招式是技击的作用,而这式主要作用是瞭望,有点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伺机而动那么个意境。 这两式一直是我之前打的错误且没搞明白的地方,纠其原因是我缺少对拳意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停留在形的模仿阶段,没打出那个韵味来。感谢国燕教练耐心细致的分解每个动作教导我们,老师给予我的是那种纲领性的引导,交给我们的方法始终是之其然之其所以然。还有特别惭愧的是一直要老师督促写小记,但它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在写的过程中是一遍遍的回忆,理解和记忆的加深。感恩!
作者:罗建军 先由老师给我、达达、黎明指导水浪拳,从瓶花落砚至天官指星,我的问题: 1、瓶花落砚起始是左手翻转到右手上,翻转后两手手腕相交。我的错误一是翻转时机不对、二是翻转后手的位置不对。 2、踏雪探梅起始时,右手在胯侧,手应直。我的错误是这里手向左折了 达达的问题: 1、高山流水脚落下成弓步时膝盖过于往前,需要控制住 2、高山流水由弓步转成定式时,上举那只手要边向上手心边向里 3、童儿送书肩要透出去,手要向前拔长 黎明的问题: 1、老师给黎明讲了穷幽极海这个拳名中穷的含义,由瓶花落砚至穷幽极海后退那一步,手要上提,身体拔长 2、踏雪探梅第一探时左手虎口张开,拇指放于右手肘弯处,劲往一处使。黎明和踩步里拓法一样了
然后由国燕教练和老师对我们集体进行水浪拳第二阶段的指正,从鹞子入林至风动浮萍: 鹞子穿林: 两手一前一后,后手低一点,约与肘平齐。 赤龙搅水: 1、重心往后一点,眼睛穿过两手交叉处向右 2、打至此处可停一下,意为观敌料阵。 风动浮萍: 由身体带动,可由此式的体悟提高其它的路径
后面是十大形的训练,这次由储教练指点,终于解决了踩步摇法时手撇的问题了,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开始学这记拳时做得比喻,像火车轮的连杆一样,手至腿边时向上提,这时肘部自然就向后,就像火车连杆连接处往复运动时一样。
训练结束后,老师讲了团队的一些事情,可能是担心我会有想法,先和我进行了沟通。能够得遇老师,拜入门下随其学拳,是我的幸运;能够得到老师的批评,指出我做事的不足,是我之大幸!在我看来,指出行为和思想上的错误,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大的帮助,甚于其它。指出的错误越大,从中获益就越多,进步就越大。老师的批评我觉得比对我拳艺的指导更宝贵。
罗建军 记于2019年3月15日 [此帖子已被 罗建军 在 2019/3/15 13:57:21 编辑过]
作者:黎明 张黎明2019.03.09 这次课,阴雨天加上有公众活动,原先的场地,课上到约半个小时,就被工作人员清场。好在清怡和建军事先找好了备用场地,非常感谢! 这一轮的水浪拳削峰填谷教学,已进入尾声。这次课上主要讲鹞子入林、赤龙搅水和风动浮萍。几个要点 : 鹞子入林 :共三式,主要是两个要点,一个是方向,分别为西北、西南和正西;另一个是,后撤的手应和前手都处于身体中线,并置于略低于前手高度,为伺机而动的防守。同时和前手共同起到守住中线的作用。我原先打的时候,后手撤到到了腰部的位置,就完全没有这个攻守平衡的味道了。 赤龙搅水:也是两个要点,都和方向有关。首先是整个肢体的进攻方向需要对准招式的假想敌的正东方位。很多同学这记拳肢体是面向东北方位的。另一个是细节方面的方向,前手的肘尖也需要对准正东方位的假想敌。 风动浮萍:共两式,分别面向东南和东北,成90°角。我原先打的时候,这块有些随意,方向角度打的不够到位。两手运动中,需保持前后一个面,左右一个面。 另,小凌老师在讲解这记拳的时候,有特别提到,因为这记拳的路径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可以让初学者,较容易的体悟到以身体带动手臂,这一基本拳理。并以此为基础,慢慢体悟其它招式的运转路径,慢慢地就可以提高对拳的整体理解。 对我、达达和建军的指导,主要从高山流水到天官指星。 高山流水 :上手下来的时候,两手臂需要在身体中线贴住,守住自己的中线和面门。我原先两个手臂分开了,完全没有那个意识,就变的只是操而不是拳了。 童儿送书 : 关键是手臂要尽量伸出去,要有肩催肘、肘催手的意识; 踏雪探梅:左手虎口张开,贴于右手小臂侧面,这样才能使出双手的合力; 樵夫担柴:不能太早握拳,需要在双手打到位的同时进行握拳,这样使出的力才不是拙力。 天官指星:主要是弓步时,上身不能太过于前冲,把重心都落在了前脚,即不和拳理,还容易伤膝盖。身体应该是中正的,重心垂直落于裆部。 课后,就近期分会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主要说了下清怡做的分会组织构架的调整方案。另,按老师的提议,同时设立事务组,主要负责收集大家的各类建议、问题的跟踪与反馈。说来有些惭愧,因为平时一直偷懒,疏于写小记。老师直接任命由我负责这块的事情,并说到治我这个懒病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懒治懒”。汗!
作者:仁者无忧 学拳小记
黄腾达 2019-3-16
3月9日,天有小雨,大家在源深训练点练拳。肖师先指导我,建军和黎明水浪拳,从穷幽极海、高山流水、童儿送书、樵夫担柴、到天官指星。 穷幽极海:拳路从上打到下,身体上拔,双手拉倒上方极致,双手向下插到底,左手中指点地,退蹲下,后脚跟不离地。 高山流水:身体上提时,注意手的意识在上方的那只手上,中指指气连天。下来时,身体动带动手,弓步注意重心不能过于偏向前脚,这样容易失势。一手翻一手前伸时注意用法是一手隔开对方,一手攻人中线,自己的门户不能开。 童儿送书:第一次两手相合时,身体已经站直了。双手斜向上送出的时候注意要尽可能的往前送,像是儿童给大人送书,身高不够恨不得踮起脚来的意境。 樵夫担柴:双手从上方往前后拉开时,注意握拳是拉开形成担柴样子的一瞬间。手腕略内扣像担柴握绳的样子。 天官指星:弓步注意重心不能过于偏向前脚,不能失势。
后王国燕教练指导大家水浪拳,从鹞子入林、赤龙搅水、风动浮萍、气升昆仑、存气开关,到最后的收势。肖师进一步纠正动作。 鹞子入林:前手后收,后手前伸,后手的初位置在肋骨旁边,前伸时身体后退,前手的肩领前。 赤龙搅水:下盘重心前三后七,双手交叉,手心相背,人朝着前手肘前脚的方向。意识在前手肘的部分。 风动浮萍:人半蹲,双手没有前后,同时运动,下手微曲前推。 气升昆仑:双手运动时之间的间距不变。 存气开关:双手交叉时,前臂交叉,两手平行向前。 最后打水浪拳时,肖师特别提醒了我一下,临崖勒马这一记拳时,我的身体靠后仰了,要立身中正。
作者:陈清怡 2019-3-9 学拳小记周日依然下雨,节气上刚过惊蛰没几天,以往记得惊蛰前后会打雷的。结果今年雨倒是不见停,雷却一直没有一点动静,也不知道地下蛰伏的虫子是否知道要出来了。
这次水浪拳教学纠正了“鹞子穿林”、“赤龙搅水”、“风动浮萍”、“气升昆仑”、“存气开关”,水浪拳下半套的纠偏也算圆满完成。具体的动作细节如下。 “鹞子穿林”- 三个方向顺序分别为右左中。 “赤龙搅水” – 此为观敌掠阵,为守式。身肘和脚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这次发现自己两个手上下防反了,应该是前手在外。 “风动浮萍” – 上手和下手在一个立面上。而且侧身劈的时候,手的位置在对方脖子的位置。小凌老师说,这式要体会身体带动手动,大家学了这么久要开始慢慢往这里体会。以前不说,动作都还没对,说了也白说。 “气升昆仑” – 上下2个手是相对的。 “存气开关” – 2手小臂在腹部前交叉,我以前是手腕交叉。应该是小臂交叉。
十大形,最近一直是练习踩步和单把,别的基本没有练习。打个小来回,走走喘口气,回味一下,再打个小来回。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弄个10多分钟,次次都觉得不太对,有点体会又好像没有。就好像手脚齐到,到不了,就看看是不是能肘和膝一起到,也不行。发现还是肩和胯要一起,好像好点,但也难。知道打拳这个东西急不得,也只能一天一天慢慢来。
站桩这2个星期站了2次,发现最初要强忍的大腿酸麻都基本没有了,一站腿很快开始慢慢抖起来,出着汗,肩和腿有些小小的酸,抖抖就好了,站的时间也长一点了。感觉好像练的是命门外顶和松肩,只是比较花时间,也就没站了。
作者:王国燕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9/3/18 9:21:41 编辑过]
作者:童金星 上一次在大宁公园训练快结束的时候,我特地请了储教练和朱教练帮我看踩步,因为踩步的劲还是打不出来。 朱教练指出我拓手的时候步子太大了,动作三发力的步伐和拓手的步子一样大,那么动作三自然不会有很明显的加速度。我试着把动作二拓手时候的步子跨的小一点,却又比较别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另一个问题,就是手上的发力比较多,而身体整体上去的劲不明显,尤其是拓手的时候,看起来像是手简单的画圈压下去,而没有“拓”的意思。 回来练习了几天,发现如果要保证拓手有“拓”的感觉,并且步子迈的比较小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转腰。因为拓手的时候,右手左脚在前,这时候如果腰往左略微带一点的话,步子自然就小了,而且身体自然就坐在了后腿上而不会前倾。 之后,再继续动作三,再转一点点,然后蹬腿回拧,那个劲就有了。 打给储教练看了一下,储教练说打的比以前好一点了。 [此帖子已被 童金星 在 2019/3/22 17:17:19 编辑过]
作者:刘运杰 学拳小记 今天国燕教练继续纠正水浪拳。从“鹞子入林”到最后的收势。我感觉鹞子入林打得最差,感觉不连贯,不顺畅。第一方向要对,西北-西南-正西;第二双手前后位置,先是左手在前,一步一换;第三是双膝微曲。“赤龙搅水”前一记动作,方向是正东,打到这里要停一下,有“观敌瞭阵”的作用(小凌老师语),前腿要微曲,不是笔直的;搅水之后的双臂尽量舒展打开。“风动浮萍”动作中下面的手指尖朝下,而不是平放。 十大形练习,给储教练看了踩步。储教练说比以前好,存在的不足:一是动作三时手臂要舒展些,不要缩着;二是动作三发完力后马上松掉,不要绷着;三是收势的时候,弓步两脚的位置要错开,便于站稳,我的步子没有错开,包括收势的动作一和动作三。
作者:刘飞 学拳小记 刘飞 2019-03-09 源深体育场因为今天有活动,所以说9:00开始就要封闭,但是今天下雨,不太适合室外操练,所以在封馆之前还是在二楼平台。平台上锻炼的人还是很多的,过了九点暂时也没人说啥,我们也就窃喜是不是今天还能继续在这里练习。小凌老师也就说到了这个事情,中国人的事情说不准的,说9:00就应该9:00准时,这样才是君子之道。 后来还是封馆了,大概9点三刻左右,这也就是中国特色的“差不多”,确实也差的不太多,还好我们水浪拳都练习的“差不多”了。今天水浪拳我们全部打完了,从犀牛望月、鹞子穿林、赤龙搅水、风动浮萍一直到气升昆仑和存气开关。至此水浪拳的第二遍学习告一段落,今天老师感觉我们还是学的有些多,重点还是从鹞子穿林和赤龙搅水要练习好,我在鹞子穿林的时候打的不太好,之前是手部动作不对,先右手前然后左手前,然后接赤龙搅水的起式,两手交叉右手在前,搅水要有搅水的气势,顺时针方向的。气升昆仑之前动作,两个手始终是想协调的,如果上下就是一个平面,挥动的时候如同抱圆。重点说一下收式吧,我一直以来收式都做的比较难受,呼吸始终调的不顺,以至于收式结束以后还是有些喘,后来根据自身的体会,慢慢的把气升昆仑节奏变慢,存气开关更加放慢,原来呼吸一次的节奏变成两次(一息变成两息)或者两息变成三息,整个的节奏好很多了,收式做完就没有气喘,人也变得平静了。 十大形是在体育馆长楼梯下练得,大家相互之间还是相互学习,感觉最近大家进步很大,今天跟着大家学了惊马窜道,挺有意思的一招。先是双手提起,如提起马的缰绳,然后前跨两步,左腿提起双手下插至膝盖下,然后后退一步双拳击出,动作与夜马奔槽是一样的,动作打起来大开大阖。 今天小凌老师接着讲传承的事,完全是时不我待的感觉,路很长也很曲折,有过弯路但收获还是很多,要求我们每个人发挥自己的能力,从不同渠道发挥自己的专长,目前各个部门都有了,AB角的问题,相互协作不至于因为一个人而影响这个团队的发展。团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确实需要更加细致的分工,更加严密的管理,老师还提出了像张黎明这样可以作为“综合”“秘书”管理的人选,确实如老师所说他很适合这个位置,也能更加促进他的进步。一直以来我也想更多的参加团队的工作,也做了一些努力,参与过以前新版书和翻译的工作,小凌老师今天的话也提醒了我,在更合适的位置上贡献力量。质译山房是个很好的团体,里面都是高手,前面的翻译我能看出来我的水平和他们还是有差距的,所以这次我和运杰商量退出翻译组,和黄腾达和罗建军商量,加入凌氏艺海和博客小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