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2学拳笔记
-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8-06-02学拳笔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143 )


作者:晓希
发表时间:2018/6/2 18:45:14

2018-06-02学拳笔记

 今天老师对我的指导:

 燕子衔泥:右手走弧线到左手虎口,左手掌心朝向身体;

下半套起势:转动手掌的时候,手掌心超前,想象手心是气凝聚成的毛笔的笔尖,然后用这个笔尖画圆。有了这个意识之后再转手,感到手心发热,转手的时候有气跟着手一起转;

掩手冲拳:身体转和右拳向前伸是同时进行的,不要先转好了身体然后再出拳;

风摆荷叶:后面的退步,手都是从耳朵这个高度下来,不要一会从头顶下来一会从下巴处下来;

从琵琶遮面到流星赶月:双手一前一后相平行,双手不是重叠的是有前后距离;

流星赶月:右手左手各一记,右手向上左手向下,左手向下插的时候左脚不要离开地面。转身的时候,左脚要贴地,是用左脚把对方的腿勾起来的意思,落地后左脚有一点往内勾,双手臂在1/3处交叉是把对方架住格开的意思。右腿退后落脚在东南方向。

 今天我打拳出现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错误,老师说这是因为功力不够,拳还没有打定型,过一段时间拳就会走样,要等到有了一定的功力拳定型以后,才会每次打出来都相同,即使很久不打也不会走样,架子还在那里。

 老师今天交给我一个新的学生,叫Lucia,我从头开始教Lucia,从起势到第一记注坔贯月。Lucia学得挺好,这一段路径已经学会了,说打了以后感觉很舒服,回去以后每天都会练习。运杰的夫人也跟着一起学了这段,希望她下次再跟着运杰一起来学拳。


 今天我有一个地方冒犯了老师很不对,老师问运杰的夫人多大年纪,我很不合适地插嘴说不该问女孩子的年纪。老师说老师问学拳的学生的年龄,是为了针对这名学生的年纪作出相应的指导,不同年纪,身体应该呈现出来的健康状态不同,拳教师要想办法让她达到这个年纪应该有的状态,所以对学生的年纪要清楚,这个跟社交场合的礼貌毫不搭界。老师所言极是,我很是为我的无知和鲁莽而羞愧,给老师说了对不起,请老师原谅!老师说各自角度不同,没什么错,哪来对不起呢?我们凌氏团队就是要有这种畅所欲言的氛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在充分保持个性的基础上,达到认识一致,团结前行!

 

课后,老师召集大家又谈了再版书的工作问题。老师说做这件事,出书其实不是最主要的目的,通过做事情的过程,发现一批年轻人才,锻炼一支高效队伍才是更重要的目的。我们再版书工作组前一阶段的工作进展有些缓慢,老师为了帮助我们触动我们,身体力行,带头看书稿,提意见,督促我们先拿出完整版的初稿。为此阅读量超过200万字,然后选出来23万字,再从这23万字里,选出13万多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累很费眼睛,眼睛又会模糊不清了,还好我们分会年会上送了老师一个墨水屏,让老师的眼睛稍微好受一些。老师说他划分的纲目,对文章提的意见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工作方法是正确的,就是先要搭起一个框架来,然后其他人才好往里装东西,雕琢细节是下一步的事情。领导者就是要做这些提纲挈领的工作,不仅自己要会做,还要会安排其他人做。我们要学习老师的工作方法。

再版书的工作现在进入了第二阶段,就是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删选、调整、选优、充实、提高,这个阶段的工作,其实比第一步更难,要求更高。因为要通读文章,要做艰难的选择,要勇于否定自己,也要勇于否定他人,对老师的意见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且,时间也更紧迫。需要全体同学的通力协作和努力!

我在会上代表工作组向同学们发出了号召,说我们工作组今天会发布文章汇总和征集意见的表格,请大家每个版块里的文章都要阅读一下,然后提出自己的留删意见,不要被初稿的选择限制了自己的思维,请畅所欲言。如果在文稿之外,大家觉得还有更好更合适的文章,请推荐和补充。如果对初稿的纲目的分类有自己的看法,也请一并提出。最后我们综合考虑。请大家尽快填写征集意见表,填好一章交一章,最晚交卷时间是66日。

 

希望能尽快看到大家的意见反馈。


晓希

2018-06-02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18/6/2 21:22:4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18/7/28 16:42:13 编辑过]


作者:王国燕
发表时间:2018/6/2 21:08:41

 

欣珂拳越打越好,人也越长越漂亮了。回去坐地铁的路上,老师与小莉一家三口恰好同行,老师对欣珂说:前一阶段你把拳打会了,接下来要把拳打好。欣珂疑惑的回头问妈妈:打会了不就是打好了吗?小莉对女儿说,会打了,不等于打好了呀。看着仍旧似懂非懂的欣珂,老师接说:“欣珂你姓蔡是吗?蔡字你会写吗?”“会的”“你写得好?还是妈妈写得好?”“妈妈写的好。”老师简洁易懂的比喻,一下子使小欣珂明白了“会”和“好”的区别。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8/6/2 21:16:33 编辑过]


作者:王国燕
发表时间:2018/6/2 21:13:25

 

[此帖子已被 王国燕 在 2018/6/2 21:22:55 编辑过]


作者:黎明
发表时间:2018/6/7 17:10:01

学拳小记

张黎明2018.06.02

周六,源深体育馆

首先水浪拳环节,讲解从摘星换斗到鸿雁双飞。几个要点:

摘星换斗后转身的动作,右手向前击出,左手保持空间位置相对不动,随身体后传时,贴在右肩处。

转身后,右脚后撤半步,左脚顺势调整,右手由下至上画大圆,左手画小圆,落于胸前。双手前推时,左脚在轻抬调整至西北方位。

后续几个动作,要点是手部动作需保持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

接转身后,翻腕及双手合于腹部上提的动作,需注意不能耸肩。

鸿雁双飞的动作,重心为偏右腿的46开,双手手指方向同脚尖,双臂在不僵直的前提下,尽量向两侧伸展。

十大形环节,这次我打的怀抱顽石及穿拳。怀抱顽石老师没特别说什么。打穿拳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收势时,思想没集中,猴束蹲之后接的居然是半个穿拳的动作。

小凌老师指出的还是我的一个老问题,穿拳打的太短,拳大致仅在前脚的膝盖上方。如在实战时,都没法打到假想敌身上。

在出拳距离的判断标准上,小凌老师进一步说明,十大形是很简单的,标准是一贯的:以出拳的指尖或拳面,对齐前脚的脚趾位置就是标准。并讲了一个训练时,自我控制、判断的简易标准:长拳打短,短拳打长。如收势时的背劲,就为长拳;穿拳就是短拳。具体需通过前脚膝盖的前倾角度来控制。


作者:刘飞
发表时间:2018/6/8 13:18:37

今天还是在源深体育馆,首先学习的是水浪拳,复习了上次课的动作,再往后一直学到了燕子斜飞。我的动作有几个错误,一个是两手应该一直是一条直线,直线最短,这是多个动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动作要简洁,有些动作是身体带动而非两个手带动,这是两个原则,这样我有很多动作都需要修正。在动作规格上,修正手和脚相合以后,加上膝与脚的方向一致(不伤膝盖),这样就能初步达到肘与膝合了,这也就是小凌老师说的“差之千里,谬以毫厘”,先解决千里的问题,毫厘之间难以掌握的细节自然就解决了。还有一点,中线一定要守住。

十大形给小凌老师看了,一个是踩步第二步手伸的太长,“出”了,这样人就向前够着,容易被攻击(这一点小凌老师演示了一下,真是快!),引申出来和大家教拳中,长拳要短打,要收住不能“出”不能“过”,过则没有力道,短拳要长打,要伸出去,短则打不到人,练得也拘束,这是打拳的另一个原则,所有都通用,这也就是“度”是“中庸”,是“过”和“不及”。

又打了龙吊膀,比以前稍好,收式时,雷声应该和动作一起到位,而我延迟了,这样“气”“力”不相合,要同步发声,一气呵成。第三个打的是一头碎碑,用小凌老师的话,打的一塌糊涂,呵呵,原来我还不觉得,后来看了视频以后,才觉得真是恰如其分,一塌糊涂。发力也是“戆力”,不自然,这个无他,唯练而已。

小凌老师批评了我们大家,都是聪明有余,勤奋不足,很多都没有达到预定的境界,只有练到累了,才是下功夫了,现在都是功夫没下到。

小凌老师讲到“气”和“力”的问题,呼吸的问题,十大形的每一个发力都是呼气的,这样顺,这一点要记住,而水浪拳的呼吸,我也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一段时间。

“每个动作到底是呼气还是吸气,我自己打两次,可能同一个动作的呼和吸都不同,每一个停顿的动作呼吸应该是怎样的?”

小凌老师的回答是,水浪拳应该忘记呼吸,忘记路径,忘记动作,忘记一切,这样动作自然而然,不要想呼吸,呼吸是不同的,在上海打拳和在山里打拳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功夫练好了,呼吸自然会一致,现在不要刻意追求,而每一个停顿动作都要停一下,如果呼吸不顺就打的慢一点,然后停顿。老师的解答很清晰。

 


作者:shutjy
发表时间:2018/6/8 21:11:35

陶嘉严2018-06-02学拳小记

这次学拳是在源深体育中心,天气不错,很适合打拳。

我来的时候,小凌老师已经在指导侃希水浪拳了,我则是老样子先向储教练请教十大形。这次自己练习的时候,总觉得抡劲没有打好,然后打了一遍给储教练看了下,储教练一看就指出了我好几个问题:1. 一的时候,后手不要抬太高,到胸口位置正好;2. 一的时候手往下插的时候不要用力,不是手往下用力,而是身体往前合。3. 二的时候,往下插的手不要抬起,而是直接贴着身体出去,不能有多余的多做,不然就散了。

9点正式上课之后,先练习水浪拳。首先是“摘星换斗”之后的转身,之前转身之后,我的重心都在右脚,不过这次上课王教练指出重心始终是在左脚,后来大家讨论了一下,如果以左脚脚后跟作为转轴转身,那么重心就还在左脚上,我自己的体会这个转身和龙吊膀与抡劲的转身有异曲同工之处。随后的右手划圆弧,手掌朝外,并且是在一条直线上。转正的时候,左脚要动一下,才能使身体转正到最舒服的位置。后面的几个动作,双手都是在同一垂直面运动,不能偏离直线。在鸿雁双飞前一式,双手提起来的时候,不能耸肩。

    随后是十大形,这次上课,老师给我们说了“长拳短打,短拳长打”,原则就是手与足合,这个我深有体会,每次被老师用十大形试招的时候,老师手到的同时我的脚也同时被踩住,根本躲不开。这当中需要用自己的膝关节去协调来做到手与足合。我打的收势,老师就说没有做到“长拳短打,短拳长打”。


作者:罗建军
发表时间:2018/6/9 13:36:46

<div style="direction: ltr;"><div style="direction: ltr; margin-top: 0in; margin-left: 0in; width: 6.8562in;"><div style="direction: ltr; margin-top: 0in; margin-left: 0in; width: 6.8562in;">

又到水浪拳和十大形的双训日了,水浪拳王国燕教练放慢了速度,这次从摘星换斗到鸿雁双飞。虽然只有一个定式,但是中间的路径有好几个,只是还没有合适的命名。方位也变换了几次。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身动,手不动

有两处需要前手不动,身体动,和十大形里的抡劲类似。第一处是摘星换斗后提手落脚左手出竖掌后的转身,左掌为抵住敌人(可能就是拳法里的顾法),右手出掌攻击,此时左掌不动,随着身体的转动,最后抵住右肩肩窝处。第二处就是随后回位后的右脚上前一步时,左手在前不动,右手随着身体向前。

拳打一条线

王国燕教练指导完后请肖力行老师过来指点一下,老师让几个学员演示了今天的路径。我演示的是回位后到两手提起在弓步向前这段路径。老师评价没有打好(意指按照我的水平,可以打得更好),除了上面提到的身动,手不动的要点,还有一点就是整个过程中,手的方向是一条线的,上步,后摆,提起,随身向前,两手的动作都是在一个平面上。在技击上整套动作是对敌人中线的连环攻击,从腹部到头部。

其它要注意的地方还有随后的转身,先两手翻掌向上,技击上就是进中门抓住敌人手臂然后转身一个背摔。所以手掌好像纤夫拉船时一样,要翻掌向上。另外就是鸿雁双飞前两手重叠沿中线上提时要放松,肩勿耸;鸿雁双飞时注意方向,可以用胯来指向,和停车问路类似。

十大形时我演示了一头碎碑,老师评点,这次打对了(动作一),动作三时,后手肘部不要歪,一头碎碑要打后面的(歪了就打不到了)。再听老师评点其它人打拳时,收获满满

长拳打短,短拳打长

在评点黎明的穿拳时,他的动作三时,拳没打出去。老师说十大形其实很简单的,长拳打短,短拳打长。短的拳,膝盖往前一点,长的拳,膝盖往后一点,手不要过脚尖,然后再外三合一下。我的理解,短的拳主要的是劲要透出去,所以身体要往前一点,长的拳主要的是不要过长以免劲老了,死了,所以需要身体收一点。这就好比马力小的车我们要深踩油门,马力大的车油门就要踩浅一点一样。当然身体还要含住,不是一味的打长,打短。

身体上拔

指导小童一头碎碑时,动作一老师用了上拔一词来形容身体向上展,十分形象。和挑领动作类似,手既顾又打,含有手挑肘击。

累即功夫

老师告诉小童,他应该练习拗步大劈,不应该打顺步大劈。打拗步大劈虽然累,但是能够激发潜能,累就是功夫。听到这里感到很惭愧,对于年轻人,老师要求要急急练。那么对于即将步入中年的我来说,更要急急练,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放松,因为时间相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加紧迫。

在指导郭博虎扑时老师告诉他弓步的技巧,胯要往下一点,往里转一下。给运杰分解了收势的动作,让老唐云遮月把时动作(手)要舒展一些。

 

另外最近几天对打拳节奏进行了一些尝试,结合晓舟教练的“明是今非,艺无止境”,王涛教练的“在学拳中思考”,王国燕教练的“把握节奏之诀窍”,以及老师课后对清怡的答疑,还有小朋友音乐课上听到的乐理知识。我试着用呼吸来控制踩步的节奏,动作1和2时吸,动作3时呼,止的时候控制住身体,打得时候感觉动作有点走形,拗步时脚不自觉就大一点,正在慢慢适应。

最近打水浪拳时有一个体会虽然感觉身体越发柔软,但是打的拳却觉得越发的刚健,这不知是否就是外圆内方?

 

罗建军记于2018年6月9日

 

</div></div></div>


作者:renmin
发表时间:2018/6/13 19:38:36

学拳小记

  1.            2018-06--02

                                             浦东源深体育中心

     

        今天特早到了会儿源深体育馆,看老师给晓希师姐教拳,小凌老师给我纠正的地方正好和晓希师姐差不多,老师说我们一起学是很有好处的。

        我先是把上节课纠正过的地方再打了便给老师年看,燕子衔泥这一式打起来还是有问题,怎么说呢,个人感觉,一是幅度不够,二是气势不够。幅度不够是因为向上丢石头的手要有一个“甩”出去的幅度,我打得太生硬,且因为可能有些紧张或不熟,手在头顶时应变拳为掌,做出扔出石头的样子,我打的时候有时会变不过来;幅度不够,速度和力不协调,我在这里打得就显得没有气势。“衔泥”时右手腕关节正好落在左手虎口,顺势转变手型为衔状。

        下半套起式,两掌掌心向前,五指自然张开,掌心略凹(想象一下手掌握了个小球),垂直于前,这是外形上,从意上理解,想象掌心为毛笔的笔尖,这时转动两手,掌心有热感、气感,这是个人的感觉。忘记问一下老师了,以后上半套的起式的这一部分是不是也应和这儿一样的手型?

        流星赶月转身落脚的角度大约120度,之前角度不够。

        国燕教练这节课帮我们纠正的了从摘星换斗到鸿雁双飞的动作。摘星换斗转身时是以身体为轴转动,带动了手的变化,故重心还在前脚(这是我之前有错误的地方),接着右手划大圈于胸前后再要微调整一下左脚,调整时手微微提起再放下,同时调整左脚角度,调整是为了更好的进攻。两个穿拳(不知这么写对不对)走的是直线,手臂沿着肋斜穿出,然后翻掌转身轮臂,想象着把一个人用手腰背部的力量甩出,这一式老师从实战的角度给我们演练了一下应运技巧,记忆深刻。不过我因为身材矮小,如遇到比我高大太多的对手就不太好用这招了。鸿雁双飞的腿是三七或四六开的。

        课后或群里一直有同学聊到呼吸的问题或感受,我也曾一度困惑是否要在意呼吸的问题,可每当打拳时刻意的想到呼吸时反有种不舒服或透不上气的感觉。老师这节课后对此的解答对我很有帮助。正好看书看到一段话套用一下:世间事大皆是如此。求,则不达。不求,则更不达。欲达之,当舍求之心,行成之事,如此,可达。


作者:天阙
发表时间:2018/6/14 21:59:58



Renmin


看你打的拳和习武小记,文武提高很快,为你取得的进步而高兴。更为难得的是,通过1年半的锻炼,外形和气质也得到了诸多提升。

这次小记中写到转身约120度,有些不明就里。

水浪拳所有的步伐,方向都是八卦位,也就是45度、90度、135度、180度、225度、270度、315度、360度。所以要大约也是135度。

掌握此原则,会对今后练拳,教拳有帮助。



作者:renmin
发表时间:2018/6/14 22:13:56

好的,多谢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7/15 16: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