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六合八法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1 ) --- 2018-03-03学拳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075 )
作者:晓希 2018-03-03学拳笔记 今天是春节以后的第一堂课,看到久违的老师和同学们,很是亲切。 先记录教拳: 1)给闻同学,赵同学和吴骎看了上半套从起势到无用之用,她们的进步很大,这一段都打得比较熟练。我觉得问题比较大的地方是孤雁出群以及后面的转身。我反复领打了几遍,她们好像还是没有明显改善。后来老师又特地把这一处示范了两次给大家看,我也跟着看得更清楚了,回去后再练习练习,希望下次课上可以给学员们更好的指导。 2)给任敏,代瑜,范晓莉看上半套。感到问题大的是在瓶花落砚,生东两击西、燕子衔泥。也是多次带打,看她们再打,有了进步。 3)给吴骎教下半套从起势到倒骑龙背,领打三遍。 4)我观察国燕教练教拳,先是看学员打,然后领打,在领的过程中,指出刚才学员的问题,边讲边示范。这个方法很好,我下次也这样教。 5)老师说教练教拳,要先看出学员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想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要看问题解决了没有,如果学员打出来问题消失了,说明教练的解决方法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的,要再想办法。 再记录我的拳的问题: 老师在看我教拳后指出我的问题,: 1)摘星换斗后双手竖掌,右手往前推同时转身向西北45度,注意此时右手前推的时候不可以向下推,要在水平方向上推; 2)倒骑龙背之前:右手穿向左手前:注意右手是虎口朝前,不是手指朝前; 3)倒骑龙背:意识里双手是平衡杆,所以要尽量伸远,在不伸得笔直的情况下,右手尽可能向前,左臂尽可能向上,双臂是一个打开的趋势,不是夹住身体的。 课后后讨论了设立凌氏拳艺翻译局的事情,卜巧感到难度很大,担心我们翻译出来的东西,不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外国人看不懂,反而失去进一步了解内家拳的兴趣。是不是先开办国际班,培养会打拳的外国人,然后让外国人加入到翻译组,再开始做这件事。老师说,“难度大我是充分知道的,所以我没有设定完成时间,而是正在进行时,边做边学边提高。“老师还说,我们现在碰到的情况,和当初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情况很类似,都是有很多懂外文的人,会评价你这里翻得不行,那里不行,但是没有人真正动手系统地做,严复做了,肯定会有种种问题、重重议论,但是严复坚持做下去,自定经纬,开创了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先河。后面人有各种修改各种改进,翻译得越来越好,但是都是在严复最初的翻译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严复开创这个先河,就没有后来那些信达雅的翻译。我们要做的事情类似,我们要系统地翻译内家拳的经典著作,前无古人。现在也有各种各样的翻译文章见诸于报刊网页,但都是有很多错误的,因为翻译者自己多半不懂拳也不打拳,即使打拳,也没有跟着真正的明师,认识和理解是有偏差有错误的。所以更需要我们这支队伍来做这件事,把真正内家拳的要义宗旨翻译出来,因为我们有老师在,可以首先保证中文释义的准确,我们如果对中文释义吃不准,老师可以细细讲解确保我们对中文的理解是正确的,然后我们再将英文翻出来,我们翻译局的几个人可以一起讨论,直到我们这一群人觉得可以了,再向外推出,推出的版本应当就是当今内家拳的外文翻译标准了。我们团队的地标,就是国标!因为没有什么团队比我们更正宗更有水平,更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了。所以,大家不要担心,不要畏难,开始做,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越来越有进步,就行,最重要的是开始动手做。 让我们肩负起这个历史使命,跟随老师,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永不放弃。 晓希,2018-3-3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18/3/19 20:56:4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18/7/28 16:44:49 编辑过]
作者:xiejianxiong 2018/03/03 源深体育场. 这节课没有教新的内容,继续复习之前学过的十大形.首先跟储教练把先前学过的一起打一遍.因膝关节下蹲会不舒服,或打好后会有明显的不舒服,我很少练一头碎碑和大拗步.再加上这两式有点类似,我基本上是忘了.跟打一遍后,再请教几个同学,目前路径应该不成问题. 打踩步时储教练跟我强调在第3式回到第1式时,前伸的手掌不要先上扬一下再下摆,直接前探然后往下略压至第1式.动作要直接,简单,明了. 后面小凌老师前来指导,我演示踩步及虎扑双把.小凌老师鼓励有加,并指出了目前阶段的问题 1. 踩步:大有进步,但打时要注意特别是第3式不要噘嘴. 要放松,脸部不要太紧张. 脸部紧张其实也是导致了意念的不集中,劲的分散. 熟能生劲,我的理解是熟了才有助于放松,放松有助于生劲. 收式小凌老师说还要多练。 2. 虎扑双把:小凌老师说左式正确,右式有问题.让我再打一遍,我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小凌老师说我右边打第2式的到第3式时双手有个向下拐的动作. 这一式我记得储教练说过是腰带动手.所以手应该是直接向左的. 打拳经常有无意识多余的动作. 问题: 打水浪拳是,手有胀气之感,这个应该是得气吧. 在不打拳时,当我意识集中的双手时,双手也有胀的感觉,这周练拳听黎明说他也有这种现象. 那这个是不是有点属以意导气??假如以后练拳练到某种程度后,身体其他部位也有气感,那是不是也会当我意念集中在该部位时,便能得气?当我意念游走时,便能不同部位得气,这就是以意导气??
作者:童金星 学拳小记2018-03-03 这次学习纠正了很多动作 1.踩步,出去那一下要学会发劲; 2.收式,小凌老师特地指导了一下转身的动作,结合这两天回来我自己练习,感觉打收势这一下有点像一个弹簧圈先拧紧,然后踏步上去顺势把弹簧圈松开; 老师还指出了我的另一个毛病,收势头低了,因为之前想着头朝前上方顶,理解错了,所以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应盯着前方! 晓舟老师带我们打收式则强调了,最后猴束蹲要收住,然后向前移胯,按这种要领练习了两天,稍微体会到一种束展的感觉; 张黎明师兄则指导我猴束蹲后向前跨步应朝着脚尖方向,之前自己是笔直朝前跨步,有时候还有点站不稳,而按照师兄说法,向脚尖前跨步,稳了很多; 3.踩步,出去的那一下,之前侧身没有到位,导致前手肘拧裹的太过,掌指或无法向上撑直,或用力撑直以致手腕太过僵硬,同时后手推前手的时候手腕不直。经过储教练和各位师兄师姐纠正,应侧身同时前手自然护住中线,然后小臂稍拧裹即可; 4.龙吊膀,跨步过小,手臂张开幅度过小,应按上步跨步跟步来练,按个人身形比例练习; 5.穿拳,同踩步一样的毛病,出去的时候身体直面前进方向,这样劲打不出来,应做到肩与胯合,才能把力量打出去。
作者:陈清怡 2018-3-3习拳小记:本次学拳是十大形特训的第十三周,也是2018年农历新年停拳课2周后的第一次集体练拳。快9点到了源深体育中心,路上碰到刘飞带着茗露来上课,于是一起上了二层平台。储教练已经在指导嘉严和金星练拳了。因为刚过十五,大家简单问候一下,自己到一边去打老三篇活动活动。可能练习十大形有一段时间的缘故,以前踩步打个单边就气喘吁吁了,现在已经可以打几个来回,体力明显好了很多。这个倒是水浪拳练习对体力的进步,没有这么明显。水浪拳、十大形,一个柔一个刚,一个繁一个简,如同一阴一阳,倒也是比较配。 那么这次学习,和以往一样,大家请教储教练拳上不确定的问题,然后储教练带大家打十大形。带打了几记拳后,小凌老师指导完水浪拳,过到十大形这边,开始帮大家看拳。于是打了踩步、龙吊膀和抡劲给小凌老师看,主要是其他招式基本疏于练习,想着先把基础的搞对。 对于我打出的十大形,小凌老师指出“收势”要多练习,并特别指出动作5是“虎扑”,然后走到我旁边,演示动作5的定式,让我比较自己的动作5和小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结果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的。于是小凌老师指出(1)前后2个手要在一条线上;(2)手指微分;(3)手腕要直,不能上挑或左右偏;这些都是细节上的问题,很多时候也就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成败。简单的几句话,如果没人指点,也不知道要绕多少圈才能体会的到,当然也许根本就体会不到。 和谢哥交流中,大家对踩步动作1,脚迈出去多少有些疑问,于是咨询了一些储教练。储教练说,踩步动作1的步法是鸡步,踏出去的幅度以自己舒服为准。 朱教练指点踩步的时候说,以后慢慢的动作1可以像弓一样含一点,这样动作3打出去才有劲。这些要慢慢体会。
作者:shutjy 陶嘉严2018-3-3学拳小记 农历狗年第一次学拳,地点依旧在源深体育中心。 因为中间隔了两周,一开始上课储教练就带我们先复习了一遍原来的课程,随后小凌老师过来,指导我们的“十大形”。 小凌老师在指导童金星的时候,对我和金星说,“你们年轻,要有后来居上的精神。我们则要有为你们后来居上铺路的精神,这样,传承才有希望。”老师胸襟开阔,气度不凡,才能说出这番话。 我打了踩步、抡劲和龙吊膀。踩步的问题,人朝前冲,这个是不对的,踩步应该是立身中正,这一点做得不好。龙吊膀打得不错,速度应该再快点。抡劲的问题就是撅屁股,也是老毛病了,小凌老师说要改掉这个毛病就要有人在我边上看我撅屁股了就抽我一下,这样我才能比较快地改掉这个坏毛病。随后老师指出,我现在的运动量不足,十大形的练习时间要加长,先每天踩步练个15分钟,这样还能帮助我减肥。 我抽空请教了理事长,怎么才能不撅屁股,理事长说主要还是把重心放在后脚,重心在后脚支撑住,自然不会撅屁股,理事长还示范了一遍,打踩步1的时候,前脚高高举起,但是整个身体却笔笔直直,我自己也依样画葫芦试了一下,人就摇摇晃晃,看来是自己功夫不到家。随后就被晓舟教练叫着和金星还有欣珂一起去水泥地练习十大形。 在练习的过程中,只要我屁股一撅,晓舟教练就会提醒我,让我时刻保持注意。在打抡劲的时候,晓舟教练指出在1的时候,手脚要一起到位,我明显是脚先到手再到。在打收势的时候,猴束蹲要收住,然后在移胯,通过后脚发力使整个人出去,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整个人的高度是不变的,听晓舟老师这么讲解,自己再练,发现收势原来难度这么高。
作者:黎明 张黎明2018.03.03 过年这段时间,一直有坚持练拳,倒是因一些琐事,领上班的前一天荒废了一天。现在每天基本上是一遍水浪拳,时间充裕的话会大两遍水浪拳,然后把所有学过的十大形每招都刷上几分钟,踩步相对时间花的多一点。 年后第一次上课,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同学、熟悉的场地,感觉特别亲切。 到的时候,储教练正在指导董金星一头碎碑。边上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一个路径上的错误:最后下劈那一下,后脚有一个向前跟步的动作。而我原先是前脚一小步后,直接顺势下劈,没有跟步这个动作。改过后打了下,有感觉整个气势就不一样了。 课上,小凌老师过来看大家打十大形。看老师针对不同同学,有针对性的指点,非常有收获。影响比较深的的几点: 老师说谢建雄打踩步进步很大,但脸部太紧张,一直有噘着嘴,绷着劲,这样至少有三层力浪费在自己身上了。 刘飞在打踩步的时候,我在边上只看出动作3的时候,前脚是直接踏下去,不是踩出去的,而且落地的声音较大。小凌老师指点的时候,完全没提这方面,只说刘飞打拳太“急”了,前一个动作2没做到位,身体已经到那里了,只能直接落下去打下一个动作3。十大形是需要打快的,但不是“急”。快的前提是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控制的快,“急”是失控的快,是没有用的。是心态的“急”。刘飞在边上直说自己 心里有点急,被老师说到心里去了。 印象最深的是清怡秘书长打的踩步。1、2、3,每个动作都打的工整到位,完全没有了向前那种力发不出去,一直困在自己身上的感觉。不知道秘书长自己是否有什么特别的体悟或顿悟,我在边上看,年前年后,有些判若两人的感觉。 后面朱全弟秘书长也有说,看清怡打的踩步,进步很明显,后面坚持练习,会有一个较大的爬坡上升期。 另外说一点身体上的异样或是体悟和一点小困惑。最近走路的时候,两胯的位置,越来越有些说不上来的不一样的感觉。上下两块骨头,有点像双手握拳,拳面相互摩擦的意思。打拳练习的时候,倒是从来没觉得什么。 小困惑方面,就是最近十大形招式学了蛮多,每天也都有练,但就是感觉自己进步不大。也可能与最近十大形学的招式多了,每一式练习的时间还不够,积累不足有关。有点类似年度小结里写的,去年同期水浪拳的状态,好像遇到什么瓶颈似的,只有量的增加,没什么量变的感觉。
作者:renmin 学拳小记
浦东源深体育中心 2018-03-03
先来记录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1、顺水推舟----驽马回头 第一个,慢慢站起同时转动身体至东南方向,也就是方向调整好的同时身体站直,再推出手;第二个同前。 然后,手向左摆动的同时左脚也向左微微转动,手脚同步;双手自耳前绕一下然后双手手背贴近,向前向下插,老师说要领个“触底”的意。 这是上节课老师帮我纠正过的地方,今天再打还是错的,错在角度。当双手向前向下插时,背部和头部像是与地面相交45度的一直线,头不应低下。如何做到呢,我感觉是步子要稍微迈的大一点,手臂也是斜插入地的感觉。起来的时候两手握拳转动呈一字形平齐,再向上提,像拽动缰绳让马头转动的感觉。 2、瓶花落砚 有两个翻掌退步的动作,要点是下掌翻掌上来后两臂迅速交叉再拉开,交叉两臂的同时脚退步,这个极考验手脚的协调性,我还得好好揣摩练习。 3、高山流水 要点是 下面托举的手是用指尖,上举的手臂沿着下面托举的手臂缓缓向下行,两臂交叉,当下臂超过上臂时,下臂手掌向内侧转动,贴紧举起的手臂内侧下行,至臂弯处两手分别向上向前推出,同时迈步。 这一式容易出错在手脚不协调,注意举手和立脚是同一方向。 跟代俞在一起交流在这一式中能感受到招中有招,连环招。 侃希师姐看我们打上半套水浪拳并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反复帮我们纠正。这次跟打的过程中,终于搞清了声东击西的打法,对川流不息又有点新的体悟(虽然现在还写不好打不好),下节课要重点再看看。像熏风扫叶搞清了方向,燕子衔泥那个甩手的动作也有些领悟......这些等小凌老师都纠正过后再细细展开来记录,谢谢侃希师姐对我的帮助。 这是2018年农历新年后第一次上课,很久没见老师同学们了,倍感亲切。同学们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唯小凌老师看起来有些疲惫,声音也哑哑的,为了给我们进行指导,海南回来后也没好好休息休息,心里很是不安,唯有回去后好好练习。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8/3/13 13:19:3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renmin 在 2018/3/13 13:20:38 编辑过]
作者:陈东雷 陈东雷 2018-03-03 学拳笔记
此次是春节后第一次学拳,仍在源深体育中心。 春节天气寒冷,谨遵小凌老师嘱咐,不敢在雪地寒风中练拳,大多时间就在家里练拳。 家中的地面光滑,感觉脚尖的指向掌控会比较容易,这样的条件下,会比较容易做到一些垂直面动作。这样感觉脚、腰、手的传导更顺畅。 这几天回到室外水泥地习拳明显感觉到脚腕调整方向阻力比较大,去年秋天脚腕疼过一个月,之后力量感觉有增强。可能还需要一轮适应性生长才能做到。 此次习拳向侃希师姐请教后,再和两位学员交流复习,温故知新,最后小凌老师又帮我们纠正,从中又学习到了以后教学的一些知识: 在教学路径的初期,手脚的动作比较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脚的正确性和重心的关系比较大,回想自己当初也是脚的纠正会比手慢一些,以后需要多关注脚的路径和重心。 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 闭门推月 不足:后手虎口紧靠前手肘部 纠正:后手虎口离前手肘部一段距离
孤雁出群 不足:闭门推月后直接向前 纠正:闭门推月后先向后缩一点再向前
陈东雷 2018-03-15
作者:陈清怡
作者:刘飞 今天在源深,离上次打拳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新年里大家没啥大的变化,气色都还不错,应该拳练得都不错,都跟葡萄开玩笑,现在他白净多了,约会成功率都能高很多。 今天主要是复习十大形,跟着储教练每一个人动作打一遍,打了踩步、龙吊膀、抡劲、一头碎碑、拗步大劈等,然后自己再练练。后来给小凌老师看看,大家打的都有进步,我又出来了新问题,主要是踩步的问题,越打越练,越发现踩步是最难的,是里面所有拳法里面最重要、最基础的,是根基。 小凌老师指出了我的问题,“急”,不同于快,是“急”,不是快而不乱的“快”,是快了以后不能掌控,失控了。打拳跟每个人的性格相关,打拳到现在也体现了我现在的心理状态,现在太急了。确实,近几年家庭、工作、生活让我变的更急躁了,什么事情都想解决,但又不容易解决,心态有些失衡,这种状态自己是有感觉的,相较以往急躁了不少。小凌老师能以拳法看出我心态的问题,真是神奇,一代宗师。 小凌老师从我的情况也指导各位教练如何指导,不能发现内在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外在拳的问题。急,就要从容不迫的改,从内心深处懂得欲速不达的道理。小凌老师在拜师的寄语中说到“水拳从容”,对我是有利的,切中要害。 我的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1.太快,整体动作和速度太快。2.节奏不清楚,太快,有快无慢。3.太紧,所有动作都紧,都在发力,而不是最后出拳的一下。4.身体有些前冲。5.收式也前冲,猴束蹲的动作没能做出来。 后来,朱老师、储教练、张黎明、黄腾达都指导了我动作的问题。1.要分解动作做,我打的快,动作不规范。2.特别是第二个动作,手扶肩膀和护肋要做到位。3.第二个动作脚步是在身侧而不是在身前,这个动作路径错了。4.身体前倾,原因是重心不动,分解动作一二三中,一是重心在中间的,二也是在中间的,三向前但也不是前冲很多,是微微向前。5.动作二下蹲和收式的猴束蹲做的不到位,所以显得很急。6.动作三的后腿弓步,不是靠前腿向前来拉直后腿,而是身体放正,胯骨放正后腿会拉直的。7.发力是从腿到胯到腰、背、臂、到手(后手推前手)。8.动作二胯部是有少许高低差带动身体的。所以踩步最难,打好踩步对于十大形最重要。 翻译社的问题,我英语已经放下很多年了,水平确实一般,以后有需要也可以帮着一起做。从3月6号起我要出国两个月,后面几次课都要请假了,刘茗露的话如果她妈妈周六不上班就可以带她来了。
|